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73篇“ 经导管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章
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及进展
2025年
全球范围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正折磨着数百万患者,其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膝痛患者群体中,KOA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近年来,膝动脉栓塞术(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GAE)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展现出了其在治疗KOA方面的巨大潜力。该技术通过抑制关节内的异常新生血管生成和神生长,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下肢功能障碍。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推广,GAE为KOA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该文综述了GAE在KOA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治疗原理、手术操作方式、栓塞剂的选择、临床疗效评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情况,旨在为该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张昊靳勇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疼痛缓解
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接受TAE治疗的52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行出血靶血管栓塞,栓塞终点为靶血管主干闭塞,观察术后随访止血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AE,技术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86.30%(48/52),75%(39/52)的患者术后出现栓塞术后综合征,包括发热、疼痛,止痛、退热对症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未发生栓塞材料异位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2个月。结论TAE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余磊王进良曹志伟张诚琮苏孙欢张起楷陈玉华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弹簧圈疗效
硬化剂注射联合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硬化剂注射联合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给予TA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瘤严重程度[血管瘤活动性和严重性评分量表(HASI)]评分和瘤体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管瘤严重程度评分和瘤体深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1.75%(1/57),低于对照组的15.2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化剂注射联合TAE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血管瘤严重程度评分、瘤体深度和1年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单纯TAE治疗。
代艳丽刘博文代升平贺双华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硬化剂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肝癌导管动脉栓塞(TACE)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探究肝癌导管动脉栓塞(TACE)化疗患者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FIC)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22.6~2024.6的66例肝癌患者。干预手段差异分为FIC组(FIC干预)、基础组(基础护理干预),n均=33。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FIC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在肝癌TACE化疗患者中应用FIC能够提高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
马瑶
关键词: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自我管理能力营养指标
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
2024年
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罕见且病情多急重,常致腹腔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以传统手术干预创伤较大,且存在并发症风险。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本文报道以TAE治疗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患者。
李立
关键词:腹腔出血胃十二指肠动脉
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2024年
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主要表现为患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及下肢肿痛,部分病例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和/或闻及股动脉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1]。股深动脉(profunda femoris artery,PFA)PSA少见,通常为股骨干骨折或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为PFA及其穿支动脉损伤所致[2];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49%,其中PFA PSA占67.03%[3],未及时治疗可致出血、感染、骨折愈合延迟、骨筋膜室综合征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大出血和休克[4]。
权建军卢翔强廷会杜兴国王明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股深动脉
导管动脉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自诉半年前外伤后右髋部疼痛,呈酸胀痛,无放射痛、跛行,疼痛以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近1周加重。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查体:右髋部软组织瘢痕,愈合良好,无红肿,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盆X线前后位片示右股骨颈区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其内未见明显骨小梁。
吴江涛苏庆道郑成松和夏芬周舟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股骨颈栓塞术
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39例因怀疑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AE治疗和未TAE治疗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Kappa检验分析DSA与增强CT对出血提示的一致性。结果39例患者中,DSA检查提示出血患者26例(66.7%),分别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4例,肝总动脉及分支6例,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6例,胰十二指肠动脉及分支4例,胰大动脉3例,脾动脉2例,胃左动脉1例。DSA阳性征象表现为单纯对比剂外溢18例(69.2%),单纯假性动脉瘤7例(26.9%),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1例(3.8%)。26例TAE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6.2%(25/26),临床成功率为88.5%(23/26),再出血率为7.7%(2/26)。13例未TAE治疗,再出血率为30.8%(4/13)。14例患者行DSA同期的增强CT检查,在判断是否出血方面,与DSA一致性较低,Kappa值为0.462。结论TAE对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未进行TAE治疗的患者,需警惕再出血。怀疑术后出血时,增强CT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有限,DSA检查可直接作为首选检查。
张哲张深博王客非王志伟
关键词:经导管栓塞术手术后出血数字减影计算机体层成像
基于多序列MRI的计算机辅助预测肝癌导管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的研究
王妍
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其相关机制
2024年
目的 探讨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VX2肝癌模型兔随机分为TAE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造影组(行肝动脉造影)及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置),每组15只;比较3组接受相应处置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以及NF-κB及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结果 TAE组GPT、GOT、NF-κB阳性占比、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分别为(173.92±3.61)U/L、(102.76±2.86)U/L、73.33%(11/15)、(3.43±0.10)ng/L及(2.18±0.03)ng/L,上述指标及NF-κB、ICAM-1、VCAM-1的m RNA表达均高于造影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造影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升高,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吴雅静李正亮周舟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黏附分子

相关作者

李晓光
作品数:341被引量:2,288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预后 运动神经元病 CT引导 卵巢肿瘤
王勇
作品数:163被引量:73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医院后勤 腹腔镜辅助 射频识别 肝肿瘤
李彦豪
作品数:362被引量:3,430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覆膜支架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金征宇
作品数:765被引量:6,090H指数:3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CT 体层摄影术
吕维富
作品数:227被引量:9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射频消融 血管造影术 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