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06篇“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相关文章
- 中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存在发现晚、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手术切除仍然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大鼠肉瘤蛋白(Ras)/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蛋白(Raf)/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很多学者探索调控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在信号转导机制研究、靶向抑制剂筛选、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实验验证在胃癌的治疗中干预其信号传递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 赵颖异吕星谭雅兰韩永光
- 关键词:胃癌中药
- 酪氨酸蛋白激酶6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酪氨酸蛋白激酶6(protein tyrosine kinase 6,PTK6)是一种与Src家族密切相关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能够促进多种生长因子受体的致癌信号通过下游信号分子,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ERK信号通路被认为是经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TK6作为肿瘤的新靶点,可与下游ERK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TK6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与E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刘倩倩(综述)潘丰彦刘芳陈彻(审校)
- 关键词:肿瘤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扰PXMP4,在Huh7和MHCC97L细胞中过表达PXMP4,利用WB和qPCR法验证干扰/过表达效率。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或0、5、10和20μmol/L U0126处理对HCC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HCC组织中PXMP4呈高表达(P<0.05)。临床病理分析发现,PXMP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在HCC细胞中,干扰PXMP4后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进程(P<0.05);反之,过表达PXMP4后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及EMT进程(P<0.05)。此外,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U0126处理同样能够抑制HCC细胞EMT进程。结论:PXMP4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HCC细胞分化有关联,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
- 李巍徐梓山马柯张静雨胡晓云贺国洋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上皮间质转化
- 咳喘益肺补肾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体征的影响和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Jun N-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调控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咳喘益肺补肾汤对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症状体征的影响和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26例C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2组均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JNK、ERK1/2、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56/63),对照组总有效率73.02%(46/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咯痰、喘息、湿啰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O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JNK、磷酸化JNK(p-JNK)、ERK1/2、p-ERK1/2、p38MAPK、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67%(42/6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5.08%(41/63),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 施磊顾颖军
- 关键词:支气管炎
-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RA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该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中介导免疫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并与RA-FLS自噬关系密切。此外,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也具有相关性,但目前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的相关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同时,提出以RAF/MEK/ERK信号通路为靶点开展RA药物靶向研究,可能会推动RA治疗药物的发展,为治疗RA开辟新途径。
- 雷海桃王海东王金海李伟青苏小军年芳红杨静宁义菲田雪梅
- 关键词:MAP激酶信号系统关节炎类风湿滑膜细胞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失血性休克致肺损伤中趋化因子分泌和中性粒细胞募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HS)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改变及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HS 4 h组、HS 8 h组、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HS组和干预组采用股静脉插管定量失血建立模型,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在失血后20 min腹腔注射ERK蛋白磷酸化抑制剂司美替尼(Selumetinib)或等体积溶剂。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培养组、缺氧缺糖组(OGD)、Selumetinib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使用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评估和炎性细胞计数评估肺组织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趋化因子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ERK蛋白磷酸化水平。两组之间统计比较使用非配对t检验或Welch’s 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 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HS 8 h组大鼠中性粒细胞(105.58±14.73)显著多于Sham组(25.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6,P<0.05);HS 8 h组肺损伤评分[(0.682±0.089)分]显著高于Sham组[(0.175±0.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9,P<0.05)。HS 4 h和HS 8 h组肺组织的CXCL1浓度和CXCL2浓度显著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F=89.38,P<0.01;CXCL2:χ^(2)=15.158,P<0.01)。HS 4 h和HS 8 h组血清的CXCL1和CXCL2浓度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χ^(2)=14.000,P<0.01;CXCL2:χ^(2)=15.158,P<0.01)。OGD培养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2、4、6 h后,IL-8、CXCL1和CXCL2含量显著增多(IL-8:χ^(2)=21.60,P<0.01;CXCL1:F=341.043,P<0.01;CXCL2:χ^(2)=17.78,P<0.01),同时,ERK蛋白磷酸化水平逐渐显著增强(t=6.867,P<0.05),Selumetinib显著抑制A549细胞趋化因子IL-8(t=10.497,P<0.01)、CXCL1(t=10.631,P<0.01)和CXCL2(t=5.504,P<0.01)的分泌。动物实验中,Selumetinib抑制CXCL1/2分泌(P<0.01)和中性粒细胞浸润(t=9.731,P<0.01),减
