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54篇“ 绿道“的相关文章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绿规划研究
2025年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难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持续上升,社会老龄化程度也会随之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对健康、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既能促进健康,又能使人舒适的户外休息场所(绿),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提出,老龄化社会中的绿规划应遵循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社交性、适老化原则。
黄梓宵刘博新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需求绿道规划
用户体验角度下公园城市绿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2025年
成都公园城市绿既是慢行交通体系,又是城市休闲文旅体系,作为城市公共社交平台、社会美育平台、城市会客厅,是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和谐社会关系、普及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场域。相较于一般的城市绿,公园城市绿具有更丰富的参与内容,注重用户体验是其核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以用户体验为设计出发点。公共空间导视系统作为绿设计的重要子项目,对公众行为起着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是决定安全使用、持续互动与深度融合的前置基础。以用户体验角度切入导视系统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原则,优化设计要素,补充修正传统导视系统设计的不足,基于公园城市绿创新功能与用户需求,拓展导视特色设计,以探索当下及未来城市绿、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让作为基础设施的导视系统也成为城市的一亮丽风景。
沈枫耘宋涛周炯焱
关键词:公园城市绿道导视系统用户体验
控制权视角下区域空间规划的治理结构转型——以广东系列绿规划为例
2025年
治理结构是区域治理实效的重要因素,但现有实践和理论研究较少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关注区域绿规划实施,尤其缺少对于治理结构差异的实施影响比较分析。本文选取广东绿、南粤古驿与万里碧三个区域绿案例,通过比较分析绿规划及实施中控制权配置情况,论述中心化治理结构下政府行为模式的特征及其面临的治理难题。研究发现,三个项目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心化治理结构特征,但是治理结构存在变化差异。由于控制权的分配与执行矛盾,还面临严峻的治理挑战。省级政府通过编制区域规划、开展实施评估、优化政策实践等多种方式成为区域治理的关键角色。
刘铮李倩如卢景盛王世福
关键词:区域绿道
乡村社区生活圈理念下的绿网络构建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八坼街为例
2025年
在现今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要求下,乡村绿网络对于推动乡村社区资源融合、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乡村社区生活圈理念探讨绿网络的构建策略,以苏州市八坼街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生态空间需求、产业科创需求三个层面,构建乡村绿网络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得到八坼乡村绿网络。研究结果表明:①乡村社区生活圈理念与绿网络构建存在密切关联性。②从居民需求角度结合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自下而上”地完善绿网络的构建思路,对后续乡村绿规划及乡村社区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罗佳琪马建武
关键词:绿道
浅谈城市绿系统规划
2025年
绿不仅仅是一条生态廊,更是把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和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带入市民生活,是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之“”,在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满足,精神需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城市绿系统建设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以城市绿系统为讨论对象,首先从绿系统的认识和建设意义入手,然后深入分析绿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就城市绿系统规划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董晓艳
关键词:绿道城市
浅议绿标准化现状及发展
2025年
随着绿色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绿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条“”,而是具有经济、文化和生态功能的绿色网络,绿建设包含了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多种功能相辅相成。本文梳理了绿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标准化技术组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角度全面梳理了我国绿的标准化现状,分析绿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绿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建议。
陶妍莉张维波吴雨晨程晴徐超应跃跃
关键词:绿道
大花园瓯江绿标准体系构建探讨
2025年
本文在充分了解大花园瓯江绿现状基础上,以绿标准化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大花园瓯江绿的发展特色、面临的困境及标准化需求,提出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绿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并以标准化文件和原则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通用基础标准、规划建设标准、绿色管护标准、产业发展标准4个子体系为主的大花园瓯江绿标准体系,对指导绿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吴雨晨张维波程晴徐超陶妍莉应跃跃
关键词:绿道
郊野绿骑行停驻行为的视觉环境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骑行是郊野绿上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多变的郊野环境使骑行者的停驻行为较为复杂,从而影响骑行安全。深入剖析郊野绿骑行停驻行为及视觉环境影响因素,为提升郊野绿骑行安全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杭州青山湖郊野绿为例,选取停驻关键指标,借助Keep软件中的骑行轨迹计算停驻强度,并结合图像语义分割与ArcGIS软件分析视觉环境特征,通过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结果】1)骑行者在节点空间的停驻时间虽然普遍长于路段空间,但整体仍显短暂,而路段空间的停驻率更高,这可能增加骑行安全隐患;2)节点空间的停驻行为主要受视域面积影响,而路段空间则更多受绿视率影响;3)在开敞的节点空间,骑行者倾向于进行有意的长时间停驻,而在绿化水平较高的路段空间,骑行者更可能进行即兴的短时停驻。【结论】对于视觉环境不佳的节点空间,可增强亲水性和山体可见性,以延长停留时间;对于绿视率较高的路段空间可因地制宜增加小微停驻点,以减少停驻人群对下坡骑行者的阻碍。为提升郊野绿骑行安全性、驿站使用强度和路段小微停驻点选址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文婷张云都铭
关键词:风景园林视觉环境
基于绿概念的豫东黄河故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2025年
为助力乡村振兴、保护黄河故,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创建多种形态的绿地共享空间为目标,建设黄河故绿空间,打造豫东黄河故生态文明示范区。文章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进行豫东黄河故绿建设研究,深挖黄河故文化,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积极营造低碳共享的健康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缓解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以彰显豫东村庄美丽的自然风景与丰富的人文特色。
赵闯梁春玲梁春玲
关键词:绿道乡村人居环境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选线研究
2025年
合理的绿线路布局是关乎绿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与社区级绿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呈现“一环一脉两横”的分布格局。(2)初步确定6条市级绿(共计695.2 km)和4条社区级绿(共计130 km)。(3)结合绿选线的实地可实施情况,6条市级绿中除汾河东西景观绿部分路段因经过隧而不具备可行性外,其余5条绿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条社区级绿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的太原绿选线规划提供参考。
王珊颜祯徐敏俞诗音王美仙
关键词:绿道选线

相关作者

徐文辉
作品数:114被引量:637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绿道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 乡村 绿道规划
戴菲
作品数:116被引量:808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绿道 规划设计学 绿地系统 PM2.5
李雄
作品数:348被引量:2,89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景观 城市 公园 绿地
金云峰
作品数:300被引量:1,170H指数:2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 景观 绿地
朱江
作品数:75被引量:5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研究主题:绿道 存储介质 自然资源 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