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肝脏衰竭“的相关文章
- 止血与凝血指标在乙肝与肝硬化及肝脏衰竭患者中的改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止凝血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69例乙肝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乙肝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组(23例)、肝硬化组(26例)及肝衰竭组(20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检测不同组患者的抗凝指标(PC和AT-Ⅲ)、纤溶降解产物(FDP和D-D)及内皮细胞产生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及血栓调节蛋白(TM),比较不同凝血指标在各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结果 PT、APTT及TT在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显著延长,而PTA及F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患者中,随着肝功能下降,患者PT、APTT及TT延长,PTA和Fg下降(P〈0.05)。与HBV-DNA阴性患者比较,HBV-DNA阳性患者的PT、APTT及TT显著延长,而PTA和Fg明显下降(P〈0.05)。常见的抗凝指标PC:A及AT-Ⅲ:A在不同肝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降解产物FDP及D-D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内皮细胞合成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TFPI:Ag及TF:Ag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肝病组患者TM:A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脏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凝血障碍逐渐加重,抗凝及纤溶活性增强,止凝血指标的检测对了解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出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倾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 包英杨元素罗丹
-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凝血因子
- 肝脏衰竭患者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总结肝脏衰竭患者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确定MRI对肝脏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对21例慢性肝病患者行颅脑T1WI、T2WI扫描。结果患者颅脑MRI成像呈阳性者19例,出现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分布的T1WI高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大脑脚异常信号。结论 MRI能准确反映肝性脑病的信号特点,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刘哲辉刘翰林许云龙谢达宏仇亚妹
- 关键词:肝脏衰竭磁共振影像病理结果肝性脑病
- 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患者肝脏衰竭的预见性护理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并发肝脏衰竭简称(肝衰)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患者均行肝叶切除+胆管癌栓取除术。其中99例肝细胞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未发生肝衰,从中随机抽取37例设为非肝衰组;13例肝细胞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发生肝衰死亡的患者设为肝衰组。对目前国内所公认的不利因素及主要引起肝衰死亡的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年龄、癌灶大小、肝切除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3,7d的总胆红素、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肝衰组与肝衰组术前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凝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肝衰组与肝衰组术后1,3,7d总胆红素、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凝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的总胆红素、前白蛋白变化趋势是术后发生肝衰死亡的预测指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 张蜀豫马兴涛谭蔚锋
- 关键词:肝癌伴胆管癌栓肝脏衰竭预见性护理
- 一例药物中毒引起肝脏衰竭患者的护理
- 2010年
-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且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社会风气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心理,近年来,自杀患者逐渐增多。现将我科成功救治一例口服药物自杀导致肝衰竭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蒋伟荣刘玉梅
- 关键词:自杀患者肝脏衰竭药物中毒护理就业制度行为心理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中叶注射移植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肝脏衰竭
- 2010年
- 背景:肝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脏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证实,但供体短缺及移植肝细胞增殖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肝细胞移植的发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来源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肝中叶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肝脏衰竭,验证其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D-氨基半乳糖24h后,移植组于肝中叶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mL(1×109L-1),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后48h、72h、1周、4周取外周血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移植后4周取肝脏做病理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新西兰大白兔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在第4周时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4周对照组表现为肝索紊乱,肝细胞肿胀变性、灶性及大片坏死,伴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移植组显示肝小叶结构可辨认,点状坏死肝细胞间再生肝细胞较前增多,汇管区、中央静脉及坏死灶周围可见核/浆比例较大的小细胞,并向肝组织内延伸,可见灶性增生。
- 凌霄华胡成乙洪钰于欣米丽娜杨小明
- 关键词:肝脏衰竭大白兔病理肝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血浆置换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肝炎肝脏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血浆置换 (PE)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 (HDF)相结合对国内重症肝炎肝脏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 2 6例不同病因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 5 8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血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 ,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患者意识、黄疸、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均明显缓解 ,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降低 (190 .8± 93.6 )μmol/L ,PTA上升 (19.7± 8.9) % ,治疗后存活率达 80 .8% ,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浆过敏居多 ,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及应用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 ,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PE联合 HDF可显著改善重症肝炎肝脏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近期存活率 ,且安全可行 ,值得在国内推广使用。
- 林加豪郭艳雪周秀华陈方树
- 关键词:重症肝炎肝脏衰竭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滤过
- 肝脏衰竭硬汉流泪
- 2010年
- 福建龙岩阙喜全自去年8月被查出患上隐球菌性脑炎后,榕城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希望能助这个“家庭顶梁柱”一臂之力。福州市红十字会先后收到近12万元爱心捐款,并分3次将善款送达病患手中,专门用于其治疗。
- 关键词:肝脏衰竭流泪红十字会捐款爱心
- 肺心病并发急性肝脏衰竭23例分析报告
- 报告2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急性肝脏衰竭。其中心功能不全Ⅲ级者19例(829%),Ⅱ级者3例,Ⅰ级者1例;全数均有呼吸功能不全。说明发生肝脏损害与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23例中均有肺性脑病表现。有14例显示凡...
- 周其林李瑞惠林伯香
- 关键词:肺心病肝脏衰竭
- 文献传递
- 亚急性肝脏衰竭
- 1994年
- O’Grady及其同事们提出了一种以黄疸和脑病变出现的时间间隔为基础的新的肝衰竭分类方法。他们介绍了一个新的名词——亚急性肝脏衰竭(SLF),用以描述在5—12周内出现脑病变的病例。这意味着对他们以前所建立的迟发性肝功能衰竭(LOHF)名词的更改,以前的这一名词描述了在早期症状出现后的8—24周出现肝性脑病和其他明显的肝功能代偿不全。在他们报导的这组病例中,98.9%的病人在12周内发生脑病变。
- 杨继珍
- 关键词:肝脏衰竭脑病变亚急性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症状
- 一例猫肝衰竭病例分析
- 2021年
- 介绍了1例猫肝衰竭病例的诊治过程,供兽医临床诊疗参考。
- 匡磊秦胚徐璐尧向霆冯寰胡长敏
- 关键词:肝脏衰竭
相关作者
- 周秀华

- 作品数:20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重症肝炎 护理 并发症 长期留置
- 曾艳

- 作品数:71被引量:4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药学 丙戊酸钠 临床药学
- 杨元素

- 作品数:14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 慢性盆腔炎 抗菌药治疗 微波 肝硬化
- 于欣

- 作品数:13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放大内镜 微血管形态 微血管 早期胃癌 肝功能
- 郭艳雪

- 作品数:25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介入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