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继承锆石“的相关文章
- 鄂东南铁铜金钨钼多金属矿集区基底属性:来自继承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的约束
- 2024年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的基底存在统一的川中式基底和北部川中式基底、南部江南式基底的争议。笔者对灵乡岩体西段闪长玢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长玢岩的锆石具有复杂的组成与来源:最年轻的4颗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Ma,结合前人测年结果推测其可作为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其余16颗锆石具有较为宽泛的年龄(217~2550 Ma)和Hf同位素组成(εHf(t)=-11.2~11.7)。进一步结合前人获得的鄂东南矿集区岩浆岩继承锆石数据,分别对比川中式基底崆岭杂岩、江南式基底梵净山群及下江群的锆石数据,发现其与崆岭杂岩具有明显差异,但和梵净山群及下江群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鄂东南矿集区岩浆岩继承锆石和梵净山群、下江群均记录了~1.5 Ga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笔者认为鄂东南矿集区南部为江南式基底,北部为川中式基底,两者的分界线大致为灵乡-大冶-网湖一线。
- 谢应波褚刚罗华郭盼
- 关键词:继承锆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组成:白垩纪脉岩捕获/继承锆石的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蕴藏在年轻造山带中的古老陆壳基底是揭示陆块早期构造事件和演化的良好载体。碰撞造山带中俯冲盘大陆基底一般位于多层次地壳结构的下部而难以在地表广泛出露,而浅表火成岩中的捕获/继承锆石可以用来示踪大陆地壳深部古老物质的组成和演化。本文报道了在大别山南缘8件中生代脉岩(140~127 Ma)中新发现捕获/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用以探讨鲜有关注的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的组成和演化等关键问题。捕获/继承锆石U-Pb年龄显示出显著的前寒武纪峰值年龄,记录了丰富的3.44~3.23 Ga、2.99~2.82 Ga、2.79~2.60 Ga、2.47 Ga、2.00 Ga、1.82 Ga、0.89 Ga、0.82~0.78 Ga和0.71~0.59 Ga等多阶段岩浆事件,以及3.28 Ga、2.87 Ga、2.73 Ga、2.51 Ga、1.98 Ga和0.80 Ga等六期变质事件。捕获/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缘在太古宙发生过显著的陆壳生长,主要集中在古太古代(3.6~3.3 Ga)和新太古代(2.7~2.6 Ga),并经历了多期次的陆壳再造(3.4~3.2 Ga、3.0~2.8 Ga、2.7~2.5 Ga、2.0~1.8 Ga、0.9~0.6 Ga和0.1 Ga)。综合分析认为大别山南缘应代表了未卷入深俯冲的俯冲盘早前寒武纪陆壳基底,并至少经历了古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次岩浆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改造,其形成分别与Columbia超大陆和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有关。
- 徐大良徐大良彭练红邓新金巍金鑫镖
- 华北克拉通奥陶纪岩浆活动——来自河南安阳岭头地区白垩纪闪长岩中继承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 2023年
-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在太行山南段河南安阳县岭头一带白垩纪闪长质侵入岩中获得一批443.6±6.1 Ma(MSWD=6.3)的年龄数据,相当于晚奥陶世晚期,这是在华北克拉通内部发现的首例反映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的高精度锆石U-Pb定年数据,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依据。结合区域上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特点,认为443.6±6.1 Ma的锆石可能为华北克拉通板内裂解拉张作用的产物,它是奥陶纪晚期(440 Ma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北克拉通漂离加拿大地盾和北美内陆地台,同时形成北太平洋———这一影响全球的构造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响应。鉴于稳定克拉通地区奥陶纪岩浆侵入活动与金刚石原生矿存在极高的关联度,本次发现也为在鹤壁地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杨长青巴燕王艳慧何凯白国典
- 关键词:晚奥陶世锆石U-PB年龄太行山南段
- 北大别白垩纪花岗岩中发现2.65 Ga新太古代继承锆石被引量:1
- 2022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太古宙岩石是研究大陆地壳早期形成与演化最重要的载体,在探讨早期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增生与再造以及早期地球构造体制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方面尤为重要,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然而,华南板块的太古宙岩石出露较为稀少,目前仅在扬子北缘的崆岭、钟祥、鱼洞子、大别山黄土岭和扬子西南缘地区零星出露。
- 金巍田洋王晶邓新
- 关键词:继承锆石大陆地壳新太古代华南板块地壳物质
- 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的地壳组成:始-渐新世岩浆岩继承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空间变化的启示被引量:2
- 2022年
