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94篇“ 耐药作用“的相关文章
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制备及其通过调控CAFs抗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研究
2025年
目的制备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并评价其抗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方法纳米沉淀法分别制备茴香酰胺修饰、未修饰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考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摄取,建立前列腺癌恩杂鲁胺耐药模型,CCK8法分析自组装纳米粒增敏恩杂鲁胺作用,Western blot检测NRG1、HER3、AKT表达。结果茴香酰胺修饰自组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95.13±8.06)nm,Zeta电位为(-29.07±0.55)mV,包封率为(94.58±0.84)%。CAFs对茴香酰胺修饰自组装纳米粒的摄取量高于对未修饰制剂、游离Cy5的(P<0.05),同时茴香酰胺修饰的自组装纳米粒能抑制CAFs导致的恩杂鲁胺耐药,降低CAFs上NRG1表达,且作用后的CAFs条件培养基能降低LNCaP细胞上HER3、AKT表达(P<0.05,P<0.01)。结论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可增加CAFs靶向性,缓解CAFs致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降低CAFs上NRG1表达。
陈泠希倪淑婷赵文洋陈磊胡凯莉
关键词:熊果酸前列腺癌
土曲霉抗耐药菌活性成分及其逆转耐药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土曲霉的抗菌活性成分及其对临床耐药菌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导向法及现代分离技术对土曲霉的代谢产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96孔板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耐药菌的作用,筛选活性成分,并在无抗菌作用的浓度下分析活性成分对抗菌物、耐药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评价活性成分逆转耐药耐药性的作用。结果从土曲霉的活性组分中分离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烟曲霉酸(HA,化合物1)、对羟基苯丙酸(化合物2)、对甲氧基苯甲酸(化合物3)、吲哚-3-乙酸(化合物4)、对羟基苯甲酸(化合物5)。HA对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1.00±0.37)mm、(19.00±0.21)mm、(32.00±0.23)mm。HA在1/2 MICHA的浓度下,使头孢曲松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了75.00%,75.00%,87.50%,使氨苄西林对上述3种耐药菌的MIC分别降低了75.00%,75.00%,93.75%,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上述3种耐药菌的MIC均降低了75.00%;HA在1/4 MICHA的浓度下,使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均降低了50.00%,使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了50.00%,87.50%,50.00%,50.00%;HA在1/8 MICHA的浓度下,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降低了50.00%,使头孢曲松对耐药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降低了50.00%,使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75.00%,50.00%,50.00%。结论化合物2至化合物5均为从真菌土曲霉代谢物中首次分离出。HA是土曲霉抗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有抗菌、逆转耐药
刘俊邹慧敏曾岗周晓俐
关键词: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抗耐药菌逆转耐药性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肺癌耐药作用物筛选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肺癌耐药作用物筛选方法。利用此线虫的EGFR基因DNA片段(1323aa)与人体EGFR的cDNA的编码,通过PCR技术扩增、克隆、组装得到LET23::hEFGR(1388aa)片段...
童艳丽黄冠梅清华
一种对BRAFV600E突变黑色素瘤发挥预防或逆转耐药作用物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BRAFV600E突变黑色素瘤发挥预防或逆转耐药作用物组合物,涉及PLD小分子抑制剂与BRAFV600E突变小分子抑制剂的物组合用于治疗BRAFV600E突变的耐药黑色素瘤。本发明首次阐明了PLD...
李弘扬李玲珺刘俊李佳奕
吲哚醌—吴茱萸碱拼合物逆转人结肠癌SW620/5-FU细胞耐药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据全球癌症报告显示,死亡率位列前三的癌症是肺癌、结肠癌以及乳腺癌。我国作为中资源大国,许多中活性小分子都显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吴茱萸碱作为中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例如扩张血管...
王馨怡
关键词:吴茱萸碱逆转耐药
基于MAFG/CUL4A互作介导的肝癌索拉非尼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系原发性肝癌最为典型的病理学分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首位,疾病负担极为严重。索拉非尼(Sorafeni...
