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5篇“ 肌壁间肌瘤“的相关文章
- V-Loc缝线缝合辅助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采用V-Loc缝线缝合在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LM治疗的17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根据缝线及缝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43例。患者均实施LM,其中A组术中采用V-Loc缝线褥式缝合法,B组术中采用V-Loc缝线棒球缝合法,C组术中采用薇乔线褥式缝合法,D组术中采用薇乔线棒球缝合法。分析四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肌瘤残余情况及随访2年妊娠情况。结果:A组、B组、C组、D组手术时间依次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Hb)降低量均低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总妊娠率分别为39.02%、26.19%、43.59%、21.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完成LM,无中转开腹术、并发症发生,且随访3个月复查无肌瘤残余。结论:采用V-Loc缝线缝合辅助LM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 孙挺陈金玲冯元元
- 关键词:腹腔镜
- 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联合单层连续内翻缝合法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联合单层连续内翻缝合法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联合单层连续内翻缝合,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联合单层连续内翻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自行通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术后身体意象问卷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自行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体象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联合单层连续内翻缝合法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且手术切口美观,手术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曾纯杰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
- 肌壁间肌瘤对生育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对生育的影响主要与肌瘤的位置、大小有关,浆膜下肌瘤几乎对生育没有影响,黏膜下肌瘤会影响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结果,治疗黏膜下肌瘤的必要性是公认的。而肌壁间肌瘤对生育力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案仍存在争论。本文就肌壁间子宫肌瘤对生育的影响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做一综述。
- 崔孟颖赵新蕊张萍
- 关键词:肌壁间肌瘤自然妊娠辅助生殖
- 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IVF/ICSI生殖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生殖结局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单发肌壁间肌瘤不孕症患者134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403例)与未活产组(945例)、妊娠组(634例)与未妊娠组(714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对活产组与未活产组患者进行1∶1条件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共386对患者匹配成功。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协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肌壁间肌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截断值。结果:PSM匹配后,未获得活产组的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压迫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活产组,肌壁间肌瘤大小明显大于活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显著大于妊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及单发肌壁间肌瘤的直径对患者活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大小对患者妊娠存在显著影响(P=0.004)。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在预测活产率方面的截断值为2.35cm。结论:在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中,成功活产与未活产患者相比,在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以及子宫肌瘤直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三者均为导致活产率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当肌瘤直径≥2.35cm对活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 张丽霞孙萍孙萍张萍于倩
- 关键词:体外受精
- 无宫腔受压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无宫腔受压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不孕女性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将患者分为肌瘤组(189例患者,372个周期)和无肌瘤组(189例患者,29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移植情况、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宫腔受压肌壁间肌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除肌瘤组女方年龄显著高于无肌瘤组(P<0.05)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方案、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内膜分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瘤组的临床妊娠率(46.8%vs.57.9%)和活产率(32.8%vs.46.8%)显著低于无肌瘤组(P<0.05),自然流产率(29.9%vs.19.2%)显著高于无肌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肌壁间肌瘤仍然是影响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无肌瘤组相比,肌壁间肌瘤可以使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降低(P<0.05)。首次胚胎移植周期中两组患者的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4次移植周期中无肌瘤组的累加活产率均显著高于肌瘤组患者(P<0.05)。结论无宫腔受压的肌壁间肌瘤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有显著不良影响,可降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增加自然流产率;且单纯增加移植次数对活产率的改善不明显。
- 金格雅张倩鲁海鸥于月新
- 关键词:肌壁间肌瘤辅助生殖
- 无宫腔受压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分析
- 目的: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解剖结构中是最容易出现的良性肿瘤,同时也是导致育龄妇女不孕、流产的病因之一。本研究通过探讨无宫腔受压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不孕女性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
- 金格雅
- 关键词:辅助生殖
- 经脐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实施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多孔腹腔镜套扎法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 d血红蛋白差值、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满意度、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肩部疼痛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延长;切口美容满意度增高;术后24 h VAS评分降低;术后24 h肩部疼痛发生率减少;术前及术后2 d血红蛋白差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研究组无中转多孔或开腹手术,对照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结论与多孔腹腔镜套扎法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应用于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时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切口美容满意度更高,术后疼痛减轻、术后24 h肩部疼痛发生率更低。经脐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应用于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崔茹婷赵福杰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套扎法子宫肌瘤切除术
-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组接受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卵巢功能[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E 2、FSH、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 王进云
-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 子宫肌壁间肌瘤应用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 2021年
- 目的探究子宫肌壁间肌瘤应用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手术前后7 d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高体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7 d,且试验组疼痛评分为(1.95±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1.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患者疼痛感较低,并发症较少,应用价值显著。
- 沈亚琴
- 关键词:子宫肌壁间肌瘤临床疗效
- 单层连续内翻缝合在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单层连续内翻缝合在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我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4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缝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传统分层缝合,观察组接受单层连续内翻缝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d凝血因子指标[凝血因子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d凝血因子Ⅷ、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层连续内翻缝合应用于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不仅能有效止血,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凝血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 徐凤霞
- 关键词:子宫肌壁间肌瘤
相关作者
- 卢烨

- 作品数:15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肌壁间肌瘤 腹腔镜手术 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下段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 马霞

- 作品数:39被引量:5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子宫肌瘤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子宫腺肌病
- 罗红

- 作品数:85被引量:272H指数:9
-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PICC 护理干预 手术 饮食疗法
- 王振海

- 作品数:108被引量:1,14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流产 蜕膜
- 郭琳茹

- 作品数:12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肌瘤 化瘀汤 慢性盆腔炎 清热除湿 高乌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