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01篇“ 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细胞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025年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在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23个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结合多种FGF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发出信号,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进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皮肤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本文通过对FGF1、FGF2、FGF4、FGF5、FGF7、FGF10、FGF19、FGF21、FGF22等多种FGF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阐述,包括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黑色素的合成以及皮肤的氧化应激等,显示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中具有调控细胞迁移、增殖、分化以及抗炎抗氧化等重要作用,为FGF应用于皮肤病理生理提供了基础思路和有效整合,为后续的研究发展及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维护皮肤生理健康、促进伤口修复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张凯妮许诺高爽许可叶佳滨赵文刚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皮肤生理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深入揭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创面修复中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和肉芽再生的影响。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其中低、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mmol/L Notch1/Jagged1激动剂丙戊酸。通过EdU实验、划痕实验、小管生成实验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2)体内动物实验: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其中低、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皮下注射100,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大鼠皮下注射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同时腹腔注射10 mg/kg丙戊酸。给药7,14 d检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TUNEL检测创面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与模型�
李振超杜喜玲韩志新牛大伟樊昌伟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全层皮肤缺损NOTCH1JAGGED1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2025年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韩海慧冉磊孟晓辉辛鹏飞向峥边艳琴施杞施杞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H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n=58)、rb-bf-GF组(n=58)和联合组(n=58)。曲安奈德组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rb-bf-GF组使用rb-bf-GF治疗,联合组联合使用曲安奈德和rb-bf-GF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评分、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厚度和面积变化;比较3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统计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随访复发情况以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HS患者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41、4.364、8.834,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瘢痕厚度和面积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瘢痕厚度和面积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13、140.187,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4、3.826、7.900、5.641,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8、6.538,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评价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00,P<0.05)。结论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优于曲安奈德单独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陈鑫格梁蓉何秋月唐平高虎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增生性瘢痕
针刀干预后颈椎病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的表达
2025年
背景:针刀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其关键分子机制尚不明晰。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O数据库,获取符合该研究的芯片数据集GSE15376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靶标初筛,然后进行动物实验。选取6月龄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组和针刀组大鼠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造模方法制备颈椎病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切断肌肉及韧带;针刀组造模成功后采用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进行模型验证;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头夹肌病理结构;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上游的重要信号轴。②造模后大鼠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关节突骨质增生。③旷场实验中,造模后大鼠总距离、平均速度降低(P<0.05),总休息时间延长(P<0.05);治疗后针刀组大鼠总距离、平均速度大于模型组(P<0.05),总休息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④头夹肌病理提示颈肌受损,而针刀可改善颈肌劳损。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和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以上指标均降低(P<0.05)。⑥结果说明,针刀可能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及其受体激�
刘福水钱嘉铭方婷哈留娜赵小兰朱金超王小乐
关键词:颈椎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FGFBP1)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确定受试者的样品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FGFBP1)的量或浓度来评定所述受试者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或处于发展PCOS的风险的方法,选择供进行PCOS的疗法的患者的方法,用于监...
D·M·阿莱格兰扎A·迪多梅尼科M·洪德M·克莱默A·孟J·C·希尔曼
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通路的调控作用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相关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抑制剂+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腹腔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干预,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12 d。抑制剂组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AZD4547(12.5 mg·kg^(-1)·d^(-1))连续灌胃12 d。抑制剂+电针组在抑制剂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敞箱实验观察小鼠自主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量,TUNEL法检测小鼠黑质组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中脑黑质BFGF、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p-GSK-3β、B淋巴细胞瘤-2(Bcl-2)、Bcl-相关X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敞箱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明显缩短(P<0.01),静止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降低(P<0.01),中脑黑质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BFGF、p-PI3K、p-AKT、p-GSK-3β、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电针组相比,电针组敞箱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明显延长(P<0.01),静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P<0.05),BFGF、p-PI3K、p-AKT、p-GSK-3β、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P<0.0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可缓解PD小鼠运动障碍,减轻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FGF/GSK-3β通路有关。
李媛媛包小立汪瑶王彦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小分子药物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亲和度及热稳定性确定方法、抑制剂和用途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小分子药物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亲和度及热稳定性确定方法、抑制剂和用途。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CM5芯片进行芯片活化;根据芯片活化后CM5芯片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进行配体固定;对芯片活化后...
蔡宏李博尉李婷何明珠陈许晶赖成材江紫瑜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BO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湿润烫伤膏(MEBO)+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编号后分组,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治疗组(双号,30例)。对照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EBO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治疗组的93.33%(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高于治疗组,脱痂时间长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MEBO共同治疗,效果理想,可将瘢痕程度改善,减轻疼痛感。
杨惠妮陈立明宋珊梅淑清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湿润烫伤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胰腺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FGF5和FGF19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FGF5与FGF1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FGF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0%,其表达水平的中位数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FGF1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5%,同样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进一步的分析揭示,FGF5与FGF19的表达上调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较高的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FGF5与FGF19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与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它们可能在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显示出作为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梁梓宇陆才金潘志刚苏娟卢丽霞
关键词:胰腺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相关作者

李校堃
作品数:843被引量:2,495H指数:2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红花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油体 姜黄素
付小兵
作品数:1,082被引量:5,832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表皮干细胞 创面愈合 创伤 创面 创伤修复
哈小琴
作品数:303被引量:87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肝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重组腺病毒 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孙同柱
作品数:361被引量:2,54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增生性瘢痕 表皮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BFGF
吴祖泽
作品数:471被引量:2,221H指数:2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人胎肝 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