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9篇“ 细小病毒B19“的相关文章
移植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及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5年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重要的方法,但术后感染和排斥反应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移植术后的人细小病毒B19(B19V)感染案例呈上升趋势。B19V是一种无包膜病毒,主要通过上呼吸道途径感染,并对骨髓中的红细胞祖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亲嗜性,导致红细胞的裂解和血液学异常。B19V病毒血症之后,可能会进一步感染其他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在器官移植患者中,B19V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贫血,进而影响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移植后B19V感染的诊断及监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移植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如IgM和IgG抗体检测,在移植患者中往往不够可靠。相比之下,分子生物学检测,特别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诊断途径。然而,B19V的三种基因型在核酸水平上存在多样性,这可能造成某些基因型的漏检。因此,对移植后B19V感染的检测,需要联合使用不同检测技术,以提高B19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更精确的诊断方法,以加强移植后B19V感染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赵亚楠宋珍朱昱泽李擎天李惠卫蓓文黄洁雯秦娟秀李敏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调查和基因型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B19)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制定献血人群B19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2023年4~10月兰州地区5722例献血者样本进行B19 DNA筛查,同步酶联免疫法筛查B19 IgG和B19 IgM抗体383份,对B19 DNA阳性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和VP1序列测序,运用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兰州地区B19 DNA,IgG抗体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7/5722),25.59%(98/383)和0.26%(1/383),三者均呈阳性的样本占0.26%(1/383),仅B19 DNA阳性占0.52%(2/383),IgG抗体阳性占19.06%(73/383),二者均阳性占6.27%(24/383);病毒载量为4.24 IU/ml~5.67×10^(2) IU/ml,且所有样本均低于104 IU/ml。B19 DNA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5),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2);B19 IgG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77);B19 IgM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9)。以VP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表明,兰州地区的B19毒株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属于基因型1,且以基因型1b为主。结论兰州地区献血人群B19 DNA和IgM抗体阳性率低,病毒载量亦较低,输血感染B19的风险较小。而B19 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密切关注该地区B19感染情况,定期监测献血人群B19感染率,并追踪B19 DNA阳性献血者至受血者的情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吴康乐王玮蓉杨树龙冯惟萍潘登郭逸张支凤
关键词: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B19基因型
细小病毒B19抗体在不良妊娠中的筛查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孕前检查、孕后人细小病毒B19的抗体阳性情况及与胎儿生长受限、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孕前检查的育龄女性及早孕后细小病毒B19抗体(IgM和IgG)情况;以孕前检查女性为对照,比较分析B19V抗体阳性率在复发性自然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差异。结果 共有2 915例人员信息纳入本次回顾分析,根据怀孕情况,分为1 599例孕前检查女性,其中90例(5.63%)显示B19V抗体阳性;孕后检测该项目者1 316例,阳性143例为10.87%。整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B19V抗体阳性率增高。IgM型抗体相对较少,IgG型抗体相对较多。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分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阳性率为12.84%(38/2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阳性率为12.90%(12/9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细小病毒B19抗体阳性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有相关性,应加强育龄期女性细小病毒B19的筛查。
李翠段忠亮应春妹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胎儿生长受限复发性自然流产
兰州地区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25年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简称B19)的分子流行率和基因型,为监测本地献血人群的B19 DNA阳性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随机批次筛查2022年1—9月献血者标本7644份,筛查B19 DNA阳性标本23份,采用SPSS 22.0对B19 DNA阳性献血者从性别、年龄、献血动员方式、献血次数等特征进行分析,将B19 DNA反应性标本的VP1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运用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兰州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为0.30%,以女性、18~30岁、个人献血、初次献血为阳性人群特征,其基因型为基因亚型1a。结论兰州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较低,以基因亚型1a为主。建议不定期监测献血人群B19流行率,加强监控,提升血液质量和安全水平。
