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4篇“ 经济密度“的相关文章
- 电子商务进农村如何提升县域服务经济密度--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服务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15—2022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对该政策如何影响县域服务经济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显著提升县域服务经济密度,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的上述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较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能通过提升人口集聚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发挥上述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县域服务经济及电子商务相关研究,为县域服务经济发展与电子商务功能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 韩佳玲孟猛
- 关键词:县域经济
- 长三角地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多尺度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 2025年
- 基于2022年多时空高分辨率全球城市边界解译数据,以长三角地区306个县(市、区)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省域、市域和县域3个尺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三角地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镇经济密度总体不高,地区间差异明显,从市域尺度看,53.65%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低于平均值,主要分布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多数城市区域内空间差异性也较大;从县域尺度看,76.47%的县(市、区)土地经济密度低于平均水平,比市级尺度分布更广,3省均有涉及。②长三角地区无论在市级层次还是县域尺度上,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集聚状态(不包括H-L高值异质区),其中,H-H高值集聚区和L-H低值异质区分布较少。低值集聚区是覆盖城市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一个片区,此类型区域的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均处于低密度区,平均密度不超过2亿元/km^(2),是长三角地区未来需重点关注的区域。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空间集聚的分布范围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县域尺度上表现得更具有分散性。③经济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最大,但从具体的指标来看,三大片区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力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来看,人均GDP、产业结构、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劳动力密度对各大片区都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 何蓓蓓卞月峰袁誉萌周百灵
- 关键词:多尺度
- 经济密度与企业风险决策——密度风险选择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基于Melitz和Ottaviano(2008)的效率异质性模型,构建了企业两阶段风险决策模型,内化经济密度对于风险的选择效应,以揭示经济密度影响企业风险决策行为的机制和过程。理论模型显示如下结果。(1)当经济密度过低时,增加密度将降低风险;当经济密度过高时,增加密度会增加风险;经济空间内存在风险最小化的最优密度。(2)在经济密度之外,租金、企业数量、产品多样性等因素也对企业经营风险产生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生活性服务业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城市生活性服务业POI及倒闭率、商铺和住宅租金等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以下三点结论。(1)北京市高密度地区,密度对风险的影响为正;低密度地区反之。北京市二环是影响逆转的分界线。(2)北京市消费密度和就业密度,通过租金、企业数量和产品多样性三个中介变量影响企业倒闭风险。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路径是:消费密度影响产品多样性,进而影响企业倒闭风险。可见,集聚经济降低风险的关键不在于企业数量,而在于差异化集聚。(3)北京市三环是集聚力和竞争力对比逆转的分界线:三环外集聚力超过竞争力,有利于企业风险降低,三环内反之。
- 徐瑛仲艾芬石敏俊
- 关键词:经济密度集聚经济
- RTA数字贸易协定深度与服务出口 ——基于行业数字经济密度的分析
- 尽管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对全球服务贸易高质量出口造成了影响,全球数字化浪潮和RTA数字贸易协定的发展却为提升全球服务出口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行业数字经济密度纳入RTA数字贸易协定与服务出口的研究框架,探究...
- 程超
- 贵州县域综合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24年
- 经济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这也是贵州等相对落后省份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以2000、2010和2020年为基础,构建县域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测算经济密度综合得分,探究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贵州县域经济密度总体上随时间递增,核密度曲线以多峰为主,主峰随时间不断增高且宽度呈小幅收缩状态。(2)空间上,经济密度高值中心不断缩减,2000~2010年以正增长县域为主,2010~2020年以负增长县域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经济密度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后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则以高-高和低-低方式聚集为主。(3)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内生交互作用,邻近县域的经济密度每提升1%,将促进本地经济密度提升0.2%。(4)影响因素方面,人才禀赋与医疗床位对经济密度呈正向作用,其他要素呈负向作用;直接效应的影响强度排序为:人才禀赋>降水#>人口老龄化#>民族结构#>植被覆盖度#>医疗床位(#表示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贡献大小排序为:人才禀赋>人口老龄化#>降水#>民族结构#>医疗床位。因此,贵州应注重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在继续吸引人才和改善社会福利条件下,补齐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 应奎黄小丽丁金宏
- 关键词:经济密度熵权TOPSIS法空间滞后模型
-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研究
-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转型、智慧赋能助力基础设施体系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囊括三类:信息基础设施是在5G、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基础上...
- 谭清月
-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污染排放
- 城市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房价的中介效应
- 2023年
- 本文建立在分析城市经济密度、人口密度、房价之间的内在机理之上,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样本内,城市经济与人口一致性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城市房价在城市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城市经济密度的变化会引起房价的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其中房价的中介效应占城市经济密度对人口密度总效应的比例为12.23%。因此,面对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和一些地区高房价抑制人口流入的突出问题,政府一方面应积极以政策为导向以推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应采用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质人才的流入。
- 王天颖
- 关键词:经济密度人口密度房价中介效应
- 提升上海经济密度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上海提高土地经济密度应以创新土地管控手段为方向,以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转变,尤其要以郊区新城经济密度提升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注重培育与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龙头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 季春丽戴跃华
- 关键词:经济密度土地利用产业能级
- 城市经济密度、资本水平与流通业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
- 2023年
- 本文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密度对流通业发展的总体影响,以及在资本水平动态变化的条件下,城市经济密度对流通业发展作用系数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我国城市经济密度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经济密度的提高对流通业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而随着资本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密度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先升后降”的“倒U型”特征。当资本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城市经济密度的影响程度反而会有所下降。
- 于泓飞葛红玲
- 关键词:门槛效应省域面板数据
- 行政区划设置对城市经济密度的影响研究——基于行政级别、规模范围的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区划设置是国家区域治理重要的制度规划,政府以层级式、分块式的区域划分实现对各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研究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由行政级别、规模范围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制度(行政区划设置)与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密度)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行政区划制度包含层级式与分块式两个维度的设计规划。一方面通过城市的行政级别设定确定了不同层级城市的职能权力、财政规模,建立形成了区域内梯度化的城市等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模范围的管控对城市客观存在的扩张需求与城市经济密度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以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区域及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设计、政策引导。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分别由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幅员范围三个维度提出行政区划设置对城市经济密度影响的研究假设。研究再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发现:行政级别对城市经济密度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行政级别对城市经济密度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权力职能、财政能力两个维度得以实现;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密度之间呈现出正N型关系,当市辖区人口规模处于47万~105万人时由于政府治理与城市规模扩大之间的不协调,显现出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密度的抑制作用;幅员面积对城市经济密度呈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并不能够有效推动城市集聚发展。最后,研究提出以下通过行政区划设置工作提升城市经�
- 李洪涛王丽丽
- 关键词:行政区划设置行政级别
相关作者
- 杨开忠

- 作品数:259被引量:5,215H指数:3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 京津冀 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
- 沈体雁

- 作品数:218被引量:2,33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区域经济 GIS 流动人口 城市 海洋经济
- 罗文斌

- 作品数:117被引量:1,723H指数:27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 绩效评价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
- 张改素

- 作品数:65被引量:6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中原经济区 影响因素 县域 城镇化 空间分异
- 劳昕

- 作品数:22被引量:3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人口 长江中游城市群 经济密度 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