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篇“ 绘事后素“的相关文章
- 绘事后素被引量:1
- 2013年
- "绘事后素",源于先秦典籍《考工记》,载:"凡画绘之事,后素功。"意思是:凡绘画,先上五彩之色,后施加白粉(素)之饰,以衬托画面之光鲜。也有工序上完全相反的一种理解:凡绘画,先有素粉之质地,然后施加五彩。总之,这是一句记述手工艺制造技术经验的话,并非今天所讲的涉及各种观念和思想内涵的"绘画"与"艺术"的概念。
- 胡莺
- 关键词:《考工记》先秦典籍绘画
- 绘事后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紫砂彩泥堆绘笔筒的色彩观
- 2024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彩泥堆绘笔筒的泥绘装饰通过协调不同泥色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使装饰色彩呈现出不务妍媚、质朴古拙、典雅含蓄的“绘事后素”之美。绘事后素的色彩特点与紫砂泥绘的本体装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色彩观、皇家的审美崇尚和文人意趣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当下图像消费的语境下,重新观照这种装饰色彩的“后素”之美,对建构紫砂独特的色彩体系和装饰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 宁丽娟顾峥嵘
- 关键词:绘事后素
- 实施阅读“1+3+N”工程,促进学生“全成长”——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为切实尊重学生发展的连续性,遵循学习的渐进性,彰显育人的统一性,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以绘本为载体,着力打造一座科学衔接、有效赋能的成长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意为画画先把白底抹好,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颜色。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这个白底则是阅读。绘本阅读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具象阅读时期,绘本中的插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赵静静王永秀
- 关键词:绘本阅读绘事后素一年级学生零起点市中区渐进性
- “绘事后素”注解考辨被引量:1
- 2024年
- “绘事后素”一词源自《论语》。古往今来,对“绘事后素”的解读,学者争议不断,其中以东汉郑玄的“后素”说和南宋朱熹的“先素”说最为典型。针对“绘事后素”注解之争,该文从对其解读影响较大的“绘事”、“素”、“后”及绘事工序入手进行深入辨析,探讨“绘事后素”注解之争的根源。通过辨析发现,当“绘事”意指服饰织物的一种局部装饰工艺时为“缋画”,当“绘事”意指独立的绘画艺术时为“绘画”;当“素”意指白采时,素色后施,当“素”意指粉地时,素色先施。最终得出结论,“绘事后素”注解之辩的实质不在于绘事本身“先素”“后素”的工序之争,而在于隐藏其后的孔子“礼”之思想。
- 王莉
- 关键词:绘事后素绘画
- “绘事后素”语义考辨
- 2023年
-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中“布完众色之后以素粉分布其间”。二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孔子“起予者商也”之内涵,亦没有将“绘事后素”之语义与整个对话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审视。基于对《论语》“绘事后素”章节文本结构的逻辑分析,从对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参悟双方意图,推敲其“言外之意”,认为占据学术主流的“朱派”观点理据不足,“郑派”则对“后素”的本义作出了准确判断,惜乎对“素以为绚兮”的解释仍有失偏颇。
- 高查清蔡满园
- 关键词:绘事后素逻辑分析言外之意语义
- 礼以遂其美——《论语》“绘事后素”章旨研味
- 2023年
-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章的诠释传统,以郑玄、朱熹为代表,大致形成了素在后与素在先两条路向,或曰天然禀赋待礼以修治,或谓道德品质乃礼之根本。分歧的核心是如何看待礼的性能和意义。参详该章的师生问答,“素以为绚兮”是话题之由,若对其中的“为”字足够重视,当可从动态塑造的向度给解读带来启发。由子夏“何谓也”之款叩到孔子“可与言《诗》”之欣叹,以美事之遂成作为潜台词,连贯的义脉乃得显发:献疑于容色,解喻以绘功,触悟在礼意;进而回思开端,由礼观诗。塑造和转化之功,贯穿于问答的始终。人的自我完善亦须礼以成全,谦约成身而成之于行,切己成就深具教养的纯正之美。
- 周瑾
- 关键词:《论语》绘事后素
- “素以为绚”和“绘事后素”
- 2023年
- 《论语·八佾》里有一段著名的对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大意是,子夏问孔子:“‘美的笑容,真好看啊;美的眼睛,黑白传神;素粉打扮,绚丽多彩。’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尽管对语句的解读各有差异,但人们从这段话中,梳理出了“素以为绚”和“绘事后素”两个重要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前者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后者则强调先有美质再增文饰。
- 李玉婵
- 关键词:绘事后素中国传统美学清水出芙蓉自然之美
- 汝瓷:绘事后素,尚之天青
- 2023年
- 一水两方,同尚天青。传世汝瓷因为极简至纯,而美得惊心动魄。拥有数量最多传世汝瓷的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所藏之珍,印证着宋人精神的华光。“千年孤镜碧,一片远天青。”少时最爱雨雾凭栏,远跳之处,一片天青。2016年春节前,正值中国台北的雨季,我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学。当时,研习营主题是“‘物’的历史”。研究所专门安排了半天时间,前往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中国台北的冬雨凛冽清寒,博物院里仍游人如织。众多镇馆珍宝的展柜前,更围得水泄不通。幸而如游鱼一般穿过拥挤的人群,终于寻至相对僻静的展窗,得以静赏博物院中数件传世汝瓷的玉润天青。
- 夏虞南
- 关键词:台北故宫博物院汝瓷绘事后素
- “绘事后素”的内在意义 ——以如何成人为视域
-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作为孔子将“诗教”与“礼教”相结合,促成“教学相长”之范式,此章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广阔的诠释空间,因而自古以来便受到了《论语》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以孔子的“成人”思想为线索,联系《论语》...
- 张龙祥
- 关键词:绘事后素成人
- 何以言《诗》——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绘事后素”新释与经典诠释再思
- 2023年
- 对《论语》“绘事后素”进行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梳理,认为“绘事后素”的理解应包含子夏对《诗》的征引的内文本、《论语》中的对话文本、儒家诠释文本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内蕴着轴心时代所面临的“原生”传统、轴心时代所“创生”的文化传统与“生生”不息的经典传统三种传统。以“绘事后素”为例,由《诗》这一经典出发,可以引发出对艺术之诗、真理之思与经典如何与生命共在的哲学诠释学再思。
- 胡晓艺
- 关键词:《诗》绘事后素哲学诠释
相关作者
- 雷恩海

- 作品数:105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文化共同体 共同体建设 杜甫 诗歌
- 陈林

- 作品数:20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
- 研究主题:语文 资源拓展 正式课程 教学需要 闲适
- 诸葛铠

- 作品数:44被引量:3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装饰艺术 古代服饰 工艺美术 手工艺 中国古代服饰
- 孙植

- 作品数:34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研究主题: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艺术美 南行诗 诗社
- 杨丹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绘事后素 山水画 创作手法 仁智 审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