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3篇“ 经口咽入路“的相关文章
- 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64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30例采用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为观察组,34例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颈部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颈椎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颈部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较传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颈椎活动度。
- 段连鸿韩珩曾云何宁
- 关键词:口咽手术后期间
- JeRP钢板与微型钛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JeRP钢板与微型钛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21例;年龄15~67岁;寰椎骨折Gehweiler分型:Ⅰ型11例,Ⅲ型34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D级7例,E级38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Dickman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JeRP钢板组26例(采用JeRP钢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和微型钛板组19例(采用微型钛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寰椎侧块位移的距离(LMD)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55个月(平均2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裂开、感染。术后12个月左右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颈部疼痛基本消失,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JeRP钢板组与微型钛板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3.9±2.2)、(14.2±2.9)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eRP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3.5±173.4)min,出血量为(167.3±138.6)mL,均显著多于微型钛板组的(121.5±50.5)min、(98.4±57.2)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eRP钢板组术前LMD为(6.7±1.7)mm,VAS评分为(6.8±1.0)分,显著大于末次随访时的(0.7±0.6)mm、(0.7±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组术前LMD为(6.6±1.5)mm,VAS评分为(6.7±0.9)分,显著大于末次随访时的(0.9±0.6)mm、(0.8±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eRP组有1例患者术后1周发现内固定物松动。微型钛板组有1例患�
- 涂强陈虎孙昊黄显华朱昌荣马向阳王建华章凯尹庆水夏虹
- 关键词:寰枢关节寰枕关节经口咽入路寰椎骨折微型钛板
- 经口咽入路齿突囊肿清除术后切口感染裂开非手术治疗1例报告
- 2022年
- 经口咽入路为治疗齿突病变的常用手术入路,因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异性,经口咽入路术后可因缝合张力过高、黏膜水肿严重、进食时机把握不当、切口感染等并发术后切口裂开。本院2020年9月收治1例齿突囊肿术后切口裂开患者,通过总结其诊疗过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诊疗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因齿突占位性病变伴齿突骨折于2020年9月入院就诊。患者入院前12 d因外伤致头颈部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外院行颈椎X线检查示齿突占位性病变伴骨折(图1a),后于本院就诊并收住院。
- 刘永生夏古尚土小龙段祺辉李韬吴海莺赵智王迎松
- 关键词:寰椎枢椎骨囊肿
- 经口咽入路的颅颈交界区及其周围解剖学结构研究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供准确、全面的颅颈交界区及其周围解剖学结构数据,提供避免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的解剖数据。方法本研究120例患者血管造影图像进行了回顾,在三维体积重建后分别在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进行了相关结构的测量。以门齿为基准,定位咽结节、枕骨大孔以及寰椎前结节,同时对其他重要的骨性标志、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进行充分研究,以此确定经口咽入路的最佳角度与深度,从而避免在手术中伤及这些结构。结果在颅颈交界区的神经内镜手术中,内镜的弯转角度14.27±4.51℃,进入深度应约为72.57±8.72 mm。在枕骨大骨水平,(横切面)轴位平面内安全手术的角度为77.73±3.15℃,而轴位中线处,安全穿透宽度为20.05±3.11 mm。从轴位中线M到舌下神经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CC)和颈静脉内缘(JF)的距离分别为9.78±0.72 mm、24.50±1.26 mm和24.33±1.68mm。结论本数据有助于理解颅颈交界区周围的解剖学结构,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王新慧姜姗姗胡芳菲葛琳娜钟升任佳欣姜淑娥
-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
- 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广西骨伤医院采用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38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螺钉数量、尺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寰齿前间距(ADI)、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活动功能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70个月,平均3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38例患者共置入螺钉81枚,包含空心加压螺钉(齿状凸螺钉)1枚,侧块螺钉平均长度23.6mm。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rankel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1例恢复至E级,另1例无改善;其余35例仍为E级。末次随访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1枚螺钉穿破侧块内侧皮质,但未出现明显神经症状。结论 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重建寰椎前弓,维持寰椎环的高度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 李小峰冀晶农桔安杨渊
- 关键词:寰椎内固定器
- 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口咽入路治疗的寰枢椎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面护理能有效降低经口咽入路治疗的寰枢椎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曾国华邱红黄才英陈云生陈荣春
-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围手术期护理
- 1例经口咽入路治疗颈2-3椎体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探讨
- 2018年
- 本文报道1例颈2-3椎体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首次应用经口咽入路行颈2-3椎间关节顶板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成功治疗该患者。
- 王群丁晓云陶花张永灵苏娟
-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疼痛
-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临床探索
-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横韧带完整的不稳定型寰椎骨折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57...
- 赵士杰全仁夫翟晓军陈恩良李强孙观荣胡文跃
- 关键词: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临床疗效
- 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寰椎骨折是常见的颈椎骨折类型,由于上颈椎特殊的解剖结构,寰椎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以往的寰椎骨折治疗方法中,外固定往往带来低骨愈合率和远期颈痛,而颈枕融合与寰枢椎融合则牺牲了颈椎活动度。近年来,有学者经口咽入路到达寰椎前方,通过前路寰椎侧块螺钉及配套钢板同时完成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随访证明此术式保证骨性融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还具有出血少、不剥离后路组织等优点,但存在术中脊髓与椎动脉的损伤及术后较高感染率等并发症,且对于其固定强度及手术的适应范围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总之,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给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力冉赵刘军马维虎
- 关键词: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寰椎骨折活动度
-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21例横韧带完整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57岁[(40.9±10.6)岁]。前1/2Jefferson骨折12例,半环Jefferson骨折9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颈椎活动受限。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4~9分[(7.6±1.3)分]。术前颈椎活动度:屈曲(15.4±3.9)°,伸展(10.8±2.5)°,左侧屈(18.3±3.1)°,右侧屈(18.9±2.7)°,左侧旋转(21.8±5.8)°,右侧旋转(22.4±4.6)°。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VAS;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及颈椎CT、VAS,测量颈椎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转、右侧旋转活动度,评估颈椎活动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6.3±25.3)min,术中出血量(120.5±33.3)ml。与术前比较,术后3dVAS0—3分[(1.6±0.4)分](P〈0.05)。随访12~48个月[(23.7±5.9)个月]。与术前、术后3d比较,术后3个月VAS0~2分[(0.6±0.1)分](P〈0.05)。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屈曲(38.6±4.5)°、伸展(39.3±4.0)°、左侧屈(39.2±4.0)°、右侧屈(39.2±2.9)°、左侧旋转(66.8±8.8)°、右侧旋转(66.3±9.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椎动彬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颈部屈伸旋转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可保留上颈椎活动功能。
- 赵士杰全仁夫翟晓军陈恩良李强孙观荣胡文跃
- 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性
相关作者
- 尹庆水

- 作品数:899被引量:4,160H指数:33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枢椎 寰椎 寰枢椎脱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
- 吴增晖

- 作品数:372被引量:1,702H指数:25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枢椎 寰枢椎脱位 寰椎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
- 夏虹

- 作品数:612被引量:2,768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枢椎 寰枢椎脱位 寰椎 生物力学 寰枢椎
- 章凯

- 作品数:240被引量:1,0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寰枢椎脱位 枢椎 寰椎 寰枢关节 寰枢椎
- 艾福志

- 作品数:211被引量:79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寰枢椎脱位 寰枢关节 枢椎 寰椎 寰枢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