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 篇“ 红细胞损伤 “的相关文章
多环芳烃暴露致红细胞 损伤 生物暴露限值基准剂量分析 2023年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非职业人群长期多环芳烃暴露血液系统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为进一步完善多环芳烃健康损害效应评估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山西省某焦化厂下风向常住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以基线收集的信息为对照组。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为暴露生物标志物,红细胞 指标异常率为效应指标,运用贝叶斯基准剂量软件计算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及其下限。结果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以萘和芴为主。2-OHFlu和1-OHPhe末年检测浓度均高于基线检测浓度(P<0.05)。随着暴露年限延长,末年红细胞 异常率高于基线红细胞 异常率(P均<0.05)。此外,红细胞 异常率随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卡方趋势性检验有意义(P均<0.05)。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值分别为0.67μmol/mol Cr、0.82μmol/mol Cr、1.40μmol/mol Cr、0.78μmol/mol Cr,其中有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2-OHNaP的基准剂量值为0.23μmol/mol Cr,无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为1.44μmol/mol Cr。结论尿中多环芳烃代谢浓度与红细胞 指标损伤 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长年多环芳烃暴露可导致人体血液系统损伤 。提示可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少一般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接触。 王青青 崔靖 彭雯洁 张婷 袁苗 庞琳 周小林 余红梅关键词:多环芳烃 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抗氧化能力与红细胞 损伤 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与观察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抗氧化能力与红细胞 损伤 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80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血输血,研究组采用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7 d的抗氧化能力指标(血清SOD、MDA、TAC、CAT),术前及术后12、24 h的红细胞 损伤 指标(NO、ATP)和血乳酸指标(aLac及vLac)。结果:术前,两组SOD、MDA、TAC、C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观察组SOD、MDA、TAC、CA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总NO、A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总NO、AT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Lac、v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aLac、vL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提高骨科手术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红细胞 损伤 ,降低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喻斌关键词:自体血回输 骨科手术 抗氧化能力 红细胞损伤 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加速度暴露大鼠红细胞 损伤 的保护作用 2021年 背景 研究加速度状态下的红细胞 ,在经低压缺氧预干预时,其病理生理的变化情况。目的:阐述红细胞 在高空加速度状态下造成损伤 的机制,以及低压低氧预干预措施对其潜在的保护机理。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如下3组(n=8),C组:空白对照组;HHP+10Gz组:先将大鼠实施低压低氧预干预,再暴露于10Gz加速度状态之下;10Gz组:直接将大鼠暴露于10Gz加速度状态下。按照上述要求分组并处理后,检测大鼠红细胞 内SOD、MDA、CAT、GSH-PX、GSH以及NO、NO2-、NO3-、eNOS、iNOS的变化。结果:超氧化物岐化酶(SOD):HHP+10Gz组和10Gz组均小于C组,其中HHP+10Gz组大于10Gz组;丙二醛(MDA):HHP+10Gz组和10Gz组均大于C组,其中10Gz组大于HHP+10Gz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均为:10Gz组既小于C组又小于 HHP+10Gz组;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均为:C组小于HHP+10Gz组和10Gz组,其中HHP+10Gz组小于10Gz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均为:10Gz组大于C组和HHP+10Gz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度处理会导致红细胞 氧化破坏,而低压缺氧预干预能抑制这一损伤 因而具有保护效应,其涉及机制可能有:促进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激活、降低氧化应激对NOS的反应从而抑制NO的过量生成。 田冶 吉顺攀 陶天柱 叶博 温黎圆关键词:加速度 低压缺氧 红细胞 抗氧化 一氧化氮 体外循环与红细胞 损伤 被引量:10 2019年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一种非生理模式,当血液暴露在“异物表面”或非生理性条件下(机械应力、高温/低温、湍流、气穴等现象)会发生血细胞 损伤 ,最明显的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RBCs)损伤 表现为立即或者延迟性“溶血”. 邓丽 刘宏宇关键词:体外循环 红细胞 溶血 心肺转流系统 连续流血泵红细胞 损伤 评价方法 本标准给出了连续流血泵红细胞损伤评价的具体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心肺转流系统中连续流血泵(标称为5L/min以上)红细胞损伤的评价。储血器内预充MAP溶液对患者自体回收血红细胞 损伤 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在血液回收过程中在储血器内预充MAP溶液的效果。方法取120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自体回收血样,随机分为3组,M1组与M2组分别预充MAP溶液100 m L、200 m L,N组预充生理盐水10 m L,计算在不同时点时洗涤血中FHb浓度及溶液中红细胞 的溶血率。结果与T_0相比,N组FHb浓度T_1、T_2时升高(P<0.05),M1组于T2时显著升高(P<0.05),M2组各时点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T2时,M2组FHb浓度显著低于N组、M1组(P<0.05);与N组比较,在Na Cl浓度为0.48%~0.60%时,M1组、M2组洗涤红细胞 溶血率显著降低(P<0.05),M1组、M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储血器内预充200 m L MAP溶液相比于100 m L MAP溶液,能显著减轻回收过程中红细胞 的溶血,减轻红细胞 损伤 。 王笑石 胡萌萌关键词:红细胞损伤 MAP 沙蜇毒素致红细胞 损伤 的机制初步探究 研究目的: 研究沙蜇毒素致红细胞 损伤 (溶血活性)的机制,评估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沙蜇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沙蜇自溶法,从沙蜇中分离刺丝囊细胞 ,利用超声波细胞 破碎法提取刺丝囊细胞 中的毒素,以牛血清白蛋... 许璐璐关键词:红细胞损伤 维生素C 溶血活性 胆固醇代谢与造血干细胞 的增殖分化和短时高温致红细胞 损伤 的探讨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细胞 胆固醇代谢与造血干细胞 的增殖分化研究,第二部分是短时高温致红细胞 损伤 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通过pLKO.1-NPC1/NPC2 shRNA重组慢病毒感染EML(erythroidmy... 李晶关键词:红细胞损伤 胆固醇代谢 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化 不同浓度溴化镁酞菁光敏剂与红细胞 损伤 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光敏剂剂量与红细胞 溶血率及形态学的相关性研究,为溴化镁酞菁光敏剂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提供安全性依据。 方法:将光敏剂溴化镁酞菁加入2%的红细胞 悬液中,经单波长660nm红 光光照后,孵育24小时测定红细胞 溶血率。实... 田木华关键词:红细胞 溶血率 形态学 边界振动流场对单个红细胞 损伤 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现有的外磁驱动植入式轴流血泵,由于植入环境、受驱动力不均匀等因素会产生振动。本文通过对单个红细胞 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单个红细胞 在边界振动流场中的变形与受力,并与红细胞 在血泵中遭受机械损伤 的机制相结合,研究边界振动流场对红细胞 损伤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界振动流场中红细胞 的形状变化情况、受力状况和周围速度场等因素均会导致红细胞 损伤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本文期待可为改善血泵的溶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云忠 向闯 蔡超 徐军瑞关键词:红细胞
相关作者
袁涛 作品数:77 被引量:290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隐性失血 游离脂肪酸 骨盆 全髋关节置换术 脊柱 张善通 作品数:107 被引量:223 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胸心外科 研究主题:儿童 体外循环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小儿 贾兵 作品数:43 被引量:91 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儿童 小儿 陈芳 作品数:32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滚压泵 体外循环 转流 热解碳 血红蛋白测定 刘利红 作品数:39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红细胞变形性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