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8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相关文章
兰州地区育龄期女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与纤溶酶原{1}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兰州市育龄期女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纤溶酶原{1}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的频率特征,指导围孕期妇女个性化用药。方法 通过荧光PCR技术,对兰州市1 836名育龄期女性进行MTHFR和PAI-1基因的遗传检测,分析MTHFR与PAI-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MTHFR两位点间连锁不平衡水平(LD),并和历年报道的各地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THFR 677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6.6%、48.5%、24.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9%、49.1%。MTHFR 1298基因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5%、26.5%、3.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7%、16.3%。PAI-1基因5G5G、5G4G、4G4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9%、47.9%、32.2%,5G、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9%、56.2%。单倍型分析共存在7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CT/AA(33.1%),其次分别为TT/AA(24.7%)、CT/AC(15.4%)、CC/AA(12.6%)、CC/AC(10.9%)、CC/CC(3.1%)、TT/AC(0.2%),无TT/CC、CT/CC组合。两位点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1,r~2=0.182)。MTHFR C677T/MTHFR A1298C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郑州、西安、珠海等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人群与反复流产人群PAI-1基因的纯合突变型4G4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州市育龄期女性MTHFR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具有地域特异性,PAI-1基因4G4G基因型是兰州地区育龄期女性反复流产的危险因素。
张颖李克晶柴晓静李娟李娟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反复流产
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1}、纤溶酶原{1}抑制剂-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1}(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1}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休克组(n=45)与休克组(n=15),并根据休克组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n=11)与死亡组(n=4)。比较非休克组与休克组、死亡组与存活组D-D、t-PA、PAI-1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D-D、t-PA、PAI-1水平、血功能指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休克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非休克组,TT、PT、APTT均长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T、PT、APTT均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D-D、t-PA、PAI-1水平及TT、PT、APTT、血清Fg水平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Fg水平及SOFA、APACHEⅡ评分高及PT、APTT长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D、t-PA、PAI-1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可作为脓毒性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定的参考依据。
曾令泉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凝血功能脓毒症
纤溶酶原{1}抑制剂-1在胎盘源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
2023年
纤溶酶原{1}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胎盘组织、蜕膜等妊娠组织中高表达,与胎盘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盘滋养细胞的PAI-1水平受到各种激素、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遗传性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共同调控。PAI-1除了抑制纤维溶解、促进止血、预防母胎界面出血的作用外,还可能发挥着阻止细胞外基质降解、降低滋养细胞迁移或侵袭能力、调控细胞衰老的作用。本文就PAI-1的调控因素及其在胎盘源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进行探讨。
温惠婷黎静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血浆纤溶酶原{1}抑制剂-1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在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探究血浆纤溶酶原{1}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抑制剂对血浆活性PAI-1含量以及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60只,并随机分为PAI-1抑制剂组、PAI-1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PAI-1抑制剂组大鼠在术后6 h腹腔注射PAI-1抑制剂毛两面针素(1 mg/kg)并在之后予以PAI-1抑制剂Tiplaxtinin灌胃4周[2 mg/(kg·d)]。PAI-1组大鼠在术后6 h开始每3 d给予1次外源性PAI-1(2.5 nmol/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应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6 h、12 h、24 h和4周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活性PAI-1含量;实验结束时取各组大鼠右侧股骨头,采用显微CT和HE染色检查评估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PAI-1抑制剂组使用PAI-1抑制剂后2只大鼠出现术后出血,空白对照组1只大鼠术后出现感染死亡。与术前相比,空白对照组和PAI-1抑制剂组术后6 h血浆活性PAI-1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血浆活性PAI-1含量显著下降(P<0.01);PAI-1组血浆活性PAI-1含量在术后6 h亦明显升高(P<0.01),但后期血浆活性PAI-1含量无显著降低趋势(P>0.05);术前与术后6 h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PAI-1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及术后4周时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显著降低,PAI-1组显著升高(P<0.01);与PAI-1抑制剂组相比,PAI-1组在术后12 h、24 h及术后4周时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股骨头坏死评价指标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显著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组织面积显著降低(P<0.05),PAI-1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组织面积显著升高(P<0.05
高扬董海鹏王文娟刘峰刘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1}-纤溶酶原{1}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1}-纤溶酶原{1}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何龙平宋景春彭恩兰钟林翠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窦建林
关键词:热衰竭热射病血栓调节蛋白
