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11篇“ 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相关文章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抗抑郁治疗效果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抗抑郁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1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抑郁组再分为轻度抑郁组(63例)、中度抑郁组(85例)和重度抑郁组(62例)。给予抑郁组患者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比较抑郁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VDB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抑郁组治疗前血清hs-CRP、VDBP水平与治疗前HAMD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抑郁治疗效果的影响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hs-CRP、VDBP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抗抑郁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抑郁组的血清hs-CRP、VD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VDBP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轻度抑郁组(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血清hs-CRP、VDBP水平与治疗前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高血清hs-CRP水平、高血清VDBP水平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危险因(P<0.05)。血清hs-CRP水平、血清VDBP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811、0.894,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血清hs-CRP、VDBP水平增高,且高水平的hs-CRP、VDBP与抑郁程度加重及抗抑郁治疗反应性差有关。相较于单独预测,上述两项指标联合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的效能更优。
范勇于凤陈旭王金东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疾病严重程度青少年
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以及血浆25(OH)D、VDBP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血浆25(OH)D、VDBP更低(P<0.05),恶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FT4)、尿碘/肌酐值更高(P<0.05),恶性组其余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高25(OH)D、高VDBP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保护因(P<0.05),高FT4、高尿碘/肌酐值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浆25(OH)D、VDBP、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840、0.811、0.862,敏感度分别为91.2%、93.1%、87.3%,特异度分别为66.7%、60.8%、86.3%。结论发生甲状腺癌风险和血浆25(OH)D、VDBP降低,血清FT4、尿碘/肌酐值升高有关,血浆25(OH)D、VDBP联合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昊李宗禹赖婧玥马建仓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2024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近年来影响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高雄激血症、月经稀发、卵巢多囊样改变及胰岛抵抗为特征,是由多基因特征和环境因决定。目前有研究报道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COS严重程度有关。在维生素D轴上,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一种由G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参与合成的羟化酶在维生素D合成、利用上必不可缺。本文总结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基因多态性与PCOS患者内分泌激关系进行综述。
徐慧曹婷婷葛红山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
一种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中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中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抗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中和抗体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其互补决定区CDR‑H1、CDR‑H2和CDR‑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
张志珺 张贤
一种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中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中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抗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中和抗体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其互补决定区CDR‑H1、CDR‑H2和CDR‑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
张志珺张贤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FGF23、Klotho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来自本院2019⁃08⁃01至2021⁃08⁃01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式诊断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36例,非骨转移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通过ELISA对血清中VDBP、FGF23和Klotho进行定量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ROC曲线分析血清VDBP、FGF23和Klotho水平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病理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FGF23及Klotho的水平依次为:(80.35±29.34)和(115.18±48.69)ng/mL、(658.35±201.19)和(405.36±154.42)pg/mL以及(155.82±40.29)和(229.35±72.4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水平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相关(P<0.05);FGF23和Klotho水平与病理分级、是否骨痛以及转移部位有关(P<0.05)。VDBP、FGF23和Klotho水平均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FGF23及Klotho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806、0.761,最佳截断值为:81.56 ng/mL、573.501 pg/mL和201.193 pg/mL;3个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清VDBP、FGF23及Klotho水平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王一廖宏伟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维生素D结合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
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干眼患儿血清维生素A结合蛋白受体硬脂酰辅酶去饱和酶-1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干眼症患儿血清维生素A结合蛋白受体(STRA6)、硬脂酰辅酶去饱和酶-1(SCD-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临海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94例(94眼)干眼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47眼)、观察组47例(47眼),分别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单药治疗及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儿自觉症状、眼部症状变化,测定硬脂酰辅酶去饱和酶-1(SCD-1)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结合蛋白受体(STRA6)水平,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症状积分、FL评分、TSLP、IL-33、STRA6、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低,SIT、BUT、SCD-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替泼诺滴眼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治疗有效提高干眼临床疗效,调节STRA6、SCD-1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蔓延,有助于患儿眼部功能改善。
马晶晶
关键词:干眼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检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为抑郁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_(3)、VDBP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2)、重度组(n=27);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_(3)、VDBP水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_(3)、VDB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t=10.625,P<0.05),VDBP水平升高(t=13.158,P<0.05);轻、中、重度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依次降低(F=58.319,P<0.05),VDBP水平依次升高(F=18.805,P<0.05);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HAMD评分、VDBP呈负相关(r=-0.517、-0.511,P<0.05),血清VDBP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5);血清25-(OH)D_(3)缺乏(OR=1.775)、VDBP高水平(OR=1.519)是影响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较低,VDBP水平较高,25-(OH)D_(3)与VDBP呈负相关,且均与HAMD评分显著相关,VDBP、25-(OH)D_(3)可作为判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杨柳刘玉山吴宁渤孙静
关键词:维生素D结合蛋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血浆脑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血浆脑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应用,属于生物科学领域。本发明发现在抑郁症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浆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存在差异表达,而在神经元细胞来源和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无差异性表...
张志珺张高嘉孔岩李玲焦娇孔艳徐丹丹师亚晨宋瑞泽
外周血血浆总外泌体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外周血血浆总外泌体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应用,属于生物科学领域。本发明发现在抑郁症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浆总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外周生物分子标志物。本发明表明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抑郁症...
张志珺张高嘉孔岩李玲焦娇徐丹丹师亚晨宋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