搜索到74篇“ 股份全流通“的相关文章
股份全流通推进、控股股东与企业现金分红决策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沪深股市2006—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全流通推进过程中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变迁及其对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强化了公司分红决策的资源配置功能;控股股东主导下的公司分红行为对公司可持续增长表现出积极影响,并有助于企业价值提升。全流通市场下控股股东并不存在实施过度分红的"掏空"动机,相反,控股股东主导下的公司分红行为有助于代理问题的改善。以上的经验证据表明,随着股份全流通的推进,控股股东在公司分红决策中的角色逐步从"利益侵占"向"利益共享"转变。
杨宝龚小凤宁青青
关键词:全流通公司分红
股份全流通推进、控股股东与企业现金分红决策
沪深股市2006~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全流通推进过程中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变迁及其对于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强化了公司分红决策的资源配置功能;控股股东主导下的公司分红行...
杨宝龚小风宁青青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控股股东
股份全流通下控制权私利谋取与公司治理
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股权分置本身的缺陷,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控股人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形式的自利行为受...
刘瑞明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控制权私利公司治理
文献传递
股份全流通后我国公众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被引量:1
2011年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功能、法律环境和投资文化,为公众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基本保障,但股份全流通后公众投资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在分析股份全流通后投资者权益保护现状基础上,找出股份全流通后公众投资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保护救济制度、优化股权结构、调整监管定位方面提出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的具体措施。
孙燕东潘月云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
股份全流通下控制权私利谋取与公司治理 ——基于熊猫烟花的案例研究
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股权分置本身的缺陷,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控股人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形式的自利行为受...
刘瑞明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控制权私利公司治理
股份全流通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关系探讨
2010年
股权分置是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从流动性差异的角度分设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权分置的弊害不在于股份不能自由流通本身,而在于由此造成的“利益分置”。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非但不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而且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冲突,这直接导致了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做出的制度安排,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界分,该变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分置的状况,使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初步关联。
史建设董丽萍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大股东股东关系非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利益
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009年8月15日,国内A股流通股数首超非流通股数。一时间,关于股份全流通的话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股份全流通成为2009年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距离首家实现股份全流通的公司已经1年多的时间,对于这项中国特有的股票市场...
王昊珏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股权结构经营绩效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
文献传递
股份全流通后高管行为变化及监管对策被引量:11
2008年
股份全流通后,上市公司高管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滥用股权激励、变相管理层收购、利用内幕消息谋利、与强势投资者合谋操纵市场、设置金降落伞等过度保护条款、违规买卖本公司股票以及辞职套现等行为。为此,需创新高管行为监管的方式与手段,包括制定高管行为准则以明确高管行为规范、完善会计架构和财务舞弊责任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重视股权激励合规性监管以限制股权激励的负面作用,以及完善处罚体系以提高处罚对高管的约束力等四个方面。
吴林祥
关键词:股份全流通
股份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及监管对策被引量:10
2008年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界分,而代之以新的股东类别差异。这一深刻的制度性变革直接促使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行为发生了嬗变。本文以全流通后大股东类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为基础,围绕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的主线,分析了不同类别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并针对大股东行为的变化提出了引导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蔡奕严晓宁
关键词:全流通市场大股东行为
股份全流通、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论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对已有文献的回顾表明,大多数研究认为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责任大股东能够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较好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在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并且居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国家股、法人股不可流通,由此引发了公司治理的一系列缺陷。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股份全流通和股权的逐步分散化。这些变化在根本上有利于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绩效,但是具体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股份全流通虽然能抑制"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但是如果出现原有责任股东快速退出和股权结构的高度分散,可能引发新的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并损害股东价值。
李悦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流动性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

相关作者

李瑞兰
作品数:26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层次分析法 应收款项
刘瑞明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股份全流通 公司治理 控制权私利 谋取 烟花
杨润生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股份全流通 动因探讨 动因理论 逆向型FDI 产业链
杨宝
作品数:67被引量:291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研究主题:现金分红 一带一路 上市公司 分红 公司分红
赵建国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广西电力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非流通股 股份全流通 流通股股东 配售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