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9篇“ 肌间沟臂丛阻滞“的相关文章
地塞米松复合氢吗啡酮用于臂丛阻滞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复合氢吗啡酮(HM)用于臂丛阻滞(ISB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3月收治的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M组和DXM复合HM组(DH组),每组40例。3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ISBPB,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HM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M,DH组在HM组基础上联合DXM。比较3组阻滞效果、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H组及HM组感觉阻滞起效时、运动阻滞起效时短于对照组,且DH组短于HM组(P<0.05);DH组及HM组感觉阻滞维持时、运动阻滞维持时长于对照组,且DH组长于HM组(P<0.05)。术后12h、24h,DH组及HM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DH组低于HM组(P<0.05)。DH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HM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DXM复合HM用于ISBPB的效果显著,可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陶芳
关键词:地塞米松氢吗啡酮肌间沟臂丛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期在宁都县中医院接受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阻滞方案,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
黄小梅
关键词:肩部手术麻醉效果
颈浅丛联合臂丛阻滞治疗锁骨骨折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锁骨骨折手术采取颈浅丛联合臂丛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麻醉科锁骨骨折患者70例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单纯臂丛阻麻醉,观察组采用颈浅丛配合臂丛阻麻醉,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7.14%高于常规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霍纳综合征、局麻药毒性作用、气胸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骨折复位时,观察组HR与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中运用颈浅丛联合臂丛阻滞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血流动力学稳定。
汤萍李智跃柏发红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VAS
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3~7岁上肢手术患儿75例,随机均分为3组,麻醉方式均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中深度镇静。臂丛阻滞:D0 组采用 0...
陈培章
关键词: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作用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臂丛阻滞在中老年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比较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臂丛阻滞在中老年肩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择期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0)与B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B组患者麻醉前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A组患者采用臂丛阻滞。神经阻滞采用相同浓度和容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消耗量、神经阻滞前后膈厚度变化率差值、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氟比洛芬酯、曲马多、地佐辛药物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前后膈厚度变化率差值为(0.020±0.080),低于A组的(0.383±0.18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A组的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臂丛阻滞在中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方面效果相似,但肩胛上神经阻滞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张楠戎玉兰刘卓董文泽梁淑娟杨晓春侯继光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阻滞肌间沟神经阻滞镇痛肩关节镜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神经刺激仪(PNS)引导下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病人100例(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导组和常规组各50例,引导组采用超声+PNS引导下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采用传统一针法实施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记录两组病人的感觉起效时、镇痛维持时、运动阻滞起效时、运动阻滞维持时,术前及术后12 h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引导组和常规组病人在T0~T3时刻的HR、MAP及SpO_2测定值变化趋势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导组和常规组病人在T1~T3时刻的HR、MAP及SpO_2测定值较本组T0时刻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引导组病人的感觉起效时(6.88±2.04)min、运动阻滞起效时(13.8±3.5)min、运动阻滞维持时(115.8±22.9)min均低于常规组病人(8.90±2.71)min、(17.3±4.8)min、(142.4±29.5)min(P<0.05),引导组病人的镇痛维持时(426.8±58.1)min显著的长于常规组(369.0±50.2)min(P<0.05);术前,两组病人的血清NE、Cor、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引导组病人的血清NE(101.8±20.6)ng/L、Cor(62.4±10.5)μg/L、E(472.0±148.2)nmol/L均低于常规组病人NE(130.2±28.1)ng/L、Cor(85.1±14.3)μg/L、E(605.8±180.5)nmol/L(P<0.05);引导组病人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病人的18.00(P<0.05)。结论 PNS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有利于提高神经阻滞中的精准性,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延长麻醉时的同时减轻机体对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
蔡宜良陈家趁曹玉云关小园
关键词:臂神经丛阻滞神经刺激仪臂丛锁骨骨折应激
超声引导中段与中下段两点臂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肱骨骨折麻醉中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临床上多用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均关系到手术效果[1],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全身麻醉适合大多数患者,但全身麻醉费用高,并且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全身麻醉会增加合并症的概率,影响其术后身体康复[2]。
周文李雪琴何华东刘特龙殷琴琴
关键词:肱骨骨折身体康复骨折类型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联合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20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升高是肿瘤预后不良的炎症标志物[1,2],与癌症复发呈正相关,与复发时呈负相关[3,4]。本实验旨在与全身麻醉比较,探讨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臂丛(ISB)作为麻醉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恶心、呕吐、NLR的差异。
李凯王申桐尤荻时景伟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复发时间胸椎旁阻滞麻醉方案术中麻醉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联合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联合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与全麻组,每组各30例。阻滞组患...
王申桐
关键词:乳腺癌胸椎旁阻滞肌间沟臂丛阻滞超声引导镇痛效果炎症指标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同一容量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相同容量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ISBPB)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均为Ⅰ~Ⅱ级,随机分为A、B、C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ISBPB,A组(0.5%罗哌卡因20ml),B组(0.375%罗哌卡因20ml),C组(0.25%罗哌卡因20ml),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运动阻滞时长和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注射相同容量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30min后,C组运动阻滞起效时明显较其他组延长(P<0.01),A组和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明显长于C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量均为20ml的罗哌卡因在ISBPB时,0.25%的罗哌卡因在保证满意麻醉效果前提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能保持一定的运动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康复。
齐立杰钮絮屈倩张勇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罗哌卡因麻醉效果

相关作者

董丙武
作品数:10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泗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肌间沟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 血液流变学 羟乙基淀粉
史思仁
作品数:29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手法辅助 不同给药方案 术后自控镇痛
何绍明
作品数:37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芬太尼 地佐辛 全麻 吸入麻醉药
张坤全
作品数:84被引量:196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处理 丙泊酚
徐丽芳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不同给药方案 肌间沟臂丛阻滞 术后自控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