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7篇“ 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文章
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营养问题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营养问题,为促进患者康复制订一套科学干预方案。方法选择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8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有无营养不良情况进行分组,并对营养不良组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比较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营养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本组78例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中有51例证实存在营养障碍问题,占比为65.38%(51/78);根据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入院前居住方式、睡眠质量得分、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上述因素与营养问题存在相关性,OR>1。比较营养干预前后患者营养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腰围、体脂肪量、基础代谢等重要指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营养问题可能与患者活动、睡眠等因素存在相关性,针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成为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伯阳
关键词:精神活性物质精神障碍患者营养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识别与快速比对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属于新型成瘾性化学物质识别领域,针对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关键步骤需要依赖人工经验,导致样本分析耗时过长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识别与快速比对方法及系统,包括数据自动采集模块、基于HBase...
焦英廖琦陈利萍赵永霞刘永红孙云龙孙卫张闰璇刘晋菲贺永锋彭琳胜李晨涛赵伟刘茜肖雷
禁毒思维下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研究
2025年
精神活性物质正不断推陈出新,导致禁毒工作更复杂和不确定,这是全社会面临的严峻现状,也是毒品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在此背景下,禁毒思维作为一种新的工作理念,具有面向未来的预见性、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治理主动化的特点,为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了提前与主动治理的新视角。广东禁毒部门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上先行先试、开拓创新,通过攻坚治理、敏捷治理、预期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体现公共利益与社会价值优先的禁毒思维。
李箭
关键词:依托咪酯
代谢组学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2025年
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种类繁多,更迭迅速,鉴别检测困难,风险评估与法律监管滞后,现已成为公共卫生健康与社会稳定的一大威胁。代谢组学是研究系统生物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反映生物系统内发生的多种生化过程。总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NPS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利用代谢组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可探索NPS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药理作用机制,考察NPS成瘾机制,研究不同种类NPS的毒性反应及机制。通过这些研究,可以预测NPS的药理活性,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寻找潜在的治疗药物,预防或减轻成瘾、缓解或治疗毒性反应,以及为NPS的深入研究提供新见解。尽管目前代谢组学在NPS中的研究有限,但其应用前景广阔,有待进一步探索。
钱小雨向平严慧
关键词:代谢组学药理作用成瘾机制毒性作用机制
一种检测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多重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多重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应用。属于毒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通用的化学偶联的多重适配体传感器设计原型,通过液相酰胺反应将双链适配体通过化学键偶联于二维纳米载体的表面,在通过表...
陈哲张丹贠克明尉志文王凌霄王卓仪开梓翔
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非靶向识别方法、产品、电子设备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非靶向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待识别物质的拉曼光谱数据并输入新精神活性物质识别模型,获得多个待识别物质的识别结果;新精神活性物质识别模型包括GL‑MCNN级...
黄锐罗柯吟孙新武周毅胡维昊
SLE-UPLC-MS/MS测定唾液中15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相支持液液萃取(SLE)联合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唾液中15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其具体是以甲基叔丁基醚与正己烷的混合液作为洗脱溶剂,采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法进行唾液样品的前...
叶洪高博杨方陈秋云陈燕雯
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HPLC-MS/MS检测方法
2025年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1%甲酸-乙腈溶液(95∶5)复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用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26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下限可达1.50~3.00 ng/L,其中21种待测物在1.50~375.0 ng/L范围内,5种在3.00~750.0 ng/L范围内,所有26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小于7.71%和13.91%,提取回收率均高于92.64%。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作为卡西酮类物质检测和滥用情况监测的方法。
邓滨朱娜花镇东王优美苏梦翔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一种原位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定性定量分析烟油中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定性定量分析烟油中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电子烟油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用内标溶液稀释后便可使用原位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分析,仅需几分钟,即可获得复杂的电子烟油样品在m/...
何群郝红元黄涛宏
天津市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研究
2025年
目的调查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新发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天津市招募最近6个月内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经历的16~24岁YMSM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开放性队列,在完成基线调查和HIV检测的基础上每6个月开展1次随访调查和检测,主要调查内容包含人口学信息及艾滋病相关行为学信息。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49例纳入队列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HIV新发感染54例,累积观察时间为1586.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3.4(95%CI:2.5~4.3)/100人·年。其中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5(95%CI:2.3~6.7)/100人·年、3.0(95%CI:1.8~4.2)/100人·年和3.3(95%CI:1.7~4.9)/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HR=0.408,95%CI:0.190~0.877)发生HIV感染风险较低;相比于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主要通过线上寻找性伴者、基线调查时未感染梅毒者,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HR=2.530,95%CI:1.006~6.363)、主要通过线下寻找性伴者(HR=2.045,95%CI:1.064~3.931)和基线调查时感染梅毒者(HR=2.347,95%CI:1.206~4.566)发生HIV感染风险较高。结论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YMSM中HIV新发感染率未见明显下降,并且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持续加强针对此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郭燕杨杰柏建芸柳忠泉董笑月李龙赵璇于茂河
关键词:精神活性物质队列

相关作者

高利生
作品数:141被引量:299H指数:11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研究主题:毒品 精神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 标准物质 法庭科学
钱振华
作品数:128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研究主题:毒品 精神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 标准物质 法庭科学
李彭
作品数:75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研究主题:毒品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检测 标准物质 法庭科学
郑珲
作品数:169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研究主题:毒品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标准物质
赵彦彪
作品数:72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研究主题:毒品 法庭科学 精神活性物质 标准物质 毒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