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84篇“ 细胞机制“的相关文章
冠心舒通胶囊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基于PI3K/AKT/mTOR通路防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冠心舒通胶囊不同浓度组。采用PI染色法(PI)和酶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评价模型。冠心舒通胶囊组采用梯度浓度对细胞进行预给药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酶标法测定LDH活性、CK-MB含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mRNA水平。结果:CCK-8法筛选出缺氧8、16 h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检测。PI染色4、8μg/ml冠心舒通胶囊组细胞活性在60%~75%;与模型组相比,经冠心舒通胶囊干预后H/R H9c2心肌细胞活性显著提升,而LDH活性、CK-MB含量降低,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降低。结论:冠心舒通胶囊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H9c2细胞损伤,对H/R造成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后亚芳刘园陆晨曦段婷婷任菲菲杜霞
关键词:冠心病冠心舒通胶囊H9C2心肌细胞心肌损伤
慢性间歇性低氧导致认知障碍的细胞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OSA特有的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和范围远超以往传统或经典的持续低氧模式,这种低氧模式发生在睡眠期间,缺氧与复氧的过程反复交替,且具有变化幅度大、低氧程度高、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类似的特点^([1])。因此,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是OSA的重要生理病理特征之一,是引起全身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且大脑是一个专性有氧器官,代谢需求高,没有储氧能力,对氧气供应的限制高度敏感,对缺氧或缺血性损伤高度敏感^([2])。临床上大约有27%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
黄惠嫦文依宁梁新梁新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间歇性低氧靶器官损害睡眠期间缺血性损伤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分子细胞机制与非编码RNA干预
2025年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临床过程。临床前动物模型的疾病机制研究可为心力衰竭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现按照病因对导致心肌损伤与负荷异常两大方面心力衰竭模型发生的分子细胞机制进行综述,并就新型非编码RNA对其干预进行阐述,为心力衰竭新型先进疗法产品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于冰郝春华刘杰张津溢王维亭
关键词: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非编码RNA
Mi-2β基因调节CD8+T细胞杀伤黑素细胞机制初探及手术切除晕痣的疗效分析
目的:晕痣与白癜风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一部分晕痣会发展成白癜风,所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晕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探究其发病机制也对白癜风的治疗及预后有着提示意义。CD8+T细胞作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
侯心怡
关键词:晕痣CD8+T细胞黑素细胞痣细胞
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细胞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024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视网膜并发症,全身危险因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均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是工作年龄人群首要的致盲性眼病。传统的测序方式解释了DR的病理机制,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具有局限性。近年来兴起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在单个细胞水平对mRNA进行转录组分析,可精准识别视网膜疾病中新的细胞亚型,鉴别罕见细胞,揭示细胞的异质性,有助于阐明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轨迹,深入探索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调控关系,为今后精准医疗提供指导。文章就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在DR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不同类型细胞在与DR相关的作用机制,以期更好的将scRNA-seq应用于DR的研究中,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从而助力DR相关研究的临床转化。
应嘉宁张艳艳易全勇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机制
细胞转录组结合空间转录组解析牛角发育的细胞机制
牛角是牛科动物的颅骨附属物,由外部坚硬的角质鞘和内部骨核构成,主要用于争斗和自我保护,在一些地区牛角被牧民视为神圣的物件,代表着力量和征服。然而,在现代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牛角常导致动物及饲养人员受伤,成为了制约养殖产业化...
闫茜茜
关键词:牛角细胞机制
触觉异常非神经元细胞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2024年
触觉是人体基本感觉之一,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触觉可转变为痛觉,引起机体产生感觉与情感的痛苦体验,这一改变称为触觉异常(paraesthesia)。触觉异常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神经机制涉及触觉神经传递全程,包括外周组织、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脊髓上结构等。外周和中枢部位的非神经元细胞参与痛觉异常的诱发和维持,并具有特殊的分子和神经机制,以非神经元细胞为靶点有望成为镇痛药物研发的新途径。
刘正文王嘉琪张昆龙王正梅杨依吴菲菲高枫袁华王亚云刘晓侠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背根神经节镇痛药物脊髓背角外周组织
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神经细胞机制的研究
A型流感病毒(IAV)是导致人和动物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能够迅速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传播,给世界各地的公众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流感病毒对机体的侵袭并不仅限于呼吸系统,某些感染了流感病毒的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神...
薛宁
关键词:A型流感病毒细胞凋亡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男性雄激素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雄激素是体内决定男性特征的最重要物质,其生理作用贯穿男性生命周期的全部生理活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心血管、男性生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雄激素主要通过结合雄激素受体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亦可转化为雌激素发挥部分作用,其主要途径是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及血脂代谢。生理量雄激素具有保护作用,其水平异常则表现损害作用。该文综述雄激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以期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邹和德陈文康赵家有
关键词:雄激素血管内皮细胞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电针缓解CIA小鼠骨侵蚀中免疫细胞机制
前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机制复杂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持续的炎症引发滑膜增生和过度的免疫细胞积聚,导致受累关节的重塑和软骨的破坏[1]。多种免疫细胞参与RA的发病机制[2],包括来自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
叶天申董时颖杜忠衡王潇驰
关键词:CIA骨侵蚀巨噬细胞数据分析

相关作者

肖敏
作品数:19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小鼠 细胞机制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受体底物
郭晓丽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EV71 SK-N-SH细胞 细胞机制 EV71感染 阻断剂
卞智萍
作品数:45被引量:27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 黄芪甲苷
郑清友
作品数:65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 保留膀胱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内灌注化疗 局限性前列腺癌
范我
作品数:88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I OCTREOTIDE 肿瘤 淋巴瘤细胞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