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7篇“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相关文章
基于光镊技术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受伤后失血休克的处理原则是尽早输血治疗防止凝血因子的稀释而不能正常凝结。输血中所需的红细胞,除了捐献者新鲜的血液外,大多来自血库低温存储的库存血。无论是低温储存还是冻存,红细胞的储存损伤使得红细胞质量退化,细胞老化,在临...
杨霄
关键词:红细胞
一氧化氮调控力竭运动诱导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的变形能力对于保障其氧运输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力竭运动导致机体缺氧,出现氧化应激反应,机体氧化还原失稳态,RBC膜结构被破坏。血蛋白(hemoglobin,Hb)也将被氧化成高铁血蛋白(methemoglobin,MetHb),与RBC膜骨架蛋白交联并最终引起RBC变形能力下降。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不仅能够作为内皮舒张因子参与调节机体血流稳态,近年来还发现NO具有调控RBC变形能力的功能。该文以NO调控RBC膜的氧化损伤反应为切入点,梳理NO调控力竭运动诱导的RBC变形能力下降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促进力竭运动后机体氧运输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漆秦可王丹李宗祥刘燕中蓝林飞刘一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红细胞变形能力力竭运动
七氟烷麻醉对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研究七氟烷麻醉对不同年龄组大鼠的影响,观察麻醉影响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组织和器官灌注退化相关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根据年龄分为两组,每一组又分为两个亚组。第一组是幼年对照组(n=5),第二组是使用七氟烷治疗的幼年组(n=5),第三组是老年对照组(n=5),最后一组是使用七氟烷治疗的老年组(n=5)。用2%的七氟烷给大鼠吸入1小时。用激光衍射仪(Myrenne Rheodyne SSD)测定红细胞的可变形能力指标。结果: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标在老年组有明显的变化(P=0.028),在幼年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对比幼年和老年对照组,可变形性指标在老年组更高一些(P<0.001),在使用七氟烷的幼年和老年组中没有明显不同。与对照组相比,挥发性麻醉剂七氟烷削弱了老年大鼠红细胞的可变形能力,然而对幼年组并没有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幼红细胞的灵活性导致它们对环境变化的耐受。结论:七氟烷等吸入麻醉剂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更严重的问题,在手术中更应该认真地检查他们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逄明智王庆东王东伟
关键词:七氟烷红细胞变形能力麻醉
丹参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HP-2000型磁板测量仪检测不同质量分数丹参注射液内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强弱。方法:选择住院脑梗死男性患者32例,空腹抽血4 m L,以3.8 g/L枸橼酸钠抗凝(比例1∶9),1 500 r/min离心5 min后用等渗磷酸盐洗涤红细胞2次,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释释成血球比值为10%的悬浮液备用。取该悬浮液1 m L,分别加入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2 m L中,置于37.5℃的恒温水浴箱内孵化1 h,作为实验组。另以等渗的生理盐水2 m L加10%的红细胞悬液1 m L作为对照组,也孵化1 h。取上述各组少许红细胞悬液置于磁板测量仪下观察,照相,以HP-2000型磁板测量仪测量红细胞长、短轴,计算比值(L/W)。结果:与对照组对比,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组的红细胞L/W比值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丹参注射液4个剂量组中,以丹参注射液10 mg/L组红细胞L/W比值最高。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以10 mg/L作用最强。
王士旗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能力
HiHiLo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安静及定量负荷运动后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4周HiHiLo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安静及定量负荷后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影响,探讨HiHiLo提高有氧能力的可能机制。对象和方法:8名国家跆拳道女子运动员,在模拟海拔2 500 m的低氧环境下HiHiLo4周。观察HiHiLo前、3 d、4周后安静状态及定量负荷后血液流变性、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4周HiHiLo后,4 000 m跑和PWC170成绩有显著提高(P<0.01);安静状态下,各切变率血液粘度显著低于HiHiLo前,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提高;定量负荷后,HiHiLo4周后,高、中、低切变率下,只有低切的血液粘度显著低于HiHiLo前(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高于HiHiLo前(P<0.05)。急性低氧(3d),各指标与HiHiLo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周HiHiLo能够显著提高受试者的运动能力。HiHiLo4周后,安静状态下血液流变学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定量负荷后,低切变率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适应性改善有利于微循环的有效灌注。血液流变性的适应性改变可能是HiHiLo提高运动能力的机制之一。急性低氧暴露不能改善血液流变性。
孙杨熊开宇胡扬
关键词:HIHILO血液流变性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
