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2篇“ 经皮空心钉“的相关文章
- 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臂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1例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Tile分型B2.1型11例,B2.2型3例,B2.3型2例,B3型5例。结果21例均安全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共置入71枚螺钉,其中S1螺钉21枚,S2螺钉21枚,耻骨支螺钉21枚(顺行螺钉14枚,逆行螺钉7枚),LC-Ⅱ螺钉4枚,改良LC-Ⅱ螺钉4枚。单枚螺钉置入时间(31.1±10.8)min,单枚螺钉透视时间(5.9±1.7)min,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00.7±16.2)min,出血量(11.2±4.2)ml。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0.5%(19/21)。螺钉置入质量(Gras分类)优65枚,良6枚,优良率100%(71/71)。21例随访4~18(10.7±8.4)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7±1.8)周。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Majeed评分系统)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7%(18/21)。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肌间静脉血栓,均治愈。结论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螺钉置入准确,无需调整,可获得满意疗效。
- 罗俊浩马运宏李泽清吴永伟芮永军
-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
- 经皮空心钉联合改良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钉联合改良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2例)和改良组(采用经皮空心钉联合改良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19.57±9.45)个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良组均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发生;股骨颈短缩率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改良组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符合股骨颈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与经皮空心钉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股骨颈短缩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 宋永清宋儒龙欧意权陈泽港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
- 经皮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比较经皮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2-03采用经皮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其中15例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15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5个月。空心钉组3例因骨折畸形愈合出现轻度肩峰撞击综合征;锁定钢板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00%。空心钉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早期疼痛更轻,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 柏平韩俊柱郭成王虎跃
-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粉碎性骨折空心钉锁定钢板
-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
- 高峰徐锋尹自飞钱平康匡辰杨荃吴晓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钉导向器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空心钉数量对股骨颈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空心钉数量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的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植入空心钉数量分为A组(n=47)和B组(n=63),A组植入2枚空心钉;B组植入3枚空心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骨折力学稳定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大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B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力学稳定性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1、6、12个月,B组Harr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中植入3枚空心钉可改善FNF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蒙永晖马平莫贵康黄国财
-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 2023年
-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在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侨大学附属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闭合组(n=30)和传统组(n=29)。闭合组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液免疫功能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评分[Marland足部功能量表(MFS)]。结果:闭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较术前改善,且闭合组改善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术前下降,但闭合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无脱落病例,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MFS评分较术前改善,且闭合组改善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治疗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能优化手术路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免疫功能损害,有助于骨折断端愈合,减轻疼痛,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沈雄海宋明陈金武郑立槟
- 关键词:踝关节功能
- 辅助股骨颈经皮空心钉导针植入的导向组件
- 本发明为一种辅助股骨颈经皮空心钉导针植入的导向组件。该辅助股骨颈经皮空心钉导针植入的导向组件包括:旁侧参考针(10),显影材质制成,数量为2根;参考针连杆(20),数量为2根,其上固定有中点标志体(30),中点标志体(3...
- 王定胡奇志徐晓剑
- 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5月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36例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随访(31.4±6.8)个月,机器人组骨不连1例,股骨头坏死3例;徒手组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5例。机器人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徒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3个月机器人组的Harris评分、ROMs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Garde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空心钉平行度、分散度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相应时点两组间在颈干角、Tonnis髋退变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置钉精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陈金雄陈金雄周观明陈希聪肖可明余海波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连续收治的新鲜跟骨骨折患者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组(RA)(18例)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14例);其中RA组采用闭合复位或结合跗骨窦入路辅助闭合复位,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影像学指标(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与ORIF组相比,RA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63.0(48.8,90.0)min比86.0(64.8,95.0)min,Z=1.722,P=0.085];R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ORIF组[5.0(3.0,6.0)ml比16.0(11.5,19.3)ml,Z=4.698,P<0.001]。RA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ORIF组[3.5(3.0,6.0)次比9.0(7.0,9.3)次,Z=4.444,P<0.001]。R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ORIF组[5.0(3.0,6.0)d比6.0(4.0,8.0)d,Z=2.152,P=0.031]。术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和跟骨Böhler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跟骨宽度均较术前减小,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跟骨Böhler角均较术前增加(均P<0.001)。ORIF组有5例(35.7%)出现皮肤坏死、3例(21.4%)发生术后切口感染,RA组患者均未发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22)。RA组患者的AOFAS对线评分高于ORIF组[(7.2±1.4)分比(6.1±1.4)分,t=2.322,P=0.027]。RA组患者的AOFAS总分高于ORIF组[(84.2±5.5)分比(79.2±6.2)分,t=2.423,P=0.022]。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安全有效,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张劲锋陈依民王军强韩巍苏永刚费晗周学林王京
-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骨钉
-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经皮空心钉“F”形置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经皮空心钉“F”形置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传统的单纯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平行置钉技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经皮空心钉“F”形置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比较相关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和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2.53±5.12)min、术中出血量(67.25±9.12)ml,均低于对照组的(68.34±5.68)min、(76.76±9.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经皮空心钉“F”形置钉技术对股骨颈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固定较为牢固,对患者创伤及生理状态干扰更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 陈建
- 关键词:关节镜复位股骨颈骨折
相关作者
- 蒲超

- 作品数:127被引量:143H指数:8
-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分析 诊治分析 手术治疗 小腿 手术
- 唐付林

- 作品数:120被引量:125H指数:8
-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诊治分析 疗效分析 背侧脱位 钢板治疗
- 王胜涛

- 作品数:113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诊治分析 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肱骨干骨折 锤状指
- 杨东

- 作品数:74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PILON骨折 手术 踝关节骨折 锤状指
- 李斌

- 作品数:62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PILON骨折 踝关节骨折 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