- 李新新肖鹏叶菁菁李建强周伟尚文韬付学峥周培松王志伟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
- zeste同源物2的增强子和人类mutL同源物1通过激活丝裂原细胞外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调控神经胶质瘤的增殖
- 2024年
-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2的增强子(EZH2)和人类mutL同源物1(hMLH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靶向抑制EZH2和hMLH1和hMLH1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分析两组的增殖能力。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EZH2(7.97±0.14、6.00±0.18、6.24±0.11,t=83.80、47.18、83.55)和hMLH1(6.15±0.08、3.93±0.17、4.25±0.12,t=103.700、29.800、45.510)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87胶质瘤细胞的siRNA转染导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对照组(68.2±14.8),EZH2敲低组(33.5±13.1),hMLH1敲低组(43.1±10.0)。敲低EZH2和hMLH1表达后增强转染细胞凋亡(t=3.041、2.934,P<0.05)。沉默后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的比例下调,p-MEK(t=5.590、6.548,P<0.05)和p-ERK1的水平降低(t=10.730、9.260,P<0.05)。与单独转染EZH2-siRNA和hMLH1-siRNA比较,EZH2-siRNA和hMLH1-siRNA共转染的U-87细胞中,抑制作用增强(t=6.425、7.273,P<0.05)。结论:对EZH2和hMLH1的抑制可能通过激活MEK/ERK途径影响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和细胞死亡。
- 张红赟邢振义张风江董剑锋郑杰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增殖
- 白藜芦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
- 2025年
-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相关分泌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验证白藜芦醇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完成上述过程。方法:小鼠MC3T3-E1前成骨细胞分别用完全培养基、XMD8-9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激活剂)和白藜芦醇单独干预及XMD8-92+表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XMD8-92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蛋白,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以及成骨细胞分泌蛋白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荧光强度,使用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由细胞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确定。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的激活能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②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5μmol/L,24 h;③白藜芦醇可以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④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
- 牛永康冯志尉王耀斌刘众成向德剑梁晓远移植詹红伟耿彬夏亚一
- 关键词:白藜芦醇增殖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侵袭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是一种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Ras-Raf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的信号转导级联,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甚至侵袭作用。肺癌、肝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痫前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以及其疾病的转移和病情的进展,均与ERK1/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侵袭性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探索ERK1/2信号通路侵袭性在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根据近些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介绍ERK1/2信号通路侵袭性这一特性在各个疾病中所发挥的相关调控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启示。
- 葛新滢邵露露高雪林何荣霞
-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侵袭性肿瘤子痫前期
- 草地贪夜蛾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因克隆及对不同环境胁迫的响应
- 2023年
- 为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响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克隆草地贪夜蛾ERK基因,命名为SfERK,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分析SfERK基因在不同龄期、不同组织及A区段紫外辐射(ultraviolet-A radiation,UV-A)胁迫和低温、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SfERK(登录号:MZ061919)基因cDNA全长为2127 bp,开放阅读框为1212 bp,编码40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44.48 k D,等电点为6.3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fERK与鳞翅目昆虫ERK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发育表达模式表明SfERK在卵期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模式表明SfERK在成虫头部(去除触角和复眼)相对表达水平达最高。UV-A和低温胁迫均可诱导SfERK表达。UV-A胁迫下,雌雄成虫体内SfERK基因分别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显著上调,分别在120 min和30 min时的表达量最大;4℃低温胁迫下,雌雄成虫体内SfERK基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分别在120 min和90 min时达到峰值;36℃高温胁迫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体内SfERK基因在高温胁迫下均显著下调;雄成虫体内SfERK基因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在90 min时表达量最大。表明SfERK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响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李锦孟建玉周吕张长禹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