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篇“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文章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的种类及数量均有显著增加,对于职业性防护的重视程度,可以直接影响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职业病医生必须了解职业生产过程及操作情况、生产中所用的原料以及产品等对皮肤的影响等,从而提高对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意识和临床处置水平。目前,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仍是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刺激和变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便于更多皮肤科医生提高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专业诊断能力,从而进行积极预防和早期必要的干预。
姜薇
关键词: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变应性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2007年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人体的表面,是同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生产有害因素首先接触的器官。根据国外资料,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50%~70%。我国尚未见完整的统计。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对近300家工厂、40多种行业的调查发现,几乎各工种均有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其中石油、焦油化工、合成树脂、橡胶、电镀、制药、玻璃纤维、涂料等行业发病尤为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曾对某化工厂接触氯苯类化合物的工人进行氯痤疮的发病调查,结果发现,患病率达62.6%:这说明职业性皮肤病直接危害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建设。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兴起、各种新型农药的开发和使用,增加了职业性危害,所以,目前除了加强对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预防和诊治外,还应对职业性皮肤病予以足够重视。
岳丽爽
关键词:职业性有害因素皮肤色素色素沉着性疾病职业性皮肤病黑变病
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D)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采用手机微信提交调查问卷的2852名护士,统计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总发生率为9.85%;年龄越大、职称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其OCD发生率越高;既往有过敏史、皮炎病史、临床工作每天洗手次数<10次、新冠疫情暴发后未增加洗手次数、采用其他手卫生方式、其他消毒剂及其他免洗手消毒液、工作期间每天使用洗手液洗手的次数>20次、每天佩戴一次橡胶手套的时间>2h、工作期间每次洗手后选择不擦、经常使用护手霜及偶尔进行手部保养的护士OCD发生率较高.结论广西各级医院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率较高;年龄越大、职称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工作年限越长、洗手液洗手次数越多、一次橡胶手套佩戴时间越长且既往有过敏史、皮炎病史的护士,其发病率越高,临床针对上述情况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并加强管控,可有效控制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陈思妍李君丽黄英孙敏陈洁华谢振丽王自梅梁怀方
关键词: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
护士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研究进展
2023年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频繁洗手、接触消毒剂、长期佩戴防护装备等因素,护士长时间暴露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中,发生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OCD)的可能日益增加。OCD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影响其工作完成度及效率。我国对护士OCD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护士OC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了解护士OCD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护士OCD的干预措施,为广大护理工作者预防OCD提供理论指导。
荣文丽李建伟李娟杜云红王莉黄菊
关键词:护士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影响因素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职业分布及防治策略被引量:3
2023年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D)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炎症皮肤疾病,临床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刺激接触性皮炎与变应(过敏)接触性皮炎。本文详细介绍了OCD的高风险职业、发病率、常见刺激物和过敏原以及相应防治措施。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生产工人、美发师和医务人员作为OCD的高风险职业,相关从业人员应予以重视。
王华春李赫桐田发明
关键词:职业性皮肤病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率
医护人员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整合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评估、预防、处理相关的证据,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医脉通、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WHO)、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荷兰循证管理中心(CEBMa)、PubMed中关于职业性相关接触性皮炎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0日。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评估、防护措施、处理措施及教育培训4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形成33条最佳证据。结论职业性相关接触性皮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证据,防止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发展。
刘佳微向诗兵张濛濛陈慧
关键词:医护人员接触性皮炎循证护理
氯丁酸甲酯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5例临床分析
2023年
回顾分析2021年9—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及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医院内科诊治的5例氯丁酸甲酯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年龄33~47岁,均为男,起病前1~4 d内均有氯丁酸甲酯接触史。3例患者住院治疗,2例患者门诊治疗。临床均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躯干或四肢红斑基础上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水疱、大疱,疱壁薄,疱液清,局部破溃、渗出;口腔、外阴未见糜烂、破溃。5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均升高,2例肝功能异常。住院患者系统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等治疗,1例同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及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2例给予保肝药物治疗,门诊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及氯雷他定等治疗,5例患者均予外用药物对症治疗。住院患者治疗14~30 d后均好转出院,门诊患者治疗14 d后皮疹消退,1个月后随访均无复发。提示,氯丁酸甲酯导致的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为原发刺激接触性皮炎,常表现为躯干或四肢部位红斑及水疱,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徐西光杨纯丽刘志金田中华卢彬
心理辅导联合思政教育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课题背景职业性皮肤病指的是由化学、物理或生物等职业性因素所引起的职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肌关节疾病的职业病,临床表现为皮炎、痤疮、烧伤、黑变病等,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OCD)作为其中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皮肤病类型,指的是职工在作业环境中接触到有刺激或者是有致敏作用的危险因素,由其所导致的急或慢皮肤炎症。在众多致病因素中,化学因素占比最高,一些化学生产中产生的溶液、粉尘和烟气等均会引发OCD。
朱浩然
关键词: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接触性皮炎黑变病致敏作用DERMATITIS思政教育
一起养殖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事件调查
2022年
目的调查天津市某养殖场一起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事件的致病原因,加强相关职业防护。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收集该养殖场的消毒流程、消毒剂和人员防护措施;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职业接触史、临床症状和诊疗资料,以及同工种人员既往发病情况;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该养殖场同期10名实习生接触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剂,9人出现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瘙痒症状,其中5人因症状较重就诊,临床诊断为系统接触性皮炎,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卫生学调查发现,患者均有明确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剂职业接触史,且未使用防护用品;该养殖场35名同工种员工初次从事该消毒工作时,也曾出现类似症状,停止接触后自愈,再次接触后症状复发。结论该事件为一起接触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剂引起的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聚集发病事件。
刘保峰秦汝男李旭东朱君曾强
关键词:养殖场消毒剂接触性皮炎
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 在医务人员中发病率很高, 尤其是护士, 对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影响。本文从护士手部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现状、风险因素、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旭芳卫建华黄昉芳黄丽华
关键词:护士

相关作者

李林峰
作品数:69被引量:3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斑贴试验 湿疹 接触性皮炎 湿疹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黄简抒
作品数:46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研究主题:丙烯腈 急性 苯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急性中毒
王朋
作品数:15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研究主题:丙烯腈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流行病学调查 脂筏 职业危害因素
权哲
作品数:30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梅毒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细胞因子 白癜风
周元陵
作品数:96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研究主题:丙烯腈 环氧乙烷 雄性大鼠 睾丸 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