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76篇“ 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章
基于系统遗传学的细胞{1}分子1介导睡眠剥夺诱发焦虑样行为的基因-表型关联网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杏仁核细胞{1}分子1(CADM1)参与急性睡眠剥夺诱导焦虑情绪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急性睡眠剥夺组(PCPA组),PCPA组小鼠连续2 d在8∶00~9∶00 amip给予PCPA(300 mg∙kg^(-1)悬浊液),对照组小鼠ip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翻正反射实验检测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ADM1在小鼠杏仁核中的表达水平;利用GeneNetwork数据库进行小鼠杏仁核Cadm1基因-基因表达关联分析,筛选关键候选调控基因,并构建Cadm1-焦虑行为表型网络;qPCR实验检测关键候选调控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1),提示PCPA诱导急性睡眠剥夺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旷场实验中,PCP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PCPA组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和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PA组小鼠杏仁核CAD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基因-行为学关联网络分析表明,Cadm1与25个焦虑样行为相关基因显著相关。Cadm1共表达基因富集分析表明,Cadm1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相关(P=4.31e-09),经基因-表型相关联分析筛选获得关键候选基因为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ap1)(r=0.705,P=1.09e-08)、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r=-0.751,P=3.34e-10)、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δ亚基(Gabrd)(r=-0.836,P=3.93e-14)、γ-氨基丁酸受体β1亚基(Gabrb1)(r=0.732,P=1.50e-09)和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Adra2a)(r=0.759,P=1.73e-10)。qPCR结果显示,Cadm1可能的关键调控基因Hap1,Gabrb1和Adra2a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Itpr1和Gab
潘水晶顾兆禧易鹏程王浩帆杨春华米佳
关键词:焦虑Γ-氨基丁酸
血管细胞{1}分子1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1}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NSTE-ACS患者180例,根据6个月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MACE组49例和未发生MACE组13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STE-ACS患者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以及联合诊断模型对老年NSTE-ACS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MACE组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IP以及VCAM-1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MA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显示,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标准化AIP为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1.014~1.035,P=0.000;OR=1.957,95%CI:1.174~3.262,P=0.000;OR=2.808,95%CI:1.343~5.8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VCAM-1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29(95%CI:0.890~0.968,P=0.000),敏感性为81.60%,特异性为90.80%,约登指数为0.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24(95%CI:0.759~0.889,P=0.000),敏感性为75.50%,特异性为83.20%,约登指数为0.587;AIP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62(95%CI:0.806~0.917,P=0.000),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66.40%,约登指数为0.725;三者联合�
王露朝马妮娜曹建耿李科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LDL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血管细胞{1}分子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4年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1}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中胶质瘤家族史、汽柴油接触史、射线或电磁场接触史、金属铅接触史、农药接触史、VCAM-1和P14Arf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VCAM-1高表达率逐渐上升,P14Arf蛋白高表达率逐渐下降,Ⅲ、Ⅳ级别脑胶质瘤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水平与Ⅰ、Ⅱ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患者间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Karnofsky评分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VCAM-1高表达率及P14Arf蛋白低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雷艳杰赵舒杨卜晓红宋艳芳马世杰
关键词:脑胶质瘤P14ARF蛋白
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1}分子1 脂质运载蛋白-2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1}分子1(CEACAM1)、脂质运载蛋白2(LCN-2)、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2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作为对照组;并对同期医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作为观察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详细对2组基线资料、血清检查指标进行填写、比较,重点分析血清CEACAM1、LCN-2、TSGF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EACAM1、LCN-2、TSG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直径、绝经及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CEACAM1、LCN-2、TSGF检测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且以联合检测(并联)价值最佳。结论 血清CEACAM1、LCN-2、TSGF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鉴别诊断价值满意。
徐梦霜曾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1}分子1 B7-同源物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1}分子1(VCAM-1)、B7-同源物2(B7-H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CAM-1、B7-H2浓度。术中采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病灶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DKK-1、VEGF蛋白表达。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乳腺癌组血清VCAM-1浓度(67.81±19.27)ng/ml、B7-H2浓度(484.29±31.70)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DKK-1蛋白相对表达量(4.46±1.32)、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4.81±1.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孕激素受体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
刘俊杰朱娟英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内皮细胞{1}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1}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羊逸飞许辉许辉龙卫国
关键词:瘢痕疙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
神经细胞{1}分子1(NCAM1)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和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一类恶性进展性血管疾病,病程中随着肺血管重塑、肺动脉管腔狭窄和肺循环的阻力升高最终导致患者的右心衰竭和死亡。尽管目前在肺动脉高...
陈运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1/2信号通路细胞增殖
表达细胞{1}分子1的骨骼干细胞在骨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与目的: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以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硬化为其主要病理表现,目前尚不能根治。  骨骼干细胞(SkeletalStemCel...
郝瑞聪
关键词:骨关节炎细胞黏附分子1病理学
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究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表达对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TMZ耐药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TMZ细胞,采用空载质粒或siRNA转染U251/TMZ细胞,分为空载组、TMZ组、siRNA组及siRNA+TMZ组,转染48 h后,GFP荧光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CEACAM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U251/TMZ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载组比较,siRNA组、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TMZ组比较,siRNA组、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siRNA组比较,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CEACAM1表达下调能够抑制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高TMZ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陈锡贤孙海峰成江吴建明
关键词:脑神经胶质瘤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
血清血管细胞{1}分子1、Th1/Th2细胞因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和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4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1}分子1(VCAM-1)、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支气管肺炎组)及同期的8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计算IFN-γ/IL-4,并测量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IFN-γ/IL-4以及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P<0.05)。血清VCAM-1、IFN-γ、IFN-γ/IL-4和APACHEⅡ评分间比较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各指标与IL-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IFN-γ/IL-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痊愈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IFN-γ/IL-4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无效组则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痊愈组和显效组患儿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均P<0.05)。结论:血清VCAM-1、Th1/Th2细胞因子和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够辅助判断病情,评估预后。
宁利佳袁雪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TH1/TH2细胞因子预后

相关作者

孔庆霞
作品数:116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发作 颞叶癫痫 发病机制 戊四氮
李雷
作品数:17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依达拉奉 认知功能障碍 细胞黏附分子1 癫痫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
孙冉
作品数:14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认知功能障碍 癫痫 细胞黏附分子1 乙胺丁醇 盐酸乙胺丁醇
梁汝庆
作品数:31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松龄血脉康 脑缺血 认知功能障碍 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
褚旭
作品数:48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颞叶癫痫 VISFATIN 脂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