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6篇“ 结肠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传统手治疗,观察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后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1年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结肠癌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也更高,后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显著改善。
唐锦金彬
关键词:结肠癌并发症生活质量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并行全结肠切除术的32例患者(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原发性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按手平台进行分组,其中机器人组(行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12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2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前诊断、前白蛋白、前血红蛋白)、中情况(手时间、中出血量、是否中转开腹等)和后情况(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前白蛋白、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诊断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患者比例、手时间、中出血量、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的总住院费用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并未增加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患者比例和延长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提示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邹敏孟军军王振宁高峰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对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病因和机制的研究,探讨诱发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3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46例患者。在病历系统中收集以下临床资料进行...
程皓
关键词: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胃排空延迟
高危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105例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进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比较两组患者后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指标、各项手指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后24 h疼痛评分(3.92±0.26)分、后48 h疼痛评分(3.66±0.29)分与后72 h疼痛评分(1.62±0.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6±0.34、4.01±0.16、3.29±0.36)分(t值分别为4.068、7.637、32.274,P<0.05);观察组患者后一个月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等各项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2、16.578、19.572、22.537、12.944、11.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69%)(χ^(2)=4.238,P=0.040<0.05)。结论: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刘文清包丽溱刘辉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疼痛评分并发症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后康复指标、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后排气时间、后使用止痛药时间、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观察组VEGF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中出血量,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后康复。
程伟才汪立鑫
关键词:结肠癌血清指标
机器人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之间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检索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在内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用NOS评分系统评价文献质量。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6篇纳入病例总数10596例,其中RRC组873例、LRC组9723例。与LRC组相比,RRC组手时间平均多(WMD = 43.23, 95% CI = 27.65~58.81, P WMD = −0.94,95%CI = −1.14~−0.74,P WMD = 0.58, 95% CI = 0.38~0.89, 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后首次排气时、后首次进食时间,中失血量、淋巴结获取数目、总并发症发生,以及后肠梗阻、心肺系统并发症、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会延长手时间。但在后首次排气时、后首次进食时间,中失血量、淋巴结获取数目、总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于鹏敏贾黎胡松王素刘佳
关键词:结肠肿瘤机器人腹腔镜META分析
腹腔镜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改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01月-2023年10月的结肠癌患者共7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35例/组。观察组接受改良LRH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治疗。观察两种手方案围期相关指标对比情况,手前后相关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用时(226.73±7.85)min、首次排气时间(41.58±4.03)h、肠鸣音恢复时间(22.79±3.46)h、进食恢复时间(69.47±9.24)h、住院时间(9.11±1.62)d均短于对照组(237.10±16.97)min、(60.04±5.16)h、(34.05±4.50)h、(93.56±11.65)h、(13.61±2.07)d,中出血量(58.93±6.38)mL较对照组(92.41±5.80)mL明显较低;观察组并发症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P<0.05)。两组治疗前相关炎症指标、WBC等指标相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结肠癌经腹腔镜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
尹程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疗效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内吻合技改良对短期结局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采用不同取标本位置对腹腔内和腹腔外吻合后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72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外吻合474例,腹腔内吻合254例。2021年8月前,采用延长左上腹主操作孔取标本,行腹腔外吻合359例,腹腔内吻合154例;2021年8月后,采用延长中下腹观察孔取标本,行腹腔外吻合115例,腹腔内吻合100例。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对同期组间基线特征进行平衡,比较标本取出部位改变前后不同吻合方式病人后短期结局情况。结果(1)采用延长左上腹主操作孔取标本期间,与腹腔外吻合组比较,腹腔内吻合组病人手时间延长,总并发症、腹腔感染、腹腔感染(不含吻合口漏)、手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延长中下腹观察孔取标本期间,与腹腔外吻合组比较,腹腔内吻合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数目增多、手时间延长、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并发症、Clavien-DindoⅢ~Ⅳ级并发症、腹腔感染(含或不含吻合口漏)、吻合口漏、手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腹腔内吻合病人中,与取标本位置改良前相比,改良后手时间缩短,中出血减少,后住院时间缩短,总并发症和手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取标本位置由左上腹主操作孔改为中下腹观察孔,腹腔内吻合病人手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故应避免经主操作孔取标本,以降低手部位感染风险。
李珂璇荆琼优厉弘博吴斌林国乐陆君阳邱辉忠孙曦羽牛备战徐徕张冠南肖毅
关键词:标本术后并发症
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2例施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 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各41例。使用t检验、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全腹腔镜组及腹腔镜辅助组的中指标(手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后指标(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辅助切口长度、后疼痛程度、并发症例数),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时间[(152.76±8.84) min比(151.59±9.31) min, t=0.086, 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21.27±1.52)比(21.65±1.41), t=0.065, P>0.05]、并发症发生率[19.5%(7/41)比17.1%(8/41), χ^(2)=0.085, 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基本相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腹腔镜组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腹腔镜辅助组[(2.00±0.24) d比(3.14±0.37) d, t=11.209, 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6.03±0.24) d比(7.40±0.35) d, t=12.976, P<0.05];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2.49±0.51)分比(4.32±0.47)分, t=6.101, P<0.05];辅助切口长度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3.91±0.25) cm比(5.37±0.49) cm, t=16.055, 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可有效减小辅助切口长度, 减轻后疼痛程度, 缩短患者住院时长, 促进后康复, 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疗效显著。
潘雪凯吴凯高官壮陈涛李炫飞方效昌冯茂辉曹翔
关键词: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
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及体会
2024年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不同学习阶段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为该式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团队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实施的54例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采用累积和(cumulativesum,CUSUM)法拟合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的顶点将患者分为学习提高阶段组(前21例)和熟练掌握阶段组(后33例),并分析不同阶段对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学习曲线的最佳拟合方程为:Y=0.008101X^(3)-1.496X^(2)+56.26X+38.33,21例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累积的最少手例数,学习提高阶段组和熟练掌握阶段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出血量和手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后并发症中乳糜漏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病理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拥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掌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最少病例数为21例,熟练掌握该式后,其手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有良好的肿瘤根治效果。
孙姚承汤建军何俊波刘传磊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肠系膜上动脉

相关作者

刘宝华
作品数:414被引量:2,129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CAJAL间质细胞 外科治疗 腹腔镜 便秘 慢传输性便秘
张连阳
作品数:666被引量:3,641H指数:2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 多发伤 严重创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肖毅
作品数:389被引量:2,577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直肠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新辅助治疗
黎介寿
作品数:1,875被引量:20,063H指数:68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郑民华
作品数:712被引量:8,428H指数:4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检查 微创外科 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