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4 篇“ 网络符号 “的相关文章
网络 符号 消费环境的幻翳之象及其返实求真之道2025年 在网络 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加持以及资本逻辑的操控下,网络 符号 消费环境越来越呈现“消费时空脱域化”“消费行为欲望化”“消费决策疲劳化”等“幻翳化”趋势。之所以会形成上述幻翳之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发展来看,网络 经济带来的消费模式变化和生产关系重构,是其形成的经济环境原因;从消费文化来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成以及由此带来的意识形态裹挟,是其形成的社会环境原因;从传播效应来看,技术变革带来网络 符号 消费的兴盛,是其形成的技术环境原因;从心理动机来看,消费者个体呈现的示差性和示同性消费心理及其行为动机,是其形成的个体心理原因。为了营造“返实求真”的网络 符号 消费环境,不仅要抵御符号 消费主义以摆脱资本和技术的合谋操控,而且要去除消费环境的“杂质”以营造积极理性的网络 消费氛围,最终回归“人的主体性”,寻求“所买即所需”的理性消费之路。 顾梦莎 杨嵘均关键词:网络符号 消费环境 消费主义 幻象 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的理性审视与共治选择2025年 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符号 消费的内容孵化提供了虚拟空间,促使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从符号 消费主义中剥离出来,并逐步演化为一种新的异化消费形式。依托自媒体平台,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呈现出“个性品牌消费、节日狂欢消费、网络 虚拟消费、网络 团购消费”等样态,同时伴随若干非科学、非理性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诱发不良风气、解构主流价值、瓦解精神世界、扰乱判断能力、窥探消费习惯、侵犯隐私信息、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资源浪费,从而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的理性审视,走出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的泥潭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引领的科学消费观念,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以丰富大众精神世界,依托规范数字技术的多维发展以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提升环境治理意识、共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等路径,打破错误社会思潮藩篱,进而引导大众正视消费真谛,推动实现消费真谛的复归,构建科学消费观。 郑晶晶 李铭关键词:异化消费 科学消费观 网络 符号 消费下青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逻辑及反思2025年 作为网络 智能时代新的消费趋势,网络 符号 消费具有不同于传统消费的独特机理,即符号 价值的主导、虚拟化与无限延展以及资本逻辑的驱动。作为数字生态圈的前沿参与者,青年群体通过符号 消费在网络 空间建立“虚拟自我”,并将这一符号 化的自我作为数字化生存的重要展示维度。在此过程中,符号 不仅成为表达个性的媒介,而且异化为一种资本积累工具,其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逐渐被市场化、商业化的逻辑所驱动和重塑,使青年用户陷入虚拟与现实的断裂、数字权力的反噬、价值共识的解构以及身份区隔的加剧等数字化生存困境。对此,应从重建身份认同的桥梁、平衡平台用户权力、倡导文化多元共生以及打破标签桎梏等维度重塑健康的网络 消费文化,促使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实现自由的复归。 魏郡 张健关键词:青年群体 身份认同 网络 符号 消费研究的理论、文化与价值面向被引量:1 2024年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与网络 符号 消费相关的有效文献可作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学界关于网络 符号 消费的研究呈现出三个面向:符号 消费理论研究、网络 消费文化研究以及身体与休闲研究。由此可见,关于网络 符号 消费的探索和研究日益呈现出多学科跨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为当前及未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网络 符号 消费提供一个学术史概览以及渐进式探寻的学术觅迹。 卢晗关键词:消费文化 人文主义精神 网络 符号 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3 2024年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 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 符号 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 符号 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 符号 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 符号 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杨嵘均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消费社会 网络 符号 消费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运行逻辑与价值导向被引量:1 2024年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 符号 消费不仅是符号 价值的售卖行为,本质上更是一种消费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机制。