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4篇“ 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文章
- CD80、CD86及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与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重症化关系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CD80、CD86及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与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0例CVA6型HFMD患儿,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CD80、CD86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D80、CD86及IFN-γ、IL-4水平对CVA6型HFMD重症化的评估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A6型HFMD重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重症组CD80、CD86、IFN-γ、IL-4水平均高于普通组(P<0.05)。CD80、CD86、IFN-γ、IL-4水平及其联合检测评估重症CVA6型HFMD的AUC值分别为0.769、0.717、0.756、0.864、0.917,联合检测的AUC值和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是危险因素(P<0.05),发病至诊断时间≤3d、发热持续时间≤3d、WBC≤12×10^(9)/L、CD80低表达、IFN-γ低表达、IL-4低表达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CD80、CD86及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与CVA6型HFMD重症化有关,及早监测患儿CD80、CD86、IFN-γ、IL-4水平有利于了解其病情进展,指导医师治疗。
- 曲奎尧陈小桥
- 关键词:手足口病CD80CD86TH1/TH2细胞因子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EMbase、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发表的研究对象为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SOM患者与对照组、急性SOM患者与慢性SOM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2篇,包括821例SOM患者和655例健康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6和IFN-γ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SMD=1.83 pg/mL,95%CI:0.74~2.93,P=0.001;IL-6:SMD=0.38 pg/mL,95%CI:0.20~0.57,P<0.0001;IFN-γ:SMD=7.02 pg/mL,95%CI:3.08~10.97,P=0.0005)。此外,与急性SOM相比,慢性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浓度明显较高(IL-4:SMD=2.43 pg/mL,95%CI:1.51~3.35,P<0.00001;IFN-γ:SMD=2.94 pg/mL,95%CI:1.86~4.02,P<0.00001)。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与SO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SOM和评估其的病程发展的指标。
- 崔艳薛燕郭智勇顾春钰刘广平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细胞因子META分析
- 甲型流感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甲型流感病毒(IA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23年3月—2024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诊治IAV合并MP感染患儿240例,未发生肺炎者120例为无肺炎组,发生肺炎者120例参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分为重症感染组33例和轻度感染组87例。比较3组入院次日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6、IL-8、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α、IFN-γ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IL-6、IL-10、IL-4、IFN-γ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3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574~71.531,P均<0.05),NK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49,P=0.417)。重症感染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50.62%(47.17%,55.31%)]、CD4^(+)/CD8^(+)比值[0.83(0.63,1.75)]均低于轻度感染组[54.17%(50.65%,61.44%)、1.36(0.82,1.69)]和无肺炎组[67.17%(62.35%,73.35%)、1.38(1.09,1.73)](P<0.05),轻度感染组均低于无肺炎组(P<0.05);无肺炎组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23.24±6.49)%]低于轻度感染组[(25.32±7.65)%]和重症感染组[(28.77±7.54)%](P<0.05),轻度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574~69.080,P均<0.05),IL-5、IL-8、TNF-α、IFN-α、IL-17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2.626~6.832,P均>0.05)。重症感染组血清IL-4[3.46(2.37,4.31)ng/L]、IL-6[37.4(30.89,64.23)ng/L]、IL-10[32.44(19.69,52.86)ng/L]、IFN-γ[2.72(1.18,4.04)ng/L]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组[2.65(1.57,4.15)、19.57(5.19,37.78)、24.07(8.99,40.62)、2.50(1.53,4.22)ng/L]和无肺炎组[2.18
- 付书琴贾婉玉宋春兰李鹏成怡冰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炎性细胞因子自然杀伤细胞
- 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及外周血miR-155、Th17/Treg细胞因子变化
- 2025年
-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及外周血微小RNA-155(miR-155)、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同期80例复发性流产无生殖道感染患者为无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特征;比较两组外周血miR-155、Th17/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55、Th17/Treg、IL-10和IL-17对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68株(56.2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45株(37.1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8株(6.6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外周血miR-155、Th17/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155、Th17/Treg、IL-10和IL-17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909、0.877、0.869和0.994,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iR-155、Th17/Treg及其细胞因子表达对复发性流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 王珊李友云陈贝贝赵慧玲徐帅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病原菌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变化与精氨酸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精氨酸代谢在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luA滴鼻感染18月龄老年小鼠,于感染后第6天采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采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法分析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BALF中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对细胞因子与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FluA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剂量感染巨噬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精氨酸培养24 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qRT-PCR)和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luA感染组老年小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IL-1α、IL-6、IL-10、S100钙结合蛋白(recombinant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A9、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补体因子D的水平显著升高,精氨酸代谢通路中精氨酸、天冬氨酸、瓜氨酸、谷氨酸、鸟氨酸、脯氨酸、肌酸和肌氨酸水平上调,且大部分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与精氨酸相关代谢物呈显著正相关。FluA感染后加入精氨酸可以使巨噬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的水平升高。结论精氨酸可以降低FluA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提示其可能成为FluA感染引起的肺部重症炎症的潜在干预靶点。
