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篇“ 紫色水稻土“的相关文章
高温条件对不同耕作模式紫色水稻水、热、盐的影响
2024年
近年来,西南地区高温天气频发,高温带来稻田壤温度的升高,进而带来稻田生境的改变。为了探究高温条件对紫色水稻壤水、热、盐的影响,以及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对高温的应对策略,选取垄作(RT)、水旱平作(CT)、冬水田(FPF)3种耕作模式,针对不同耕作模式下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4个层的壤温度、壤含水率和壤电导率进行了连续两年(2021-2022年)的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3种耕作模式0~40 cm层的壤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壤含水率与壤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温条件下,3种耕作模式壤温度与壤含水率在4个层中均差异显著(P<0.05),壤温度与壤含水率均为RT>FPF>CT,壤电导率为CT>FPF>RT。常温与高温条件下,3种耕作模式的壤温度与电导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温会导致壤温度,壤电导率和壤含水率耦合关系的改变。高温条件下,垄作稻田的壤含水率最高,壤电导率最低,体现了对高温条件更好的适应性。
尹仲毅马黎华李兆磊冯桦蒋先军
关键词:垄作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
长期不同定位施肥紫色水稻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陈倩
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紫色水稻不同形态钾演变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近年来紫色水稻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深刻影响了壤钾素的赋存形态和动态平衡。厘清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紫色水稻不同形态钾演变特征的影响,对紫色水稻区钾肥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紫色水稻在撂荒、旱作和改为鱼塘后壤不同形态钾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利用方式改变后,壤水溶性钾与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撂荒和旱作均会降低壤水溶性钾含量,改为鱼塘后能提升壤水溶性钾含量。3种地利用方式均能提升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提升幅度和提升速率为旱作>撂荒>养鱼。紫色水稻改为鱼塘5 a后或撂荒12 a后壤不同形态钾之间可以达到大致的平衡,而旱作20 a后壤不同形态钾之间仍未达到大致的平衡。紫色水稻利用方式改变后壤黏粒含量和黏粒矿物的动态变化与壤中的钾平衡有关。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壤有机质(SOM)损失可能会影响壤钾的赋存形态和动态平衡,进而引起壤黏粒的富集和黏粒矿物的变化,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李秀芝胡聪月杨帆韩光中
关键词:紫色水稻土土地利用方式
长期施肥对紫色水稻有机质结构组成及其稳定组分的影响
刘娅君
烟稻复种连作年限对紫色水稻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烟稻复种连作年限对紫色水稻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方紫色丘陵区未植烟且稻稻连作5 a及以上的紫色水稻为对照(CK),以研究区烟稻复种连作的紫色水稻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年限(0~5 a、5~10 a、10~15 a、15~20 a、>20 a)对紫色水稻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索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紫色水稻烟稻复种连作0~5 a和5~10 a,>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分别降低26.71%和24.35%;烟稻复种连作0~5 a的壤团聚体质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降低19.33%和30.64%,烟稻复种连作5~10 a的MWD、GMD分别显著降低20.17%和34.04%,分形维数显著升高,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壤有机质、全氮、全磷、1~2 mm的石砾和<0.002 mm的黏粒含量是影响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壤有机质、全磷、1~2 mm石砾及<0.002 mm黏粒含量的变化,引起了>5 mm团聚体的形成或破坏,从而导致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综上,烟稻复种连作对紫色水稻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影响主要集中在复种连作0~5 a和5~10 a壤上,需重视该烟稻复种连作年限段的壤结构培育和壤质量保育。
陆峰廖超林刘峰峰肖志鹏龙飞向鹏华唐剑宁肖孟宇张永革单雪华
关键词:紫色水稻土连作年限土壤团聚体
长期施肥下不同肥力紫色水稻氮磷活化能力
2022年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pH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壤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36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壤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度的演变特征,分析壤pH、有机碳与氮磷活化度的关系。【结果】MF和HF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LF壤。LF壤全氮、全磷含量基本稳定,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含量略有降低,MF和HF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LF、MF、HF壤全氮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5.5、14.2、17.0 mg/kg,碱解氮年增量为0.40、1.05、1.32 mg/kg,全磷年增量为0.8、17.1、18.0 mg/kg,有效磷年增量为-0.03、2.05、1.85 mg/kg。MF和HF壤氮磷活化度比LF壤提高8.15%~428.77%;氮活化度与pH和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磷活化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年施N 240 kg/hm^(2)、P_(2)O_(5) 120 kg/hm^(2),氮含量于13年后、磷含量于9年后达到饱和。【结论】氮磷钾平衡施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西南丘陵区水稻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樊红柱秦鱼生郭松陈庆瑞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氮磷
酸性紫色水稻颗粒有机质对镉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2
2020年
采集典型的酸性紫色水稻(APPS),从中分离出颗粒有机质(POM),通过批量试验研究POM及其来源壤Cd2+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及吸附前后镉的形态变化的测定,研究了POM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OM对Cd2+的亲和力远高于其来源壤.POM及壤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最优模型均为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其中对POM,以Freundlich方程更优,表明POM对Cd2+的吸附属于多分子层的非均质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Gθ均小于0、△Hθ和△Sθ均大于0,表明吸附属于自发吸热过程.根据△Hθ值及解吸试验判定POM对Cd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壤对Cd2+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平衡后,壤中可交换态镉比例提高,而POM中交换态和络合态镉比例增加.综上及吸附前后POM的表征结果说明,POM对Cd2+的吸附机制包括含氧官能团的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键、沉淀作用和静电吸附.
张兰萍闵文豪范志强赵秀兰魏世强
关键词:酸性紫色土解吸
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重金属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重金属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条件下[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全量及有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氮磷钾肥会降低壤pH、CEC含量,提高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改善壤肥力,且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更优。长期施用化肥,壤Fe、Mn、Cu、Zn、Pb和Cd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后壤Fe、Mn、Pb含量变化也不明显,Cd略有增加,Cu、Zn含量显著提高,但均低于我国农用地壤环境质量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化肥对Cu、Zn、Pb和Cd的有效量影响不明显,磷肥可显著提高有效Fe含量,降低有效Mn含量,而有机肥提高Cu、Pb、Cd有效量,对其有活化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壤重金属有效量与理化性质、元素总量间的相关性因元素的不同而异。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会造成石灰性紫色水稻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
刘灿秦鱼生赵秀兰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石灰性紫色土重金属有效性
紫色水稻颗粒有机质对镉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环境行为影响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又是一种对镉富集能力很强的作物,紫色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壤资源,研究镉在紫色水稻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壤污染防治具有深远意义。吸附解吸是控制Cd在壤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壤有机质的数量和...
张兰萍
关键词:紫色水稻土镉吸附环境行为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紫色水稻团聚体有机碳、重金属含量及作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长期定位试验凭借其时间尺度上的优势,对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壤肥力质量变化(包括团聚体特征)和壤环境质量(重金属)的变化问题具有重现性高,可信度高的优势。本研究依托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钙质紫色水稻和重庆市江津区酸性紫色水...
刘灿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施肥模式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魏朝富
作品数:492被引量:7,494H指数:4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土壤
谢德体
作品数:691被引量:9,245H指数:4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土地利用 土壤
高明
作品数:330被引量:4,861H指数:4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紫色土 三峡库区 生物炭 紫色水稻土 稻田
陈世正
作品数:14被引量:30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紫色水稻土 水稻土 紫色土 硅酸盐 有机无机复合体
郝庆菊
作品数:91被引量:1,433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三江平原 紫色水稻土 耕作方式 温室气体排放 地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