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相关文章
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疗效
2023年
目的:评价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募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36例(62眼),予行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术后1 d、1周、2周及3、6、12、24个月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6、12、24个月时进行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角膜地形图、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K1、K2、最大角膜曲率(前表面)、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眼压等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最终纳入患者31例(54眼),年龄(28.1±1.2)岁。在角膜交联术前以及术后3、6、12、24个月,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K1、K2、最大角膜曲率、角膜最薄处厚度、眼压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时11眼(11/54,20%)可见角膜上皮缺损,均在术后1周内修复;术后2周时8眼(8/54,15%)可见浅层基质交联分界线,深度约200μm。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见术后1 d时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较术前下降(P<0.001),浅层基质细胞水肿、交错呈网格状;术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密度仍低于术前(P=0.001),浅层基质纤维可见网格状的强反射交联结构;术后6、12、24个月时神经纤维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12、24个时浅层基质高反射网状结构较前明显减少。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F=0.39,P=0.642)。结论: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接受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后2年内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
刘彬林志荣罗顺荣方颉肖显文谢智文闫蕾李学治董诺商旭敏刘昭升吴护平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地形图
角膜基质透镜移植治疗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角膜接触镜、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角膜交联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均可对其进行治疗,然而上述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本研究对应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提供的角膜基质透镜进行填塞式板层角膜移植术(tuck-in lamellar keratoplasty,TILK)以治疗LASIK术后圆锥角膜,术后平均随诊42个月,结果提示在角膜厚度方面,术后早期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中央厚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随着角膜水肿逐渐消退,角膜厚度逐渐下降,末诊处于稳定状态,而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无显著改变.在角膜曲率方面,术后早期最小角膜曲率(Kmin)和平均角膜曲率(AveK)均较术前显著增高,最大角膜曲率(Kmax)较术前相比稳定性欠佳,但长期观察Kmin,Kmax及AveK与术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末诊处于稳定状态.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无显著改变.本文证实TILK治疗LASIK术后圆锥角膜具有一定可行性,且长期观察结果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特别是对于角膜最薄点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其为LASIK术后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狄宇李莹姜洋
关键词:SMILE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20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3年3月医院接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引起的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40例患眼)进行研究。分析患者配戴RGPCL和框架眼镜的视力状况,并采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对轻、中、重度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配戴前后的RGPCL前后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分析,从而比较RGPCLCL配戴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及RGPCL的矫治效果。结果:研究发现,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戴RGPCL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框架眼镜,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69,P=0.0000)。配戴2年后,检查发现,轻度、中度、重度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随访调查发现,除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的轻度糜烂外,患者未出现其余的并发症。结论:RGP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刘开宇李秀军
关键词:圆锥角膜继发性角膜接触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致病因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6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是,LASIK术也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其中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宋耀文贺瑞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接收治疗的111例因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圆锥角膜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从中选取了84例患者(16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84眼)。让实验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进行矫正。而对照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18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地图的改变情况。结果:经过18个月的矫正,实验组患者在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后的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并且患者的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都明显减少,PVA提高了很多。而对照组患者在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后的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上,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科手术,通常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都需要进行RGP的矫正,通过RGP的矫正能对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能保持患者角膜的前后表面最平平均曲率,是目前最有效矫正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
陈月兰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继发性圆锥角膜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中角膜穿孔致继发性圆锥角膜一例
2014年
患者女性,29岁。因左眼近视矫正术中角膜穿孔缝合术后3个月来诊。患者3个月前在外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后1天因双眼视物模糊诊断为“偏心切削、欠矫”,再次行激光切削,术中右眼术程顺利,左眼激光切削4秒时发现角膜穿孔,遂停止手术,角膜瓣复位后局部加压包扎。3天后自觉左眼疼痛,检查发现角膜瓣移位,予角膜瓣缝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点眼,阿托品散瞳并局部加压包扎。
秦力维李娜樊郑军彭秀军高原曹利群王静
关键词:角膜穿孔继发性圆锥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瓣移位LASIK手术屈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原因和预防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LASIK后随访半年以上患者角膜地形图,按照继发性圆锥角膜诊断标准进行筛查。结果2003年3月-2012年12月共完成LASIK 2200例(4315眼),2例(4眼)分别于术后24月、38月形成角膜圆锥,发生率为0.09%。2例(4眼)患者预设角膜瓣下残留基质厚度分别为271、273、275和276μm。结论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厚度变薄是形成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可能与患者自身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术前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对术前角膜偏薄的患者可改用其他方式。
王群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继发性圆锥角膜并发症
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89例(102只眼)来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就诊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和裂隙灯检查法、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仪、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及A超和角膜厚度测量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角膜形变选择不同材料和设计的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矫正,并定期观察视力的稳定性和角膜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对框架眼镜与RGPCL矫正视力,戴镜前与戴镜后的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56例(67只眼),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53只眼,光学性角膜切削术后4只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10只眼。病变区域角膜厚度〈400μm,有些存在薄翳或斑翳,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局域性前突,角膜强主径线屈光力(sK)为47.56—69.72D,角膜散光度数4.00~14.ooD,不规则形变明显,可见不同程度基质条纹样改变和Fleischer环。外伤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31例(31只眼),除有角膜损伤的瘢痕混浊,角膜内皮密度降低和多形变之外,尚有15只眼为无晶状体眼,另外存在不同程度的虹膜、瞳孔、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损伤。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2只眼)。另有1例(2只眼)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病变区大片斑翳,轻度薄化,多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表面凹凸不平。上述102只眼裸眼视力均较低下,采用非球面、中心及周边多弧面、RoseK、Piggyback等特殊设计高透氧或超高透氧RGPCL配戴后,90%视力可提高至4.9或以上。随访发现RGPCL矫正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尚有一些病例有一定提高。戴镜前患者散光度数、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及角膜表面非对称
王丹谢培英周建兰
关键词:圆锥角膜接触镜假体设计视敏度
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赵江浩吴年浪张惠成
关键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圆锥角膜
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曲率、屈光度、散光度、配适状况。
赵江浩
关键词:继发性圆锥角膜屈光手术RGP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汪辉
作品数:96被引量:20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LASIK 矫治 儿童 屈光参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罗启惠
作品数:49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LASIK 儿童 LASIK术后 屈光参差 矫治
胡春明
作品数:57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LASIK 儿童 角膜 矫治 有晶体眼
雷玉琳
作品数:89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 飞秒激光 术后 近视 LASIK术后
杜红俊
作品数:65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柔红霉素 色素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