- 周娟娟刘诗洋李雪杨欣欣杨俊连罗声栋陈威巍许文王福生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阴阳类证分型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ICH)及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方法 共纳入ICH患者60例,根据证型分为阴类证组19例(伴SAP 6例,不伴SAP 13例)及阳类证组41例(伴SAP 37例,不伴SAP 4例)。进行患者病情评分比较;采用液体芯片和ELISA检测ICH发病后0~3(T1)、4~7(T2)、8~14(T3)、15~25天(T4)四个时点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阴类证组比较,阳类证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SI)、脑出血临床分级评分(ICH-S)、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升高(P<0.05,P<0.01),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P<0.01)。ICH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88、IL-1受体拮抗剂(IL-1RA)、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MIP-1)β、IL-18、IL-5、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L-7、IL-12p7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α、IL-2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P<0.05)。阳类证患者在T1、T2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包括MIP-1α、MIP-β、IL-18、IL-17A、IL-31;早期升高的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IL-8;上述细胞因子在阴类证组的T1时点则水平降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的血清浓度不论是否合并SAP,在阴阳类证中均表现为T1升高,T2时点降低,最终T4低于基线状态的浓度。ICH合并SAP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IP-10、IL-1RA、MIP-1β、IL-18(P<0.05)。ICH合并SAP阳类证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在T1、T2浓度升高,包括:IP-10、MCP-1、IL-8、IL-17A、MIP-1α、MIP-1β、IL-31、干扰素γ(IFN-γ)、IL-1α、IL-21、IL-22。结论 IC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阴阳类证分型下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促炎反应是阳类证的基础。
- 赵海宁郑雁文罗杰莲崔菀真郭建文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清细胞因子中西医结合
- DR患者眼内液细胞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 2024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与持续高血糖相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潜在危害视力的视网膜微血管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损害视力,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DR的发生和发展涉及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炎症、神经退行性变等多种机制。房水和玻璃体液能直接反映眼球内环境的改变,对眼内病变的进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近年来,眼内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在DR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对病程进展的影响及治疗后的改变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DR患者眼内液中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半乳糖凝集素1、血管紧张素1(Ang1)、Ang2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的变化、糖尿病黄斑水肿和增生性DR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探寻DR新的、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潜在靶点,为改善DR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米雪景(综述)谷潇雅喻晓兵
- 关键词:房水玻璃体液个性化治疗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 2024年
- 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并均给予抗VEGF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情况的观察,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明确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和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治疗后,VEGF、TNF-ɑ、IL-6、血管生成因子A、B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之前,全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结果 均显示为P<0.05,表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给予VEGF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意义显著,可推广此治疗方法。
- 刘琪王乐怡王晓虹谢小东
- 关键词:血管病变细胞因子
- 耐药型癫痫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耐药型癫痫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耐药型癫痫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分为耐药型癫痫组(45例)、药物敏感型癫痫组(55例),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临床记忆量表(CMS)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评估患者整体智能、记忆功能和注意力,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耐药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指标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耐药型癫痫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MoCA评分、记忆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药型组MoCA评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敏感型组(P<0.05);(2)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外周血CD4+和CD8+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耐药型组外周血CD4+和CD8+百分比显著低于药物敏感型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药物敏感型组(P<0.05);(3)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细胞分布与耐药型癫痫患者Mo CA评分、MQ和DST评分间显著正相关,IL-1β与MoCA评分、MQ和DST评分间显著负相关,IL-6和TNF-α与MoCA评分和MQ显著负相关(P<0.05),CD8+细胞分布与耐药型癫痫患者MoCA评分、MQ和DST评分间以及IL-6和TNF-α与DS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4)预后不良的耐药型癫痫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结论:耐药型癫痫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并与患者�
- 陈晨杨璐戎国栋崔婷孙亚楠
- 关键词:癫痫耐药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2 mRNA表达与Th1/Th2/Th17细胞因子变化及预后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mRNA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细胞因子水平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MDR-TB患者、30例药物敏感性结核病(DS-TB)患者和30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测定3组外周血TLR2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的CD4细胞比例、T-bet^(+)CD4^(+)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IL)-4、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TB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PD^(+)组CD4细胞比例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DS-TB组和MDR-TB组,而PPD^(+)组IL-4、IL-17和TLR2 mRNA低于DS-TB组和MDR-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TB预后良好组CD4细胞比例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而IL-4、IL-17和TLR2 mRN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比例增加和IFN-γ水平升高是MDR-TB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IL-4、IL-17和TLR2 mRNA水平升高是MDR-T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中高表达TLR2 mRNA、IL-4及IL-17是MDR-T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的CD4细胞比例、IFN-γ是MDR-TB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监测外周血中TLR2 mRNA、IL-4、IL-17和IFN-γ水平对于判断MDR-TB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程小会唐铮李欣芹李飞李洁余雷林青
- 关键词:肺结核耐药性肺结核TOLL样受体2辅助性T细胞17
相关作者
- 张燕婉

- 作品数:27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无再流 通心络 预给药 细胞因子变化
- 康晟

- 作品数:29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通心络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无再流 预给药 细胞因子变化
- 田毅

- 作品数:78被引量:3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小型猪 无再流 通心络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后无再流
- 张海涛

- 作品数:155被引量:7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通心络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无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给药
- 叶珏

- 作品数:56被引量:3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无再流 通心络 预给药 细胞因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