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95篇“ 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章
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sVCAM-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市东丽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根据sVCAM-1处理浓度不同分为空白组(0μg/L)、低浓度处理组(10μg/L)、高浓度处理组(100μg/L),噻唑蓝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力,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将高浓度处理组HCAEC分为无NF-κB抑制剂组和NF-κB抑制剂组,分析凋亡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239±34)ng/L比(69±28)ng/L](P<0.01),sVCAM-1水平与WBC、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3,P<0.001;r=0.720,P<0.001)。不同浓度sVCAM-1处理培养24、48 h,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69.4±3.7)%比(78.7±1.8)%、(25.9±5.7)%比(43.8±7.5)%](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凋亡率、NF-κB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62.6±4.1)%比(29.0±4.3)%、2.42±0.48比1.17±0.12](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34±6比76±8)(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ax、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146±10比66±13、195±20比106±15)(P<0.05或P<0.01)。NF-κB抑制剂组NF-κB、Bax、caspase-3表达以及
张爽马超凡刘智伟刘莉莉王宁程宇
关键词:川崎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冠状动脉损伤内皮细胞凋亡
肿瘤组织微小RNA-542-3p、血管细胞{1}分子-1表达特征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1}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患者手术后1年检查未出现复发病灶(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第一次手术后病灶组织标本中的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差异,并分析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水平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Ⅲ级患者占比、低分化患者占比、非全切手术方式患者占比、肿瘤浸润率均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42-3p表达降低、VCAM-1蛋白阳性表达、手术范围非全切是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预测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4(95%CI:0.690~0.877)、0.725(95%CI:0.621~0.829)。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表达与肿瘤手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用于临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列祥王协峰何裕超蔡畅付宪华李猛徐进姜宁陈宏璘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复发
血管细胞{1}分子-1中和性抗体在制备抑制癌症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血管细胞{1}分子1中和性抗体在制备抑制癌症痛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小鼠乳腺癌为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观察到血管细胞{1}分子1中和性抗体显著抑制乳腺癌PNI进展,对小鼠乳腺癌痛和运动功能都有显著...
张永辉陈罡袁野王颖 叶芷欣
血清溶解素E_(1)、血管细胞{1}分子-1表达水平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溶解素E_(1)(RVE_(1))、血管细胞{1}分子-1(VCAM-1)表达水平与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89例HT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回顾性分析本院同时间段体检健康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45例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RVE_(1)、VCAM-1表达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RVE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RVE_(1)表达水平与血清TgAb、TSH、TPOAb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FT3、FT4呈正相关(P<0.05);血清VCAM-1表达水平与FT3、FT4呈负相关(P<0.05),与TgAb、TSH和TPOAb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T患者血清RVE_(1)、VCAM-1表达水平与HT患者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
诸天军赵纪维
关键词:桥本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甲状腺功能数据相关性
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sVCAM-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HSP患儿86例(HS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101例(对照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清sVCAM-1,计算NLR。比较对照组和HSP组NLR、sVCAM-1水平变化。比较HSP组不同疾病分期患儿NLR、sVCAM-1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根据肾脏病变或复发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72例)。比较HSP组不同预后患儿NLR与sVCAM-1水平变化,分析NLR与sVCAM-1水平对HS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HSP组NLR与sV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患儿NLR、sVCAM-1水平更高(均P<0.05)。在HSP组中,急性期患儿NLR、sVCAM-1水平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05)。预后不良组NLR、sV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NLR联合sVCAM-1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712,高于NLR与sVCAM-1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NLR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患儿sVCAM-1和NLR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有关,两者联合对患儿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王爱琳潘靓张金秀刘冬阳唐文秀席阳王丽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病情活动性预后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1}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024年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1}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
郑方芳邓琴琴熊芳芳刘衍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和血管细胞{1}分子-1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和血管细胞{1}分子-1(VACM-1)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5例。其中采用比阿培南治疗者为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联比阿培南治疗者为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病原菌检出率、炎性因子、血清CD40L和VACM-1水平。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与79%),治疗后致病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21.714、4.812,P<0.05);联合组肺部体征、咳嗽、气喘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4.751,P=0.018;t=4.369,P=0.023;t=5.134,P=0.007);联合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0L和VAC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721,P=0.019;t=4.021,P=0.016;t=4.739,P=0.012;t=3.792,P=0.020;t=5.134,P=0.001);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381)。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血清CD40L、VACM-1表达明显下调,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凌洁陈娟红张帅
关键词:莫西沙星比阿培南炎性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外周血血小板内皮细胞{1}分子-1、葡萄糖调节蛋白78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内皮细胞{1}分子-1(PECAM-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12月期间于邯郸市第二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165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1年支架内狭窄程度分为ISR组37例和非ISR组128例。收集患者术后1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术后1个月外周血PECAM-1和GRP78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外周血PECAM-1和GRP78水平与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结果ISR组与非ISR组患者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hs-CRP水平、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3.334、3.575、4.612、14.445、7.885,P<0.01);ISR组患者外周血PECAM-1和GRP78表达水平均较非IS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4、19.422,P<0.01);外周血PECAM-1和GRP78表达水平与ISR患者狭窄支数、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53、0.501、0.412、0.484,P<0.01);PECAM-1、GRP78、hs-CRP、糖尿病史、支架直径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OR=1.374、1.3811.369、1.342、0.894,P<0.05)。结论外周血PECAM-1和GRP78水平在PCI术后发生ISR的冠心病患者中升高,两者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
郭陶陶常佳申方方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内再狭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微小RNA-43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微小RNA-431(miR-431)、可溶性血管细胞{1}分子-1(sVCAM-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为疾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存在耳蜗性听力下降或损失分别判定疾病组患者为耳蜗功能异常(35例)或耳蜗功能正常(65例)。比较两组以及疾病组不同耳蜗功能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组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心血管合并症、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占比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升高,与耳蜗功能有关,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袁媛李辉周卫东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蜗功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微孔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血清丙二醛、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细胞{1}分子-1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微孔穿刺引流术(对照组)联合尿激酶(UK)治疗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血清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1}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病人8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对照组联合UK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学指标MDA、MMP-9和ICAM-1。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死亡情况]。结果术后14天,观察组的周围脑水肿体积为(14.76±2.39)ml,低于对照组的(16.87±2.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11.11.96)分,低于对照组的(11.96±1.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MDA、MMP-9、ICAM-1水平分别为(8.65±1.16)nmol/ml、(96.119.34)ng/ml和(624.31±32.76)μ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4±2.16)nmol/ml、(120.47±21.32)ng/ml和(661.24±35.21)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的1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4.03±0.92)分、(71.21±1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52±1.12)分、(62.98±15.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病人应用对照组联合UK治疗可有效控制脑水肿,下调MDA、MMP-9、ICAM-1水平,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王文涛闫春林王力明王传刚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

相关作者

郝翠芳
作品数:155被引量:681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外受精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胚胎移植
王昕荣
作品数:48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 豚鼠巨细胞病毒 金叶败毒 小鼠
周文斌
作品数:41被引量:3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益气回阳注射液 复苏后 心悸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刘萍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白介素-1Β 细胞黏附分子-1 不孕 胚胎 共培养体系
尹克春
作品数:81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冠心病 辨证分型 急性心肌梗死 益气回阳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