在网络 媒介的推动下,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被幻化成符号 的生产和消费。由此,网络 符号 消费的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运行逻辑,实际上就是商家在生产商品的同时也在生产符号 以及符号 化的价值观,其终极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从心理或思想上接受商家的价值引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商品的流通,而是信息的流通和对符号 消费价值的引导。然而,在资本追逐利润的驱使下,网络 符号 消费的组织、生产和流通必然会产生智资矛盾,并为潜在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就此而言,只有当正确的符号 消费价值观被确立之时,大众才能获得真正的消费自由,理性的消费观也才能最终在全社会确立并得到尊崇。 卢晗 杨嵘均关键词:智力劳动 信息流通 网络 符号 消费的“空间延异”“时间辐裂”与资本的时空生产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当下主要消费形态之一,网络 符号 消费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网络 符号 消费作为商品符号 网络 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质性而建构一种表象与内在相割裂、虚拟与现实相“脱域”、自我认同与消费异化相裹挟等意识形态,进而改造和钳制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即:在空间维度上,网络 符号 消费通过空间的“延异”和流动而使得商品符号 呈现出“延异”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网络 符号 消费通过非线性逸速的时间摧毁物理的消费空间而重构一个以商品符号 价值为主的虚拟消费空间。然而,无论是在空间维度上还是在时间维度上,网络 符号 消费本质上是资本对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进行改造和裹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的无限增殖。为此,在当下网络 符号 消费社会中,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在保持独立、审慎和自主甄选意识的前提下理性寻求自我需要的满足。 杨嵘均 卢晗关键词:资本逻辑 网络 符号 消费媒介制度的幻伪化及其批判被引量:9 2024年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网络 符号 消费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消费实践中,网络 符号 消费利用大众媒介,形成了具有特定价值内涵的媒介制度,并通过运用幻戏的媒介手段、诞谲的宣传策划以及幻执的心理诱导等策略形成影响、操纵以及支配消费者的力量。就此而言,网络 符号 消费媒介制度具有幻伪化的本质特征,而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大众传媒权力的扩张、全球传播格局的失衡以及主流媒体话语的偏向等,并最终促使以“消费至上”为核心的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盛行。对此,只有对幻伪化的网络 符号 消费媒介制度进行批判,才能揭示这一制度对消费者影响、操纵以及支配的本质;也只有在认知上、精神上与其拉开距离,网络 符号 消费媒介制度的幻伪化才能被消解与超越。 杨嵘均关键词:媒介制度 网络 符号 消费视域下盲盒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2024年 本文基于网络 符号 消费视角,深入探讨“盲盒”在网络 时代的身份认同和价值重构过程。从鲍德里亚的符号 消费理论入手,分析了“盲盒”在网络 环境中的传播机制、消费者行为以及文化价值的转变,盲盒经济承载着由盲盒、消费者、媒介共同建构的意义。探讨了消费者在网络 符号 消费过程中对“盲盒”的情感共鸣,以及消费者在此过程中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构建。研究发现商家通过对“盲盒”的神秘感和稀缺性进行夸大的病毒式营销,吸引消费者购买,在此过程中重塑了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但也导致“盲盒”市场存在消费异化的问题。 欧朝婷关键词:身份认同 浅析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心理的理性超越方式 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网络 空间不断涌现出新兴事物:于狂欢消费节中疯狂购物、追求表露个性的品牌消费、注重“符号 ”的虚拟消费等,都是网络 消费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现阶段,网络 符号 消费呈现出非理性的现象,过度的网络 符号 消费极易产生文化、景观泛滥下的主体迷失;助长攀比、跟风等不良消费心理;诱发表里不一、管理滞后的畸形市场等不良现象。因此对网络 符号 消费主义的生成根源进行探究,有利于寻求更好的解决路径,破解网络 符号 消费心理带来的不良社会倾向。 刘芳 卫明皓关键词:消费者 消费心理 网络空间
相关作者
杨小卫 作品数:21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研究主题:《集韵》 《类篇》 辞书 网络符号 XML建模 梁爽 作品数:2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符号学 网络符号 视觉文化 视觉符号 通变 江明镜 作品数:5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昌吉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网络符号 方言 普通话 假借 文字 王雨佳 作品数:3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言 网络符号 网络 会话 网络会话 曾庆香 作品数:92 被引量:855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研究主题:新闻 舆论 群体性事件 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