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3篇“ 肠道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62例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PI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B病毒感染、肿瘤细胞来源、病理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临床分期等,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男女比例为2.4:1,中位年龄57岁;Ⅳ期42例;47例行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活检明确诊断淋巴瘤的患者为40例;结直肠和小肠淋巴瘤分别为27例和32例;6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来源5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1例。62例患者全部接受治疗,其中56例全身化疗,35例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获完全缓解(CR)31例,部分缓解(PR)11例,获疾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6例。6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5年生存率为66.64%。<50岁患者的中位OS明显优于≥50岁患者(P<0.05);根据IPI分为相对低危组(IPI 0~2分)和相对高危组(IPI 3~5分),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8%和5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来源和T细胞来源PIL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5.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69%;EB病毒血症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P<0.05);化疗联合手术治疗(26例)和单纯化疗(32例)患者的中位OS均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细胞来源和EB病毒血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PIL好发于男性,小肠淋巴瘤稍多于结直肠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DLBCL占大多数。多数患者经内镜活检诊断。多数患者需通过化疗达到CR或PR。T细胞来源和EB病毒血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手术未增加PIL患者的生存风险。
- 吕成兰王晶徐岳一许景艳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肠道淋巴瘤预后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与TNM分期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与TNM分期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根据5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利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TNM分期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5年,90例患者中,存活55例(61.11%),病死35例(38.89%);病死组远处转移、TNM分期Ⅳ期占比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发病部位、饮酒史、吸烟史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远处转移、TNM分期是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利用Kaplan-Meier绘制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曲线发现,TNM分期评估患者远期生存期的95%CI:46.284~52.375,中位生存期为48.22个月。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远期预后并不理想,远处转移、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TNM分期对患者远期生存期有理想的预测价值。
- 焦元元马琳孙紫萍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影响因素TNM分期远期生存
- 61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1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PGIL患者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23~91岁,中位年龄63.3岁。原发病灶位于胃28例,肠道33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者45例(73.8%),呕血、黑便6例(9.8%),纳差、乏力4例(6.6%),腹部包块5例(8.2%)。该组29例(47.5%)行内镜检查,43例(70.5%)行腹部CT检查。该组未行手术者22例(36.1%),行手术治疗者39例(63.9%),其中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36例。免疫组化类型主要是B细胞淋巴瘤55例(90.2%),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2例(68.9%),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10例(16.4%)和T细胞淋巴瘤4例(6.5%)。Musshoff肿瘤分期:Ⅰ期19例(31.1%),Ⅱ期23例(37.7%),Ⅲ期11例(18.0%),Ⅳ期8例(13.1%)。该组随访时间4~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3.6%、72.1%。结论①PGIL临床表现多样,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②PGIL术前确诊率低,内镜及病理活检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③PGIL手术和(或)化疗均安全、有效,可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应用。
- 张晓艳李作安刘利敏李剑萍陈平
-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外科治疗化疗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TNM分期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TNM分期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10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话随访明确其术后5年内的生存情况与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TNM分期对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02例患者中,死亡41例,占全部病例的40.20%;生存组无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Lugano分期Ⅰ~Ⅱ期占比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NM进行分期时,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54.10%、21.31%、16.39%、8.20%。以Lugano进行分期时,患者Ⅰ期、Ⅱ期、ⅡE期、Ⅳ期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52.46%、22.95%、13.11%、11.48%,经Cox回归分析提示远处转移、TNM分期、Lugano分期与患者生存期有关(P<0.05);TNM分期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优于Lugano分期。结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远期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以及Lugano分期,与Lugano分期比较,TNM分期对远期生存期的预测效果更理想。
- 刘玉王子安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淋巴瘤TNM分期影响因素
-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本研究收集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
- 刘国庆石莎
- 关键词: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 99例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PIL患者病例资料。结果符合诊断条件的PIL患者99例,男65例,女34例,男女比为1.9:1,中位年龄50(12~90)岁。胃肠道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腹痛67例(67.68%),最为常见,26例(26.26%)患者发病时伴随有急腹症。回肠原发和回盲部原发均为21例,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经消化内镜活检后诊断的PIL仅24例(24.24%),依靠手术诊断的患者为69例(69.70%)。Ⅰ~Ⅱ期71例(71.72%),Ⅳ期28例(28.28%)。所有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77例(77.78%),T细胞来源22例(22.22%)。其中最常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共55例(55.5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60例。本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为100.0个月,5年OS率为53.50%。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来源者预后差(P〈0.05)。7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96例患者进行了全身化疗。手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OS期分别为79.0个月和12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结论PIL好发于男性,腹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回肠及回盲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相对来说PIL发病比较局限,但内镜检查确诊率低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DLBCL,T细胞来源是PI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仍然是PIL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且手术并未增加PIL患者的生存风险。
- 平凌燕宋玉琴郑文王小沛谢彦林宁晶涂梅峰应志涛刘卫平张晨邓丽娟朱军
- 关键词:肠道淋巴瘤预后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T检查及病理基础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T检查及病理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X线钡餐、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8例患者进行X线钡餐检查,其中32例充盈缺损,8例呈肠管浸润改变,3例成溃疡性改变,5例无阳性改变。52例患者进行CT检查,34例管壁增厚、变硬,10例隆起性肿块,基底变大,6例巨大溃疡,2例无阳性改变。结论:针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结合X线钡餐和CT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 王石磊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X线钡餐CT检查病理基础
- 48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回顾及文献复习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深入理解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组织病理类型、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诊...
- 李瑞英
-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疗效评价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附14例报告)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收治的14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胃癌5例,胃溃疡2例,结肠癌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肠梗阻2例,消化道穿孔1例。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学习,内窥镜检查应结合多次、多部位、深钳取材病检,可疑者病理行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超声胃镜、MRI等,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 唐言华耿协强吴正阳李春来黄德远段泽艳赵欣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
- 对比两种分期系统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生存预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TNM分期与Lugano分期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生存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2月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随访至2015年,统计患者5年生存状况,采用Kaplan Meier方法绘制5年生存曲线。结果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50例患者均随访5年,共11例患者死亡,5年生存率为78.00%。各TNM分期5年生存率:Ⅰ期100%,Ⅱ期83.3%,Ⅲ期62.5%,Ⅳ期25.0%;Lugano分期:Ⅰ期100%,Ⅱ期78.6%,ⅡE期69.2%,Ⅳ期33.3%,两种方法中各分期中患者生存率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绘制两种分期方法的5年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NM分期在各期中的生存曲线更为清晰,Lugano分期生存曲线存在重叠现象。对病理类型发生率较高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两种分期测定5年生存率,TNM分期中4期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gano分期中4期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M分期相对于Lugano分期可更有效地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 姚亚洲张玲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TNM分期
相关作者
- 侯淑玲

- 作品数:102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患者 预后
- 郑玉萍

- 作品数:69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文献复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徐肇敏

- 作品数:179被引量:1,0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胶囊内镜 内镜 溃疡性结肠炎 胃癌 病因
- 杨斌

- 作品数:80被引量:1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食管鳞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淋巴瘤
- 蔡建庭

- 作品数:200被引量:6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胃癌 慢性胰腺炎 奥美拉唑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