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32篇“ 结肠克罗恩病“的相关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理诊断的鉴别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理诊断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疾患者的内镜以及理学特点。结果 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表现的卵石样改变率为25.0%、裂隙样溃疡率为30.0%,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的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患者内镜下表现的假性息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患者理表现的瘘管率为25.0%、非干酪样肉芽肿率为50.0%、裂隙样溃疡率为35.0%,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的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瘘管、非干酪样肉芽肿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可以据此对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进行鉴别诊断。
赵甲秀
关键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CT肠道成像定量评分系统在回结肠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CT肠道成像(CTE)在回结肠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内镜、理及临床随访确诊的CD患者共110例。110例患者均行常规结肠镜及CTE标准化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小于1周。CTE检查主要评价变部位、肠壁厚度、肠黏膜ΔCT值(门静脉期黏膜CT值-增强前黏膜CT值)、变肠段周围最大淋巴结短径,有无肠壁分层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血管增粗(梳征)及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结肠镜检查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性评分(SESCD)将CD患者分为非活动组、轻微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结果:110例CD患者共评估298个变肠段,其中非活动组80个,轻微活动组142个,中重度活动组76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肠壁厚度、ΔCT值、淋巴结短径、肠壁分层强化及肠腔狭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各组间的肠系膜血管增粗、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壁厚度、ΔCT值、肠壁分层强化与SES-CD均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535、0.787、0.676(P值均<0.01);肠腔狭窄与SES-CD呈轻度相关,r值为0.480(P<0.01)。通过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计算出一个CTE定量评分系统:简化CTE评分=0.2×肠壁厚度+0.3×ΔCT值+1.5×肠壁分层强化+2×肠腔狭窄。通过对之后新收集的30例(88个肠段)CD患者的验证分析表明,该评分系统与SES-CD高度相关(r=0.866,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CTE评分为13.3时,其在区分CD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95.5%,曲线下面积(AUC)=0.906;当CTE评分=16.5时,其在区分CD轻微活动组与中重度活动组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90.2%,AUC=0.961。结论:CTE定量评分系统可用于CD变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吴慧程静云王艳冷小园陈敏黄梅芳吴光耀徐国斌
关键词:克罗恩病
孤立性结肠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 探讨孤立性结肠克罗恩病(CD)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探讨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孤立性结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肠广泛切除和结肠部分切除患者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外科复发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法分析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1例行肠切除术后的孤立性结肠CD患者,其中结肠部分切除19例,结肠广泛切除22例.15例(36.6%)患者接受肠终生造口术,27例(65.9%)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肠广泛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结肠部分切除组(20/22比7/19,P=0.002),而术后外科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比6/19,P=0.571).男性为孤立性结肠CD患者术后外科复发的危险因素,但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孤立性结肠CD患者,行结肠广泛切除较结肠部分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外科复发率相似.男性为孤立性结肠CD术后外科复发危险因素.
段明郭振李毅朱维铭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结肠克罗恩病1例
2019年
克罗恩病是肠道炎症性疾中重要的一种,克罗恩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有腹痛腹泻、肠梗阻等症状。临床主要以肠镜为主要诊断工具,但是在一些特殊例中肠镜不能很好观察。本文报道一例特殊发克罗恩病,在肠镜未能确诊的情况下通过18F-FDG PET/CT确诊的患者,帮助临床医师对本进行诊断。
温星星高燕峰赵子龙周茂荣
关键词:克罗恩病18F-FDGPET/CT
弥散加权磁共振肠道成像在回结肠克罗恩病中应用价值的探究
第一部分弥散加权磁共振肠道成像对回结肠克罗恩病的定性评估及b值的优选  目的:分析回结肠克罗恩(CD)患者变在不同b值条件下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通过比较不同b值DWI的图像质量,明确临床上弥散加权磁共振肠道成...