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剂-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升高有助于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对SAP并发胰腺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2例SAP患者,根据发病2周后是否并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次日血清中PAI-1、MC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AI-1、MCP-1水平对SAP并发胰腺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P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住院天数较长,死亡率、手术率、血清PAI-1水平及MCP-1水平较高(P均<0.05);ROC显示,血清PAI-1、MCP-1水平单独诊断SAP并发胰腺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760,二者联合诊断SAP并发胰腺感染的AUC为0.845(95%CI:0.773~0.917),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00%、76.10%。Logistic分析显示,PAI-1、MCP-1是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S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血清PAI-1、MCP-1水平上升,PAI-1联合MCP-1有助于SAP并发胰腺感染早期诊断。
李新强阎春英宗媛宗伟张怡李博玲牛丹荆成桥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胰腺感染
纤溶酶原{1}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联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1}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8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医院新生儿科健康足月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通过血培养确定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病原菌种进行鉴定;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和一代测序法检测PAI基因rs179976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98例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新生儿共检出革兰阳性菌84例,占85.71%,革兰阴性菌14例,占比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为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病例组4G/5G位点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G/4G、5G/5G基因型及4G、5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革兰阴性菌感染与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新生儿PAI基因4G/5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AI-1基因多态性CRP、IL-6、AT-Ⅲ、DD及PLT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5G型败血症患儿CRP、IL-6、DD水平高于其他两组,AT-Ⅲ、PLT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基因rs1799768位点4G/5G基因型显著增加新生儿败血症风险,但与感染病原类型无关,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纤溶系统有关。
祁宏亮李莎莎武彦秋赵宏伟白雪周启立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新生儿败血症凝血功能
纤溶酶原{1}抑制剂-1、血栓调节蛋白与纤溶蛋白C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剂-1(PAI-1)、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纤溶蛋白C(PC)水平的变化,进...
雷建尧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栓调节蛋白
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纤溶酶原{1}-纤溶酶原{1}抑制剂-1复合物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析
2022年
目的:探析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纤溶酶原{1}-纤溶酶原{1}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诊治的66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内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与死亡组20例,对其各项基础临床资料及外周血TAT、sTM、t-PAI-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各感染发生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5、2.787、3.318、0.121;t=0.663、0.919,P>0.05),死亡组患者病情程度较存活组更严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于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1.413、3.052、4.823;χ^(2)=16.659,P<0.05)。死亡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TAT、sTM、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9.60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AT、sTM、t-PAI-C与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AT、sTM、t-PAI-C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TAT、血栓调节蛋白、t-PAI-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炎症反应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检测及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李一璞
关键词: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剂-1与谵妄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剂-1(PAI-1)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脓毒性休克患者156例,依据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64)和非谵妄组(n=92),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谵妄发生率为41.0%。谵妄组患者年龄、脑血管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比例、SOFA评分、血清IL-6和PAI-1水平及28 d病死率高于非谵妄组,ICU停留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血清IL-6水平及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_(s)=0.297,P<0.001;r_(s)=0.2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I-1水平升高(OR=1.011,95%CI 1.005~1.017,P<0.001)、IL-6水平升高(OR=1.005,95%CI 1.003~1.007,P=0.001)、高SOFA评分(OR=1.299,95%CI 1.095~1.542,P=0.003)、机械通气(OR=2.181,95%CI 1.011~3.351,P=0.037)及脑血管疾病(OR=1.703,95%CI 1.023~2.383,P=0.023)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I-1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IL-6及SOFA评分(0.831 vs.0.733,Z=1.987,P=0.047;0.831 vs.0.702,Z=2.547,P=0.011)。血清PAI-1截断值为264.5μg/L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1.5%。结论血清PAI-1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密切相关,对谵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杨妹邢柏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谵妄

相关作者

叶平
作品数:563被引量:3,89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脂异常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谢渭芬
作品数:352被引量:2,932H指数:2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腹水
陈弹
作品数:138被引量:460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导管射频消融 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导管
林勇
作品数:96被引量:644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基因调控 细胞核因子 基因治疗 重组腺病毒
刘志华
作品数:363被引量:1,050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家兔 心室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