郭林林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基于GSTs抑制剂的新型四价铂配合物逆转肺癌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基于八面体的可修饰结构和动力学惰性,Pt(IV)配合物成为逆转Pt(II)类耐药性和毒性的抗癌前候选物。硝基苯并恶二唑衍生物(NBDHEX)能够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将NBDHEX与Pt(II)配合物DN603、DN604接合获得两个Pt(IV)配合物DN603-NBD和DN604-NBD。体外实验表明,DN603/DN604-NBD能够有效抑制顺铂敏感A549细胞和耐药A549/cDDP细胞增殖,对细胞的铂摄取量均高于顺铂,诱导较高细胞凋亡率和Bax/Bcl-2比值,激活caspase-3并裂解DNA修复酶(PARP),诱导线粒体依赖性的细胞凋亡通路。DN603/DN604-NBD能够产生较高活性氧(ROS)水平,增强磷酸化H2AX (γ-H2AX)的荧光强度,引发严重DNA双链损伤。研究发现,GSTs激酶GSTP1在耐药肿瘤细胞中高表达,DN603/DN604-NBD能够靶向GSTP1并抑制其表达水平。提前给予ROS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后发现,物能够显著增加活细胞数量并降低JNK及c-Jun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DN603/DN604-NBD通过上调ROS来激活JNK相关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产生逆转顺铂耐药作用。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东南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20210303025)。体内研究表明,DN603/DN604-NBD能够抑制A549异种移植瘤生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所有结果表明,DN603-NBD和DN604-NBD是两种潜在的新型Pt(IV)抗肿瘤前候选物。
陈飞虹吴佳妮温鑫苟少华
关键词: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EGFR互作蛋白TMEM159鉴定及其在GBM对奥希替尼耐药作用中的机制研究
目的 EGFR的扩增和EGFRvIII的突变驱动了GBM的发病机制,但调控机制不明。针对EGFR互作蛋白的研究可进一步探明其通过调控EGFR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TKI,其...
史记朴浩哲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EGFR
苦参抗胃癌和逆转耐药作用机制进展
2024年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尽管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伴随着复发、耐药性和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开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且耐药性低的物尤为迫切。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作为一种传统中草,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和低毒性的特点,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研究表明,苦参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癌细胞死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逆转耐药。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对苦参的这些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旨在全面梳理苦参在抗胃癌和逆转耐药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联系,为苦参在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赵焕李志飞任永静胡慧慧尚海丽陈小兵
关键词:苦参胃癌耐药
多倍体肿瘤巨细胞对肿瘤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在肿瘤治疗前期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物的敏感性逐步减弱,从而产生化疗耐药性。肿瘤耐药是多因素介导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其与肿瘤细胞干性、异质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化疗物转运与外排增加等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olyploid giant cancer cell,PGCC)是一类体积增大、胞核丰富的特殊肿瘤细胞亚群。研究发现PGCC普遍存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中,与肿瘤的发生、转移、耐药和复发有着密切联系。阐述PGCC在肿瘤中的形成及意义,并从PGCC所具有的特殊机制、自噬、衰老和DNA修复等角度阐述PGCC引起耐药发生的可能机制,从而为改善肿瘤耐药提供可能策略。
丁义玲鲁娣宋殿荣
关键词:肿瘤自噬DNA修复

相关作者

曾昭武
作品数:64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榄香烯 脂质体 卡巴 磷脂 紫杉烷类
谢恬
作品数:306被引量:646H指数:1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榄香烯 Β-榄香烯 前药 工程菌 编码基因
王威
作品数:65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提取物 受体植物 C21甾体 决明 蒴果
高洁
作品数:16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丙酰基 耐药作用 酰氨基 氨基酸衍生物 胶束
王玉记
作品数:657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抗血栓活性 吲哚 抗炎药物 抗肿瘤转移 乙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