- 在通过锆石U-Pb方法测定岩浆活动时代的过程中总会获取或多或少的继承锆石年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揭示岩浆岩所处构造单元的构造-岩浆事件序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选择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内NEE走向的始-渐新世岩浆岩带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收集、梳理该岩浆岩带内现有测年结果中的继承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尝试探讨被该岩浆岩带穿越的扬子、印支、保山、腾冲地块的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序列,对比分析其大地构造亲缘性和地块拼贴历史。继承锆石U-Pb年龄频率分布和Hf同位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扬子与印支地块记录了相同的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而腾冲与保山地块则记录了相同的加里东期、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结合现有地层学、古生物和古地磁等方面数据,我们提出扬子-印支与腾冲-保山地块作为两个具有不同结晶基底的独立地块,分别就位于古生代-早中生代古大洋(原、古特提斯洋)的两侧,该大洋板块双向俯冲于这两个地块之下,在两个地块内留下了可高度对比的构造-岩浆事件。由此提出,正向碰撞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完备的地质记录与侧向碰撞带之间的关联、哀牢山洋的构造属性等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大问题。
- 董猛猛杨天南信迪梁明娟
- 关键词:继承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青藏高原东南缘
- 冀南邯邢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中继承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 唐玉莹
- 徐淮地区早白垩世闪长岩类继承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对徐淮地区前欧盘和徐楼岩体进行了镜下显微研究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者均为早白垩世闪长玢岩,前者形成于(126.4±2.1)Ma,后者形成于(127.9±2.0)Ma,与该区其他岩体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徐淮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中,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在岩体中发现了多颗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其中前欧盘闪长玢岩3颗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2512±60)Ma;徐楼闪长玢岩1颗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年龄为(2556±57)Ma,3颗古元古代继承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815±210)Ma。约2.5 Ga和1.8 Ga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徐淮地区存在古元古—新太古代基底,并且发生过约2.5 Ga和1.8 Ga构造热事件。类比研究表明,徐淮地区具备寻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和斑岩型金、钼矿床的地质条件。
- 产思维
- 关键词:闪长岩类继承锆石U-PB年代学
- 藏北多龙矿集区地壳基底性质、演化及其对成矿的制约——来自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U-Pb年龄的信息被引量:3
- 2018年
- 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演化对区域金属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影响。藏北多龙矿集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其地壳基底性质与演化缺少研究,制约了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全面认识。多龙矿集区内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14颗继承锆石具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2581~1670Ma),这些锆石多为自形-半自形颗粒,具有原地来源的特征,表明多龙矿集区深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该基底应该是南羌塘中心地区古老基底向南延伸的一部分。该基底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遭受多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改造,尤以泛非期—早古生代最强烈。进入晚中生代后,由于年轻地幔物质的加入,多龙地壳发生明显的垂向生长,形成富含金属和成矿组分的新生下地壳,该新生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发生活化,为多龙成矿体系提供大量的金属及其他幔源有用组分。多龙矿集区是一个"两期岩浆叠加成矿"的典型例子。
- 李兴奎李才王明刘金恒罗安波
- 关键词:羌塘基底地壳生长继承锆石
- 赣南加里东期花岗岩中继承锆石所蕴含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信息
- <正>华南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活动非常发育,尤其在扬子地块周边地区,对于它们的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根据近年来所获得的锆石年代学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华南的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分别是825~797 Ma和7...
- 黄丁伶王孝磊
- 关键词:花岗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0
- 2016年
-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 朱经经钟宏谢桂青赵成海胥磊落陆刚
- 关键词: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继承锆石锆石U-PB定年
相关作者
- 罗镇宽

- 作品数:65被引量:84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矿床 锆石 花岗岩 金矿 矿床
- 邓新

- 作品数:51被引量:2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大别造山带 新元古代 花岗岩 北大别 白垩纪
- 关康

- 作品数:56被引量:78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金矿床 锆石 花岗岩 金矿 金矿化
- 高一鸣

- 作品数:37被引量:42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斑岩 冈底斯 石英斑岩 斑岩钼矿 冈底斯成矿带
- 马昌前

- 作品数:242被引量:2,746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大别造山带 岩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