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56篇“ 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章
肝功能衰竭被引量:2
2010年
1概述 肝功能衰竭(又称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谢青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模型MELD移植术(医学)肝细胞移植血清甲胎蛋白
肝功能衰竭
本书介绍了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基础理论和临床专门知识,并力求反映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就。
顾长海
关键词:肝疾病功能衰竭诊疗
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独秀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和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建库至2023年10月,检索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RCT和CCT研究。使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共涉及10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组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OR=2.69,95%CI(2.01,3.59)P<0.001],明显改善ALB和PTA;在降低TBil、ALT、NH3、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平均人工肝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与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可以显著提高治疗LF的有效率,促进肝功能恢复,但仍需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程春芳云洁吴婷婷何沁芮毛雨婷张曼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中药灌肠META分析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配合血浆置换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配合血浆置换(PE)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2月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行PE治疗,观察组采取DPMAS配合PE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配合PE可以增强ACLF治疗效果,减轻肝功能损伤,改善炎症水平,安全性高。
马思辉
关键词:血浆置换安全性
早产儿急性肝功能衰竭
2024年
目的探讨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新生儿肝功能衰竭提供鉴别诊断思路。方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例早产儿,生后持续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伴胆汁淤积、腹水。新生儿科联合医学影像科、口腔科、超声诊断科多学科讨论,制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结果患儿生后早期出现肝功能衰竭,经多学科讨论,考虑GALD-NH可能。完善口腔黏膜活检,未发现阳性结果。腹部(肝脾、胰腺)MRI显示肝、脾T2WI弥漫性信号减低。肝穿刺病理显示肝细胞局灶性颗粒样铁沉积,明确诊断为GALD-NH。结论新生儿肝功能衰竭除需考虑感染性肝病、胆道系统阻塞性肝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还需考虑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
周琳刘成博刘明朱云开陆永健张拥军夏红萍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早产儿
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近况
2024年
近年来,药物性急性肝衰竭(dru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DI-ALF)的患病率逐渐升高。DI-ALF主要特点是既往没有慢性肝病基础,服药后突然出现肝功能的迅速恶化,同时发生肝性脑病并伴随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DI-ALF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哲睿翟兴冉邹正升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移植预后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肝衰竭病人在紧急抢救时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随机选择70例急性肝衰竭病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急诊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86%,远低于对照组的20.00%。在病人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工作主动性、疾病教育和心理支援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观察组在生命质量上也优于对照组,体现在身体、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全面提升。同时,观察组在急诊抢救室的逗留时间(15.42±3.51分钟)、检查等待时间(19.82±2.84分钟)和抢救室停留时间(2.10±0.63小时)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3.51±3.29分钟、28.71±4.18分钟和3.52±1.19小时)。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干预后也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急诊护理在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紧急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总之,对AMI病人采取紧急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急诊抢救室的逗留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上述研究中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曲静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急诊急救护理对策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人工肝治疗现状及进展
2024年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发病率不高,但病因复杂,病死率极高。经过传统内科手段治疗的ALF患者存活率低,而肝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但受限于经济情况、患者自身条件、肝源等因素,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肝移植治疗。因此人工肝成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重要手段。世界范围内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以及慢性肝衰竭的研究已很多,但针对急性肝衰竭的研究仍较不成熟。本文描述了各种人工肝模式应用于ALF患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石畅李兰娟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
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3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乏力、胸闷、心悸和肝功能异常;胸闷,加重伴食欲不振、乏力;无明显诱因气促、胸闷,伴咳嗽、咳痰,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就诊。经相关生化检查,初诊皆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后1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心包穿刺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继发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填塞。3例皆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后行进一步治疗。结论当患者以乏力、胸闷、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类似肝功能衰竭表现就诊时,需考虑到心脏疾病可能。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心脏疾病与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详细询问病史,重视体格检查,并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郭声刘长虹刘颖廖燕魏应凤
关键词: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积液误诊肝功能衰竭心包穿刺术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高致死率的癌症之一。目前,根治性肝切除术依然是早期和部分中晚期HC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肝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是影响HCC患者长短期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HLF是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病因,术前及时发现高危PHLF患者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和研究热点。传统肝功能评估方法应用广泛,能够区分出PHLF高危患者,但其预测准确性相对不高。近些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级算法纳入更全面危险因素的模型被应用于PHLF预测领域。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类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新式PHLF相关预测模型,并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经过前期大量文献检索,笔者通过归纳总结PHLF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方便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各类型的PHLF预测模型。
许淙溪王继涛刘登湘刘登湘魏家豪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功能衰竭

相关作者

陈永平
作品数:687被引量:1,132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纤维化 大鼠肝组织 肝星状细胞
段钟平
作品数:748被引量:10,133H指数:4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 人工肝 重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丁义涛
作品数:479被引量:1,410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陈煜
作品数:427被引量:1,698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慢加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 肝功能衰竭 肝纤维化
许烂漫
作品数:99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 脂多糖受体CD14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