高原健康人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海拔性变化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红细胞滤过指数在不同海拔的变化,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海拔性变化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西宁2 260m A组、刚察县3 300m B组、甘德县4 800m C组)320例健康人检测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一氧化氮(NO)和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健康人HIF-1α水平和EFI上升,而i NOS和NO随之降低;甘德组HIF-1α水平(7.65±1.36)μg/L明显高于刚察组(5.39±1.02)μg/L和西宁组(4.18±1.14)μg/L(均P<0.01),刚察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西宁组;甘德组血清i NOS和NO(5.86±1.43)μmol/L、(38.53±4.23)μmol/L明显低于刚察组(9.44±2.13)μmol/L、(47.85±3.77)μmol/L和西宁组(12.23±2.07)μmol/L、(59.23±4.01)μmol/L(均P<0.01),同时刚察组i NOS和NO水平明显低于西宁组(P<0.01);EFI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西宁组:(4.67±0.49)μmol/L、刚察组:(7.05±1.51)μmol/L、甘德组:(11.45±1.78)μmol/L],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EFI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 NOS和NO呈负相关。结论:HIF-1α、i NOS和NO海拔差异性的形成在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海拔高度升高机体i NOS和NO水平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降低是导致海拔差异健康人红细胞变形异常加重的中心环节。
马秀花张鑫生郗爱旗廖宝霞李国峰
关键词:海拔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高原健康人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海拔性变化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了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红细胞滤过指数在不同海拔的变化,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海拔性变化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西宁...
郗爱旗李国峰张鑫生廖宝霞黄郁玲
关键词:高原健康人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文献传递
运动性贫血发生中红细胞变形能力与一氧化氮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运动性贫血发生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的变化,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NO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运动性贫血组(A组),A组进行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测定两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NO含量和血浆EPO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A组大鼠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显著降低,红细胞NO含量显著降低,且红细胞DImax与红细胞NO含量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6,P<0.05)。两组间血浆EPO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运动性贫血发生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及NO含量降低,而EPO含量并无显著变化;红细胞NO含量降低引起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可能是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之一。
林宇峰韦军何建伟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NOEPO
站姿振动训练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沉降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站姿振动和传统力量训练后,血液红细胞的变化特征和生理学机制。方法:运动训练专业21名志愿者,在站姿振动或传统训练条件下,负重深蹲训练12周,测试血液红细胞特性四次。结果:实验组的血沉K值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电泳时间明显延长,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站姿振动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能力降低,其中高频低振幅振动的影响更早、更明显。建议:应科学选择振动训练参数和提高医务监督能力
徐树礼张雪临闫之朴
关键词:红细胞医务监督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实验组,根据糖化血蛋白水平分为≤6.5%、6.5%~8.5%、≥8.5%三组;选取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测定不同糖化血蛋白水平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以红细胞变形指数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蛋白〉6.5%时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随着糖化血蛋白的升高逐步降低(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随着糖化血蛋白的升高逐步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在糖化血蛋白>6.5%时开始下降,并随着糖化血蛋白的升高逐步降低.
王丽娜周慧敏穆立芹张庆富杨爱格刘璠
关键词:2型糖尿病红细胞变形能力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变形指数

相关作者

刘成玉
作品数:278被引量:1,527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红细胞变形能力 冠状动脉疾病 教学改革 白细胞 冠心病病人
谭润鸾
作品数:67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红细胞变形能力 红细胞 白细胞变形能力 粘附功能 白细胞
曲彦
作品数:157被引量:695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热休克蛋白70 红细胞变形能力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外源性
郗爱旗
作品数:155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藏药 红细胞增多症 益欣康泰胶囊 充血性 红细胞变形能力
王学德
作品数:47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甲襞微循环 红细胞变形能力 红细胞变形性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