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篇“ 纺织类专业“的相关文章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纺织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4年
通过S大学纺织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纺织专业本科生整体上对专业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学生对师资队伍的评价最高,其次为实践环节,对于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服务的评价偏低。为了提升专业认同感,提出了重塑课程体系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和产教科教融合、创造良好学习和发展环境、建立有效的学生支持体系等对策,从而有助于纺织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
周毅关晋平陈廷
关键词:纺织类专业专业认同感本科生
高职院校纺织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
2024年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解决职业教育实践环节中“三高”“三难”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学校推进“三教”改革、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本文以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为其他纺织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柴文波姚平黄紫娟王正芳赵兵李沛赢
关键词:纺织专业实训基地
纺织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路径研究
2024年
随着时代发展,纺织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降低,纺织专业报考率逐年降低,很多学生是“被调剂”的,因此他们专业认同感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纺织人才的培养。本研究分析了纺织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从加大宣传力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实践、树立正确择业观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升纺织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参考。
孙婷婷吉良予
关键词:专业认同感
纺织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以青岛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为有效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单一、“本-硕”阶段培养模式缺少有效衔接、科研训练缺少项目依托、学科与平台资源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以青岛大学纺织专业为例,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路径。该体系以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作为双创教学主航道,以导师课题组、实验室为共研共创主阵地,以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互帮互促、创新成果共建共享、学业发展同向同行”为内涵,落实了对纺织专业人才四年不断线的进阶式培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春明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纺织类专业
基于项目驱动的纺织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提升路径与实践——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2024年
通过发挥创新竞赛体系、交流平台及产业学院的优势,对接专业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纺织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提升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实现课程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产品市场化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课程“两性一度”,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
徐小萍洪剑寒邹专勇
关键词:课程教学纺织类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纺织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功能整理”课程为例
2024年
为满足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对“功能整理”课程实施教学创新改革,重塑“三维度”教学目标,形成“九层次”教学要求,建立了“化难为易促理解、化教为导促思考、化静为动促创新、化虚为实促认同”的“四化四促”教学模式,建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带动深化课程“四度”,打造精课教学范式,探索纺织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帮助学生筑牢专业理论基础、健全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家国情怀意识、培养工程创新思维。
宋凯利王莉莉胡柳胡毅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课赛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以河北科技大学纺织专业为例
2024年
文章探讨河北科技大学纺织专业的“课赛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提升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该体系包括构建实践教学课程矩阵、以赛促教促学、产教研协同育人及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通过构建三阶递进课程矩阵,实现实践教学从基础到专业再到综合的层次递进;以竞赛为纽带,融合知识传授、实践内化和创新拓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依托实践平台开展项目式教学与研发,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采用多元全程评价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成效与教学质量。
刘兆麟陈明星李敏李敏
关键词:实践教学
职业本科背景下轻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4年
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中轻工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基于职业本科轻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的价值与现实困境,提出了应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探讨了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及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路径,以供参考。
曾慧婷付尽国
本科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以安徽工程大学纺织专业为例
2024年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底层逻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举措。为着力强化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成效,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为切入,运用IPA分析法剖析学院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出口导向,提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有效实现当前本科生个性化、精准化的分培养目标。
童超梅周晓宏陶旭晨
关键词: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模式
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24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来华留学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提高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重视教学工作,推动内涵发展;强化管理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完善保障措施,提升育人成效。以期对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吕烨尚阳阳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

相关作者

许磊
作品数:174被引量:174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真丝 整理剂 固色剂 数码印花 天然染料
周燕
作品数:60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丝素蛋白 职业教育 聚吡咯 纺织品 丝素
张雷
作品数:20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
研究主题:本科生导师制 网球 社会实践 纺织类专业 省属高校
马顺彬
作品数:201被引量:34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面料 起花 喷气织机 高职院校 织造工艺
李智
作品数:37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蚕丝 蚕丝织物 家蚕 改性 丝素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