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7篇“ 细胞胞浆“的相关文章
一种检测痰液样本中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痰液样本中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方法,属于抗体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以PBS溶液处理痰液获得上清,第二步再使用DTT处理痰液中剩余的粘液部分,分别检测两步处理样品中的特异性ANCA...
张婷谷雨施举红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12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非活动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检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尿红细胞、尿白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活动组、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实验室指标。结果120例SLE患者中,IIF-ANCA阳性51例(42.50%),荧光模型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例(1.67%)和不典型pANCA阳性49例(40.83%),胞浆型ANCA(cANCA)和不典型cANCA未检出;化学发光法抗MPO抗体阳性2例(1.67%),抗PR3抗体未检出。活动组患者检出pANCA阳性2例(3.33%)和不典型pANCA阳性38例(63.33%),有1例p ANCA和1例不典型p ANCA患者分别检测抗MPO抗体,抗MPO抗体阳性2例(3.33%)。非活动组患者检出不典型pANCA阳性11例(18.33%)。正常对照组ANCA未检出。三组ANCA检测结果比较,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及正常对照组,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关节炎、脱发、黏膜溃疡、胸膜炎、发热占比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5 g/24 h占比47.06%、皮疹占比41.18%、心包炎占比19.61%高于ANCA阴性组的15.94%、23.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的IgG、A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ESR、dsDNA水平高于ANCA阴性组,C3、C4、WBC、PLT水平低于ANCA阴性组,差�
陈立华陈伟立朱钰钰林晓敏罗招云林芬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补体C5a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5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5a及其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补体C5a在AA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补体抑制疗法在AAV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苏勤雁李燕
关键词:补体C5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肾脏风险评分对儿童患者的预测价值初探
2025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炎(AAGN)肾脏风险评分(ARRS)对中国AAGN儿童肾脏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单中心诊断为AAGN的22例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是否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5期(即终末期肾脏病)作为分组依据,分为终点组及非终点组,对导致肾脏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根据ARRS标准,将患儿分为低、中、高风险组,比较3组患儿肾脏实际生存情况。结果:22例AAGN患儿男女比例为1∶2.67,高峰起病年龄为6~12岁。肾脏受累以蛋白尿最多见,54.55%患儿确诊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16例患儿行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以新月体形成为主,其中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最多见;肾间质病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肾外脏器受累按发生率排序依次为肺、皮肤、鼻、黏膜/眼、神经系统等。具备随访资料的2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10.1个月。随访1、2、5、7年时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56%、50.00%、37.50%、28.13%。诊断初期低eGFR水平为AAGN儿童患者进展为CKD 5期的高危因素(P=0.019)。14例患儿采用ARRS评分进行评估,随访36个月时,低、中、高风险组肾脏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00%、75.00%、25.00%,3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3.252,P=0.197)。结论:儿童AAGN肾脏损害程度严重,诊断时eGFR水平较低者更易进展为CKD 5期。当前ARRS系统对中国AAGN儿童肾结局的预测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亟待构建更有效的预测模型,以提升对中国AAGN儿童肾脏预后预测的精准度与有效性。
陈宵宇万俊丽谭力文焦佳杨琴钟诚张高福阳海平李秋王墨
关键词: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双阳性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肾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均能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现报告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双阳性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同类疾病时提供参考。
胡建娥邓元俊杜梨果蔡宏涛李丹
关键词: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预测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阳性对应用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 VDZ)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长期治疗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VDZ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共55例,根据p-ANC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于用药52 ± 8周时进行疗效评价,主要包括临床有效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好转率及内镜愈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继发性失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5例UC患者,其中p-ANCA阴性组患者33 (60%)例,阳性组患者22 (40%)例;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临床缓解率(50.00% vs 21.21%)更高,其余临床有效率、内镜好转率和内镜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9 (16.36%)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阴性组患者7 (21.21%)例,阳性组患者2 (9.09%)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 (32.7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p-ANCA阴性组12 (36.36%)例,阳性组患者6 (27.27%)例,两组患者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ANCA阳性组的患者在52 ± 8周时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提示p-ANCA对VDZ长期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组继发性失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似。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 positivity in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dolizumab (VDZ). 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C who received VDZ treatment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4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NCA test results.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52 ± 8 weeks, mainly including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clinica
刘淑娴丁雪丽张淏王曰媛武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并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并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于某院住院治疗且保留完整数据的AAV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肿瘤分为2组,肿瘤组(有)和对照组(无),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AV患者发生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例AAV患者,平均年龄69.41±11.01岁,63例为男性,62例为女性。在这些AAV患者中,11例(8.8%)患有肿瘤,6例为结直肠癌,2例为肺癌,另外乳腺癌、间皮瘤以及前列腺癌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比例、蛋白酶3-ANCA抗体阳性率、初始诊断AAV时(4周内)伯明翰血管炎性活动性评分更高[54.5%对比13.2%;64.6%对比13.2%;23(19,29)对比16(11,21),均P<0.05,而随访期间的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以及血白蛋白平均值更低(0.80(0.50,1.07)对比1.44(1.10,1.77);30.0(28.7,34.1))对比35.0(31.4,38.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始诊断AAV时较高的BVA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平均值减低是AAV患者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AAV患者易合并结直肠癌和肺癌,初始诊断AAV时较高的BVAS评分和随访期间LYM平均值减低是AAV患者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小琪季中菊袁丹周晶晶邵枫李忠心
关键词:ANCA相关血管炎恶性肿瘤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2024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AAV补体与凝血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从发病机制出发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本综述总结AAV发病机制中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媛媛郝健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补体凝血纤溶系统
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图谱识别判定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图谱识别判定系统,涉及胞浆抗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图谱数据库,将各个荧光图谱进行整合,并且在整合时,各个荧光图片对特征因子进行匹配,并且每组荧光图谱匹配至少一组判定数据;检测模块,对...
夏玲芝张楠袁杭常子任潘飞常中宝文华廷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分析
2024年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ANCA检测的患者85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荧光核型,免疫印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855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共581例,阳性率6.79%。女性患者阳性率(8.26%)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34,P<0.05)。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20,P<0.05)。ANCA阳性患者中主要临床病变特征为炎症性肠炎(23.75%)、肾脏病变(18.93%)和肺部病变(16.0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病和间质性肺炎患者ANC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8.05%、20.57%和9.63%。结论 ANCA检测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炎症性肠炎,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病变,间质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病变的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芝娴史恒芳邓亚静李思洋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

相关作者

牛中奇
作品数:112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电磁波 生物学效应 时域有限差分法 ELF 细胞胞浆
侯建强
作品数:102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雷达 天线 微带 电磁波 生物学效应
王海彬
作品数:19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学效应 电磁波 FDTD 细胞胞浆 电磁脉冲
周永军
作品数:48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电磁场 ELF 细胞胞浆 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张辉
作品数:1,201被引量:5,642H指数:3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直流微电网 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