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8篇“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相关文章
-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Pringle阻断组31例(间断式Pringle第一肝门阻断法)和选择性阻断组33例(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资料和术后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选择性阻断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患者中,选择性阻断组术后第3天的AST、ALT水平低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镜肝叶肝段切除术患者中,选择性阻断组术后第3天的TBil水平低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尤其适用于半肝切除术患者。
- 黄立宁纽维桥黄博蒋新卫乔志明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功能损害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半肝切除术
-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ringle法血流阻断,试验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HVC)。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操作时间)、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肠黏膜屏障(内毒素、D⁃乳酸)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较少,且操作时间、住院天数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 d、7 d试验组患者ALT、ALB、AST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内毒素、D⁃乳酸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与对照组[15.00%(6/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C法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对肝功能的损伤,减轻肠黏膜屏障受损程度,且该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刘晓王银中范子雪李战奎焦同立韩继攀张鹏飞金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效果研究被引量:7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1)mmHg和(20.9±1.9)cm/s】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4±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7)μmol/L,P<0.05】,而白蛋白水平为(35.3±5.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4.6)g/L,P<0.05】;术后,两组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胆汁漏、肺部感染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对3.2%,P>0.05)。结论在行LH手术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但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能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 范明杨龙金亮周景师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
- 3D腹腔镜下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09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PLC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LH手术治疗,将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将使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指标,统计手术治疗之前、手术结束后3d的肝功能指标和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及治疗时间、手术期间出血情况、肝血流阻断时间和整体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3个月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GAS含量、血浆MT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LC患者使用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相比,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无血流阻断时间,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这可能与该手术对术后肝功能和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有关。
- 卢超陈波邢志祥周鹏王帅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功能胃肠功能
-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采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P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研究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各45例。术后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7 d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HR均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HR术前、术后7 d组间分别比较,以及MAP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比较,研究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对比22.22%)(P<0.05)。结论相比于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PLC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与住院时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朱怡贵罗永香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平均动脉压
-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PHC)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患者肝功能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出血量控制效果更好,疗效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术后肝功能损伤改善及术后恢复更好。
- 陈燕太云翔张峰比木赤布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控制和减少出血是肝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确保安全地进行肝切除,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肝血流阻断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每种控制肝血流的方法都需要相应地应用于每一种损伤、肝实质情况。了解肝血流阻断技术对外科医生进行肝切除术是必要的。本文就肝切除术中进行肝血流阻断的方式做一综述。
- 王康宣汪建初
-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技术肝切除术肝脏外科
- 三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三种技术对肝癌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143例肝癌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n=59例)、B组(改良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n=33例)和C组(改良Pringle法阻断人肝血流+下腔静脉阻断法,n=51例)。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x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A、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1d\3d患者的丙二醛水平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d.3d患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1d、3d、7dC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可减少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对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及肝功能损伤较小。
- 张安清东爱华李红霞李爱华
-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功能
-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外科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 [目 的]探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 法](一)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60例经验总结: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采用区域性入肝...
- 马梦飞
- 关键词:肝切除术SD大鼠
- 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并计划实施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根据术中采用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Pringle法;B组40例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C组40例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将成功实施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患者分成相应的A1(36例)、B1(37例)、C1(38例)三组,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情况(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肝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腹腔出血率、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A1组、B1组及C1组各组之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C1组出血量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对术后患者肝功能保护效果最好,值得推广应用。
- 陈海波梁郁然李凌霄李与勇梁波
-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技术原发性肝癌
相关作者
- 耿小平

- 作品数:546被引量:3,414H指数:2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切除术 肝癌 肝肿瘤 肝脏 肝细胞癌
- 赵大建

- 作品数:140被引量:7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预后 肝血流阻断 并发症
- 刘杰

- 作品数:84被引量:4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肿瘤 术中超声 并发症
- 董勤

- 作品数:39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肿瘤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肝血流阻断技术 肝切除
- 张成武

- 作品数:257被引量:1,2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胃癌 预后 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