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9篇“ 组织间插植“的相关文章
- 一种宫颈癌组织间插植针重建方法、系统及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宫颈癌组织间插植针重建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超声图像,并对超声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针尖标注数据和针体标注数据;将针尖标注数据和针体标注数据输入目标针体分割模型,输出得到多个插植针分割...
- 祁振宇彭应林林裕达
- 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定位板、复位标签、定位柱、限位柱和阻尼片,定位板上设置有复位孔,复位标签与复位孔重合,定位柱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定位板上,定位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限位柱的第一...
- 姚阳刘睿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组件,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置入主体、第一限制件和第二限制件,置入主体用于放疗治疗时置入到患者的身体内,置入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施源器的安装,第二通道用...
- 刘睿姚阳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既往接受一线以上治疗方案后出现疾病进展,患者均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预后。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均接受了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方案治疗,患者平均治疗周期为(4.62±1.12)个,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2例(17.14%),疾病稳定45例(64.29%),疾病进展13例(18.57%),客观缓解率为17.14%,总有效率为81.43%。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中位OS为1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致命性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3~4级严重不良反应患者5例,占比7.14%。Log-rank检验结果为患者ECOG评分0~1分、C反应蛋白≤10 mg/mL、NLR≤5以及PD-L1表达阳性患者有更长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以及PD-L1表达量均是NSCLC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的综合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ECOG评分、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PD-L1表达均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卢俊秦娟邓佳秀张加勇刘建林潘荣强
- 关键词:组织间插植放疗生存期预后
-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邹育林朱思瑾谭嗣盟
-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放疗剂量学
-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难治性患者的“最后一把刀”
- 2024年
- 提到妇科放疗,比较广为人知的是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对于需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术后辅助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而言,体外照射±腔内后装放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还有一种放疗手段——三维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以下简称插植放疗),大部分患者乃至部分医师对其缺乏清晰的认知。插植放疗是什么?优势有哪些?哪些患者会用到插植放疗?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将在本文中一一解答。
- 柯桂好
- 关键词:近距离放疗体外照射根治性放疗组织间插植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放疗
-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短径为20 mm,中心适配宫腔管,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90%[(635.12±22.65)∶(635.80±25.84)cGy]、膀胱D_(2cm^(3))[(473.79±44.78)∶(463.55±66.43)cGy],直肠D_(2cm^(3))[(396.99±73.54)∶(408.00±73.94)cGy]及乙状结肠D_(2cm^(3))[(293.07±152.72)∶(311.31±135.77)cGy]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的HR-CTV D98%较高[(544.78±32.07)∶(536.78±32.04)cGy,P=0.007],直肠D1 cm3及D0.1 cm3较低[(438.62±69.65)∶(453.97±67.89)cGy,P=0.016;(519.46±70.67)∶(543.82±81.24)cGy,P=0.001]。两组的宫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6%∶83%,P>0.05)无差异。结论该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合理,与徒手插植疗效相当,靶区剂量覆盖符合临床需求,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其使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有望作为常规模板推广应用。
- 欧阳翼黄晓丹陈佛平伍海莹叶伟军陈锴李珺芸刘红英麦苗青顾慧宽林焕新曹新平
-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
- 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插植放疗治疗。;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一种多角度前列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模板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前列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模板,包括板体和若干填充插头,板体正面设有若干用于插设填充插头的插孔,填充插头内设有穿刺孔,穿刺孔平行于插孔的轴线设置或相对于插孔的轴线倾斜设置,板体上可同时插设具有...
- 张文学简建波王克强翟静陈杰常香云王鹏
- 无痛多通道3D模具引导的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无痛组织间插植联合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的剂量学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22年03月至2023年06月间收治的50例盆腔外照射后评估肿瘤退缩不良的和偏心性难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包括无痛多通道3D模具引导腔内/组织间插植(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治疗组和阴道卵圆体+宫腔管施源器(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治疗组。对于分类资料描述用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IC/ISBT组GTV-T_(res)体积、90%靶区所接受的处方剂量(D_(90))及100%处方剂量所包含靶区占整个靶区体积的百分比(V_(100))、HR-CTV体积、HR-CTV的D_(100)、D_(90)、V_(100)明显高于ICB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靶区所接受的处方剂量(D_(1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1 cm^(3)接受的剂量(D_(1 cm^(3)))、2 cm^(3)接受的剂量(D_(2 cm^(3)))两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IC/ISBT组操作时间比ICBT组延长,CT扫描次数、插植针数及出血量均比ICBT组增多(P<0.05),但经采用无痛技术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施源器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技术,采用全麻下的无痛操作,一方面保证肿瘤靶区的体积剂量学覆盖,同时未明显增加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感及依从性。
- 李凤虎向梅李杰慧洪卫梅烦胡丽丽杜燕军许聪凤刘雯
- 关键词:剂量学
相关作者
- 王铁君

- 作品数:107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宫颈癌 放射疗法 放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 刘忠山

- 作品数:27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局部晚期宫颈癌 CT引导 宫颈癌 剂量学
- 潘建基

- 作品数:413被引量:2,341H指数:23
-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鼻咽癌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 调强放疗
- 任晓俊

- 作品数:21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宫颈癌 CT引导 局部晚期宫颈癌
- 林霞

- 作品数:17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 剂量学 CT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