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3篇“ 耕地流转“的相关文章
破解难题 确保耕地流转规范运行
2024年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18亿亩耕地耕地流出整改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核心工作。
何利沙
关键词:耕地红线耕地保护耕地流转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破解难题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影响——“非粮化”和耕地流转率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
2024年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对其种植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家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村庄耕地流转率提高可以显著弱化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农户、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户、丘陵山区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因此,应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推动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拓展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耕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
王兆林吕秋杭
关键词:耕地细碎化种植业收入耕地流转粮食安全非粮化
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4年
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耕地“非粮化”现象却成为其重大挑战。在耕地流转背景下,资本逐利性驱动经营户偏好经济作物,忽视粮食作物种植,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下降。这背后,是市场经济机制、政府干预不足、政策执行偏差及合同约束缺失等多重因素交织。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土地政策调整等现实,简单收回流转耕地并不可取。应顺应资本逻辑,采取措施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促进农业向粮食生产转型。阐述耕地“非粮化”定义,指出耕地流转“非粮化”的表现及影响,在对流转耕地“非粮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解决提出了建议。
周懿研
关键词:耕地流转粮食安全
社会——地理关系下粤西县域耕地流转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2024年
文章以粤西地区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流转指标体系降维重归类,利用地理探测器和ArcGIS Pro等工具研究了粤西地区耕地流转的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粤西地区的耕地流转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呈现“西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三级空间格局,但中部和东部区域的耕地流转差异趋于缩小,不平衡性减弱。②单因子条件下耕地面积、户籍人口、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耕地灌溉面积等指标的解释力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双因素交互作用下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③粤西地区耕地流转的地理空间分异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和农业投资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付兆刚许翔宇陈臻
关键词:耕地流转土地资源供水工程
耕地流转模式绩效评价及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河南省滑县问卷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耕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自发、集体主导、市场参与三种耕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一绩效来看,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同为“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农户自发模式”,生态绩效评分排序为“农户自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综合绩效评价的评分排序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相同;市场参与模式除生态绩效外,绩效优势明显,集体主导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除生态绩效占优势外,整体绩效落后。
杨彩林贺蓉
关键词: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
云南昭通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问题与建议
2023年
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该文阐述了云南省昭通市家庭承包耕地现状,分析了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盘活易迁农户承包地、建立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土地农业用途等发展建议,以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朱春银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流转家庭承包
不同类型耕地流转去向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耕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粮化”问题,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类型耕地流转去向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并探寻实现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主体。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耕地“非粮化”率在0.285~0.305之间波动且呈现上升态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耕地“非粮化”率大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格局;流转入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耕地面积比例分别对耕地“非粮化”率产生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其中流转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面积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发挥重要作用;控制变量中单位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显著负向影响耕地“非粮化”率。研究认为,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趋势,专业合作社是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应兴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制度以抑制耕地“非粮化”。
赵羚诣彭海英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耕地流转
杨埠镇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与耕地集中利用路径研究
在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之初,地方政府是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直至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村社员在承包期内,可自行找合作社内对象协议转让。至此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断放宽和完善,农民可以...
王震
关键词:耕地流转
地方政府参与耕地流转“非粮化”的逻辑及其治理——基于耕地种树绿化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3
2023年
研究目的: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双层博弈分析框架,选取耕地流转种树绿化典型案例,复盘地方政府参与耕地流转“非粮化”的博弈过程并揭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动机和行为逻辑,为国家治理耕地流转“非粮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流转“非粮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具有明显的情境依赖特征,即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是耕地流转“趋粮化”和“非粮化”选择的本质。因此,无论对各级政府还是对种粮主体而言,在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实施“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又“辅之以法”的“三辅”并治机制才是防治耕地流转“非粮化”的良策。研究结论:为有效防治地方政府参与耕地流转“非粮化”,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应在“三辅”并治的基础上以层层设防的策略来遏制耕地流转“非粮化”的不良趋势,即以“中央政府的奖惩、地方政府的规制、社会媒体的监督和种粮主体的抵抗”这4道防线来筑牢粮食安全的“堤坝”。
黄建伟黄建伟
关键词:耕地流转双层博弈政府
宾县农户生计分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三农”的重点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而耕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
李亚洁
关键词:耕地流转LOGIT模型

相关作者

陈美球
作品数:373被引量:4,238H指数:3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农户 耕地保护 生态 耕种 影响因素
邓爱珍
作品数:43被引量:514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耕地流转 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 耕地保护
周丙娟
作品数:55被引量:677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实证分析 影响因素 耕地保护 耕地流转
何维佳
作品数:37被引量:386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农户 实证研究 耕地流转 实证分析 巢脾
肖鹤亮
作品数:13被引量:24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耕地流转 抽样调查 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