余浩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双能CT能谱曲线评价结肠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能谱曲线评价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可行性。方法搜集38例经临床、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理学综合诊断的CD患者,均行CTE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变肠段活动度采用简化CD内镜评分系统(SES-CD)将其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期。比较动脉期、门静脉期不同活动度变肠段能谱曲线特征,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获得其诊断效能。结果 38例共53个变肠段,其中轻度活动期7段,中度26段,重度20段。不同活动度变肠段动脉期、门静脉期能谱曲线位置、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曲线位置、斜率诊断CD轻、中度活动效能不高,而诊断重度活动效能良好,其中,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效能最好,当门静脉期K=2.315时,诊断疾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78.8%,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对评估CD活动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临床精确诊断CD活动度提供参考。
王春龙韩丹黄益龙王元玲董春梅赵卫
关键词:双能CT克罗恩病
以伪膜性肠炎为表现的结肠克罗恩病1例
2018年
患者男性,75岁,主因左下腹痛伴腹泻1周、粘液脓血便1 d入院。史一周,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腹泻,大便不成形,伴少量黏液,10余次/d,同时伴里急后重。入院前1 d开始排黏液脓血便,量少,但无发热。入院前曾在外院予抗生素治疗1次(具体不详)。既往高血压、脑梗塞、冠心、冠脉搭桥术后。入院后反复查便常规示:红白细胞(─);便潜血(+^++);腹部彩超发现结肠肠壁增厚,最大厚径位于乙状结肠,约1.09 cm;全腹强化CT示:降-乙交界处结肠壁增厚,可疑腔内突出结节,周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占位性变不除外;结肠镜: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炎性变,考虑伪膜性肠炎,取活检送理。
魏蓉娜崔莉红刘胜捷王天锡
关键词:结肠克罗恩病伪膜性肠炎误诊
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评价结肠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评价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活动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8例经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理学综合诊断的CD患者,行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根据肠镜蒙特利尔分型定位变肠段,变肠段活动度采用简化CD内镜评分系统(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将其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期。比较动脉期、门脉期不同活动度变肠段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获得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38例例共53个变肠段,其中轻度7段,中度26段,重度20段。不同严重程度变肠段动脉期、门脉期4个参数值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除动脉期CT值外,双期各参数诊断重度CD均有较好效能,且门脉期均优于动脉期,门脉期NIC诊断效能最高,阈值0.59 mg/mL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84.8%,AUC=0.858。结论:双能CT定量参数对评估CD变肠壁严重程度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评价CD活动度提供依据。
王春龙韩丹黄益龙王元玲董春梅赵卫
关键词:CROHN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结肠克罗恩病58例外科处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结肠克罗恩病的外科处理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8例结肠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2例采取结肠节段切除术,6例采取结肠广泛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40例,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15例.中位随访时间17.8个月,内镜复发22例,其中5例需再次手术.累及横结肠远端的结肠克罗恩病合并小肠变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长.结论 结肠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变范围选择结肠节段切除手术或全结肠或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术后密切随访复发情况.
周伟陈棚棚谢青文刘威项健健戚卫林曹倩
关键词:克罗恩病手术复发
结肠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的CT小肠造影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探讨克罗恩病结肠变与是否伴发肛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在本院确诊为克罗恩病结肠变活动期且接受CTE及肛管MRI的患者28例,其中肛瘘组16例、无肛瘘组12例,计算患者回盲部及结直肠变的数目、最大变的长度及相邻变间的最小距离,并通过秩和检验分析2组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8例患者中,肛瘘组87.50%(14/16)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无肛瘘组50.00%(6/12)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5,P<0.05);肛瘘组回结肠克罗恩病的平均变数目为3.06个,非肛瘘组为2.9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最大变长度为(12.79±8.30)cm,无肛瘘组为(7.04±3.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相邻变间的最小距离为(5.23±2.98)cm,无肛瘘组为(8.44±2.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5,P<0.05)。结论克罗恩病是否发生肛瘘与变位置及相邻变间的距离有关,而与变的数目和最大变长度无关。
刘得超林杨皓曹务腾RUJAN Malla孟晓春周智洋
关键词:CROHN病肛瘘

相关作者

郑家驹
作品数:286被引量:83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研究主题: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CROHN病 IBD
褚行琦
作品数:76被引量:1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研究主题:克罗恩病 并发症 CROHN病 内镜检查 结肠镜
王凤鸣
作品数:4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结肠克罗恩病 超声检查 克罗恩病 泼尼松 结肠镜
史肖华
作品数:66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克罗恩病 CROHN病 小肠克罗恩病 病例对照研究 内镜检查
林家嘉
作品数:30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误诊 诊治体会 肛门环缩术 消痔灵注射术 直肠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