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3篇“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文章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1、6个月,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两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较对照组的8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改善椎体情况,利于其椎体功能恢复。
- 徐润洲李健潘文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程度
-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徐飞
-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必要参考,改善老年患者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VP治疗的120老年VCF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1月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术后1月的VAS评分降低<5分且缓解疼痛程度不足70%者定义为术后疼痛。查阅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记录人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检测,明确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腰椎骨密度T值、腰背部软组织受损、骨水泥渗漏、椎管内真空裂隙征(IVC)、椎旁肌脂肪变性、镇痛药物使用评分(AUS)、临床疗效。结果纳入120例患者,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29±0.95)分,术后1月VAS评分为(2.62±0.63)分,术后1月进行VAS评估显示20例存在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6.67%(20/120)。术后无疼痛组和术后疼痛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AUS评分、手术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疼痛组和术后疼痛组患者在年龄、筋膜受损、椎体中间高度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感染、骨水泥渗漏、骨密度、椎旁肌脂肪变性、IV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筋膜受损、椎体中间高度恢复不足3.00 mm、骨密度<3.5 g/m^(3)、骨水泥渗漏、椎旁肌脂肪变性2~4级、有IVC为影响老年VCF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筋膜受损、椎体中间高度恢复不足、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有椎管内真空裂隙征、椎旁肌脂肪变性程度较高可能是老年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发生疼痛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 苗莎李芳
- 关键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
-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老年患者共110例,经遴选后最终将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骨填充网袋单侧PKP,对照组采用骨填充网袋双侧PKP。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术后1年时的功能评价、影像学评价、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 d, 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年,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cobb角均较术后3 d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后3 d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骨水泥分布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骨填充网袋单侧PKP与骨填充网袋双侧PKP治疗老年OVCF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
- 徐凯李停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泉州东南医院收治的86例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神经阻滞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神经阻滞术联合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治疗,不仅能消除患者的疼痛,促使其椎体功能恢复,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王心刚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CT辅助神经阻滞术
-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7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67例患者中39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3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饮酒史、术后是否感染、围手术期是否镇痛、术后是否有其他并发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额叶平均脑氧饱和度、术前焦虑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347,P=0.007)、术后镇痛(OR=2.286,P=0.043)、全身麻醉(OR=3.920,P=0.005)、手术时间≥120 min(OR=3.418,P<0.001)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术后镇痛、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临床干预,防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周森金晓伟张归帆蒋毅
-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老年椎体骨科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影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预估患者术后疗效,必要时提前干预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7例。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有效组(257例)和无效组(50例)。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血清Mg^(2+)浓度、骨水泥累及上下终板、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部位、骨水泥覆盖骨折线和水肿区、骨质疏松、陈旧性骨折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骨水泥未累及上下终板、骨水泥为“O”型、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后2/3位置、骨水泥未覆盖骨折线和水肿区、骨质疏松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性别、年龄、血清Mg^(2+)浓度是否降低、是否为陈旧性骨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骨水泥未累及上下终板(OR=9.188,P=0.034)、骨水泥为“O”型(OR=29.274,P<0.001)、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后2/3位置(OR=24.928,P=0.001)、骨水泥未覆盖骨折线和水肿区(OR=16.357,P=0.045)为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未累及上下终板、骨水泥为“O”型、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后2/3位置、骨水泥未覆盖骨折线和水肿区均为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徐飞窦强兵李行星郑权王启伟孙良业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疗效
- 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椎增加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2周、1个月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周正龙陈晓磊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生活自理能力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护理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用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玉山县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实施椎体成型术的6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日常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FTS理念护理。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首次下床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功能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及Cobb角均显著降低,且术后1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明显低于术后1周(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明显更低(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后生理、心理评分明显更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36.67%,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FTS理念用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 祝利燕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43例)和PVP组(44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PVP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柱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PVP组(术后即刻:t=3.366、2.668,P=0.001、0.009;术后3个月:t=3.658、3.847,P<0.001、P=0.002),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明显大于PVP组(t=8.115、6.065,P均<0.001),后凸角角度明显小于PVP组(t=4.655、5.716,P均<0.001)。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PVP组(t=2.652,P=0.009),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VP组(t=2.187、3.013,P=0.032、0.003)。结论与PVP相比,PKP更能明显提高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形态和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翟永喜程宏宇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压缩性骨折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