吴康乐杨树龙冯惟萍王玮蓉潘登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献血者基因型
警惕人细小病毒B19在全球多国突发对我国的影响
2025年
1975年,仅对人类致病的人细小病毒B19(B19V)被首次发现,但研究发现,千年之前它就已存在。由于文献记载的时限性,仅可查到其在某单位或某国家的暴发。至于B19V对人类的危害,普遍认为大多轻微,并常介绍典型表现及特征性疾病,而对非典型表现及其致残致死性认识不足。2024年初以来,在美国及欧洲十多个国家,陆续报道了B19V感染的突发,受累人群主要是儿童及孕妇,儿童死亡,孕妇流产,危害甚大。对非典型病例,因难以想到是B19V感染而延误诊断。本文扼要介绍了B19V的特性、表现的复杂性及非典型性、诊断标准、暴发期及长远应对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应对暴发并从根本上解决B19V感染提出建议。
黄高昇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非典型临床表现疫苗
细小病毒B19感染及其在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2025年
细小病毒B19(B19V)是一种以人类为已知唯一宿主的单链DNA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感染普遍。根据宿主的免疫状态不同,B19V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往往呈现出较大差异。皮疹、关节病及自身抗体产生等风湿病样表现是其常见表现之一,部分研究中B19V感染也被视作诱发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的触发和加重因素,逐步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通过对IMIDs合并B19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防治IMIDs患者B19V感染提供借鉴和思路,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
张昕悦梁沛璇胡紫薇张子云王颖董凌莉
关键词:人类细小病毒B19
一种快速定量检测人细小病毒B19的试剂盒、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人细小病毒B19的试剂盒、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B19引物探针混合液、B19酶混合液和B19PCR反应液;其中,所述B19PCR反应液包括PCR增强剂,所述PCR增强剂包括纳米材...
刘金超孙瑞珠陈林峰何胜祥
人类细小病毒B19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估
2025年
目的 该文主要对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人类细小病毒B19 (简称B19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等。通过对一批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实验设计和临床要求。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EP17-A中性能确认(建立)的方法,进行空白限(LoB)、检测限(LoD)的建立。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EP6-A的方法,建立试剂的线性范围;按照CLSI EP5-A2文件要求评估分析间(天间)变异和总不精密度。结果 该批试剂盒临床0值样本的LoB为0.1893。试剂盒临床标本的LoD为0.76。试剂盒的线性范围为4.74~256.93 AU/mL。检测限和线性满足对应文件指标要求。结论 与市面试剂盒对临床样本的检测表明,该新研发试剂盒可以胜任B19病毒的体外诊断用途。
于鹏鹤贾慧婕徐壮壮李世豪刘永香齐钦
关键词:试剂盒人类细小病毒B19体外诊断
温州地区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分析
2024年
细小病毒B19细小病毒细小病毒属一种单链、无包膜的规模最小的DNA病毒,其通常通过上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感染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的纯红细胞发育不全、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再生障碍性危象,胎儿贫血及死亡等,且该病毒对灭活或清除具有一定抗性,被认为是血液制品的一个危险因素[1-3]。
朱紫苗蔡淑锋刘燕飞林佩佩林碧
关键词: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感染ELISA实时荧光PCR
第507例——溶血性贫血、细小病毒B19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
2024年
患者男性,19岁,高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多次出现贫血,检测血细小病毒B19核酸阳性,随后出现冷凝集素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肝脏损害等)。在病毒感染和冷凝集素综合征治疗矛盾情况下充分给予支持治疗、应用补体抑制剂控制溶血、坚持抗病毒治疗,适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刘扬张晓辉曹乐清黄晓军莫晓冬
关键词:贫血溶血性细小病毒B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作者

蔡定邦
作品数:70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 聚合酶链反应 细小病毒B19 肾病综合征
陈享
作品数:33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聚合酶链反应 细小病毒B19 儿童 血清 病毒B
郭亮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细小病毒B19 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B 先天性唇腭裂畸形 巢式
成胜权
作品数:105被引量:516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细小病毒B19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 人细小病毒B19 基因转染
马文丽
作品数:550被引量:1,887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基因芯片 K562细胞 基因表达谱 基因表达 限制性显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