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88篇“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章
髓内扭转弹性钉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研究髓内扭转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支撑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802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TEN组共401例,男165例,女236例;年龄60~89岁,平均(74.42±8.83)岁:ORIF组共401例,男189例,女212例;年龄60~91岁,平均(74.62±8.79)岁。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关节角度尺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出院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5.80±0.34)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TEN组不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还是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TEN组疼痛VAS略微低于ORIF组(P<0.05);但术后7 d、30 d两组疼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TEN组ROM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均较ORI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可靠性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手术过程中弹性钉既发挥了复位作用,又起到了固定作用,优化了术中操作,是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代建李朝辉朱思文朱东润陈伟聂伟志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
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技术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与锁定钢板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依据适宜的筛选准则,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60岁以上老年肱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联合肱骨锁定钢板治疗15例(3D打印组),采用自体髂骨支撑技术联合肱骨锁定钢板治疗15例(传统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及手术过程中的透视次数,3D打印组相较于传统手术组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表明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解剖复位率以及术后六个月肩关节CMS评分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打印技术辅助在长期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方面未产生影响。结论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技术与肱骨锁定钢板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王志超张斯琪周浩冬周浩张军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肱骨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骨折(PHF)的疗效。方法将于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老年P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解剖钢板)与研究组(锁定钢板),各38例,比较两组手术与预后情况、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活动范围、三角肌力量等方面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屈、外展、内旋、外旋、上举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钢板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显著,肩关节活动度更高,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美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肱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肱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2—12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行老年肱骨骨折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穿刺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操作、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更短,麻醉剂量更小(P<0.05);研究组麻醉阻滞后10 min(T_(1))至手术完成后(T_(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和麻醉阻滞后30 min(T_(2))、T_(3)时刻的心率(heart rate,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_(1)的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T_(3)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更低,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降低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麻醉剂量,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刘娟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效果影响
2025年
针对于老年肱骨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以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设为比照组;共有30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研讨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实施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在研讨组长于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在研讨组较比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于比照组、研讨组之间相比,(P>0.05)。研讨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相比比照组更高(68.18%),(X2=5.6100,P=0.0178)。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骨折不愈合、肱骨移位、肱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在研讨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通过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安全性高。
邱房平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6例中老年肱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43例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43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3~6个月;3例因术中未解剖复位而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70°~85°,后伸35°~40°,内旋70°~85°,外旋40°~50°;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31例,良9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96%。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
张永顾文浩杨茂清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中老年
老年肱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2024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肱骨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为老年人群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及时恰当的治疗策略对于恢复肩关节功能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治疗方式上,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及不耐受手术者可选择保守治疗;移位型骨折常需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不可重建性复杂肱骨骨折则需选择肩关节置换手术。立体化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血栓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抗骨质疏松治疗能降低骨质疏松性肱骨骨折患者的内固定失败风险。而早期康复锻炼则有助于减轻肩关节的粘连与僵硬。综合年龄、基础状况、骨折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策略并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治疗与预防,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
丁镇涛邢博涵曲洋王泊江张培训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抗凝治疗骨质疏松康复锻炼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PH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Phlios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Multiloc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骨折复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lios钢板治疗方案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方案在PHF老年患者治疗中骨折复位效果相似,但后者在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早期功能活动及改善肩关节活动方面更具有治疗优势。
谢翰王寿军王鹤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老年肱骨骨折是否重建内侧柱
2024年
[目的]比较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PHF)是否内侧柱支撑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84例老年P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4例行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Multiloc髓内钉治疗(重建组),另外40例行单纯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未重建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指标。[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90.7±9.0)min vs(85.0±8.5)min,P=0.004]显著长于未重建组,但前者的主动活动时间[(5.5±1.3)d vs(6.4±1.5)d,P=0.004]、住院时间[(7.5±1.4)d vs(8.6±2.0)d,P=0.004]显著少于后者。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6.0±2.5)个月,重建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82.6±9.8)d vs(115.0±17.4)d,P<0.001]。随时间推移,两组VA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前屈上举、外展上举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重建组VA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优于未重建组(P<0.05)。此外,术后3个月重建组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ROM显著优于未重建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肱骨颈-干角(humeral neckshaftangle,HN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PHF安全有效,有利于功能恢复,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马智强王华松李奕博黄继锋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肱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探索肱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40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肱骨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存状态、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P>0.05,其他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肱骨骨折患者实施肱骨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确切。
张运动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相关作者

朱养均
作品数:105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内固定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衡立松
作品数:87被引量:288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骨折 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田庆显
作品数:63被引量:321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 RANKL 脊柱骨折
张堃
作品数:417被引量:2,154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肘关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前法
作品数:161被引量:34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骨折 腰椎滑脱症 碳纤维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