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4篇“ 细根生产“的相关文章
增温对中亚热带三种树种生产量和死亡量的影响
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生产量和死亡量作为系最重要的生理生态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及植物-土壤之间的养分输送和物质循环。为揭示全球变暖对中亚热带三...
吴晨
关键词:中亚热带树种径级分布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生产与周转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21年
全球氮沉降普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作为森林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其对氮沉降的响应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氮沉降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生产与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导致了土壤酸化,保持了土壤养分以及改变了地下碳氮的分配格局。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菌与真菌比值的升高或者不变以及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或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呼吸、改变了固氮类群以及降低了土壤底物氮利用率,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土壤pH、土壤可利用养分以及施氮时间等因素高度相关。氮沉降可以促进或抑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土层深度、土壤p H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碳氮磷等限制元素显著相关。在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生物量普遍逐渐减少,周转表现为加快和变慢两种变化,分解呈现出由快到慢的转变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氮储量以及化学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明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及特性的内在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具有明显价值。
郭超王霖娇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细根生物量细根分解
植物生产和周转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9年
是植物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生产与周转对的寿命、分解和生物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文中系统阐述了生产和周转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的3种主要研究方法(钻法、内生长法和微管法),进一步分析生产和周转的影响因素,即除了受植物内在因子(构型、序和化学组成)的制约外,生产和周转还受到纬度、海拔、气候、土壤条件、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探讨了在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深入研究和系生态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胡琪娟王霖娇盛茂银
关键词:细根生产细根周转生物量
基于内生长法研究氮添加对水杉和杨树生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在森林生态系统地下养分循环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
吕红颖
关键词:氮沉降细根形态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龄林生产量的影响
为了揭示增温对杉木幼林生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了解亚热带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并为揭示全球环境变化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吸存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开展杉木幼龄林野外原位土壤增温试验...
陈望远
关键词:杉木幼龄林细根生产
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周转和碳归还对施氮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在河北塞罕坝樟子松林,设置对照样方、低氮(20 kg N/(hm^2·a))、中氮(50 kg N/(hm^2·a))和高氮(100kg N/(hm^2·a))添加4种处理,分0~10,10~20和20~30 cm共3个土层,系统地研究生产、周转、碳归还以及生产力(NPPfr)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比例对不同程度氮可获得性的响应,结论如下:1)生产力在低氮下增大,高氮下降低;生产力占NPP的比例则相反,在低氮下降低,中氮下升高;2)随氮浓度增大,生物量逐渐降低,周转率增大,碳归还先升(低、中氮)后降(高氮);3)施氮对生产力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无显著变化,施氮对周转率的影响在不同深度间则差异显著;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氮添加通过对土壤碳氮含量、p H的影响而改变生产力,通过对碳氮含量的影响改变周转率。
张江勇王娓曾辉
关键词:细根氮浓度周转率土壤深度
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地下部分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了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增温高氮6个处理,用微管法探讨试验第1年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产量(以每一年总出生数量作为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增温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氮添加、土壤增温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生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增温、径级、土壤增温和径级的交互作用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显著增加了0–1 mm径级生产量,表明小径级的吸收对于增温的响应更具有可塑性。(3)土壤增温、季节、土壤增温和季节的交互作用,以及土壤增温、氮添加和季节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生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春季,土壤增温、土壤增温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生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夏季,土壤增温、氮添加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生产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土壤增温、土层,以及土壤增温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仅对20–30 cm土层的生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促使向更深层土壤分布。由此可见:土壤增温促进了杉木幼苗生产,但其影响因径级、季节和土层而异;氮添加则对生产没有影响;土壤增温和氮添加仅在春季和夏季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史顺增熊德成邓飞冯建新许辰森钟波元陈云玉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杉木细根生产
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生产和生理生态性质的影响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地下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依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21世...
史顺增
关键词:细根生产杉木
三峡库区马尾松生产和周转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连续钻法、分解袋法、分室通量模型法计算三峡库区马尾松的年生产量和周转率,分析生产量和周转率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0.5、0.5~1和1~2 mm年均生物量分别为0.29、0.59、0.76 t·hm^(-2),生产量分别为0.13、0.49、0.37t·hm^(-2),年周转率分别为1.49、1.01、0.40 a^(-1).各影响因子对不同径级生产与周转的影响不同.土壤温度、土壤钙含量显著影响<0.5 mm生产量与周转,且土壤温度解释生产量和周转率32.8%和25.0%的变异,土壤钙含量解释65.6%和73.1%的变异;生物量与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分别解释<0.5、0.5~1和1~2 mm生产量41.0%、41.1%和54.5%的变异;P、K含量与<0.5 mm生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解释<0.5 mm生产量32.2%、39.2%的变异.<0.5 mm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温度、土壤钙含量是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王娜沈雅飞程瑞梅肖文发杨邵郭燕
关键词:马尾松细根
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CK)、土壤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土壤增温+隔离降水(WP)4个处理,用微管法探讨试验1a期间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产量(以出生数量表征)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总出生数量没有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则极显著。与CK相比,W总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总出生数量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季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季节、隔离降水×季节对出生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W处理春季出生数量显著增加,P处理秋季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夏季和冬季出生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径级的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径级存在显著影响;0—1 mm径级出生数量W处理显著高于CK,但WP处理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的3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仅在20—40 cm土层发现P处理出生数量显著高于CK。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杉木幼苗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还因不同的季节和径级而异。
冯建新熊德成邓飞史顺增许辰森钟波元陈云玉陈光水

相关作者

熊德成
作品数:133被引量:712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细根 增温 亚热带 中亚热带 杉木
王政权
作品数:128被引量:3,459H指数:3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水曲柳 落叶松 细根 空间异质性 水曲柳幼苗
程瑞梅
作品数:123被引量:2,089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消落带 马尾松 三峡库区消落带 多样性
姜红英
作品数:4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根管 细根生产 细根寿命 落叶松 细根
肖文发
作品数:449被引量:5,685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马尾松 消落带 马尾松林 土壤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