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 篇“ 粘果山羊草 “的相关文章
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KTP116A育性恢复基因位点Rfk1的精细定位及分子克隆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口粮作物,提高小麦单产对于保护全球粮食安全意义深远。目前,小麦单产水平处于爬坡阶段,杂种优势利用是增加小麦单产的有力途径之一,细胞质雄性不育已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核心手段。然而,在杂交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 陈彦儒关键词:小麦 育性恢复基因 K型不育系 分子克隆 文献传递 粘 果山 羊草 在小麦育种中的初步应用2018年 为了将粘 果山 羊草 的优异农艺性状转移到小麦背景中,本研究用(粘 果山 羊草 /中国春)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亲本复交并自交,共获得了42个F4代单株及其衍生的42个F5代株系,并从主要农艺性状、细胞学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等方面对这一批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F5代株系在形态上与普通小麦十分相似,部分株系的分蘖数和条锈病抗性有显著提高,部分株系的千粒重表现出超亲现象;(2)12个F4代植株的细胞学鉴定发现,7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不一致,其中1个单株还可能存在不稳定结构变异。这表明部分参试单株存在细胞学不稳定性现象,需要进一步自交纯合和鉴定;(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发现除1株变异株J7-4外,其余材料的HMW-GS组成均和普通小麦亲本一致。本研究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蒋云 张洁 赵丽华 郭元林 尹春蓉 宣朴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小麦育种 分蘖数 条锈病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粘 果山 羊草 及其祖先种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人工合成的(AAG)5寡集核苷作为探针,对异原多倍体-粘 果山 羊草 Ae.kotschyi(SKUK)及其祖先种小伞Ae.umbellulata(U)和沙融山羊草 Ae.sharonensis(S)的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原位杂交研究。揭示出了粘 果山 羊草 (SKUK)与其祖先种小伞(U)和沙融(S),集中成簇分布的寡集核苷序列在其基因组中的总量和分布位点有着明显差异。Sk Uk基因组中集中成簇分布的AAG序列的总量和位点数量多,分布区域广泛,每对染色体上均有2个以上的分布位点(多的可达5),分布于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长臂、短臂或端粒。而S或U基因组中集中成簇分布的AAG序列的总量和位点数量少,分布区域窄,平均每条染色体不到一个,主要分布于近着丝粒区域或短臂,部分染色体没有。并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探讨了AAG序列在粘 果山 羊草 和其祖先种小伞和沙融基因组中的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黄阜峰关键词:异源多倍体 粘果山羊草 SSRS FISH 基因组变异 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puroindoline 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籽粒硬度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puroind oline a(P in a)和puroind oline b(P 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导的小麦P in 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orB 1与R evB 1,对粘 果山 羊草 (A eg ilop s kotschy i,CuMk)的三个材料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 in 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4个新型P in b等位基因,基因序列与六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与软粒小麦品种C ap ito le的P inb-D 1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4.6%、94.6%、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5%、93.2%、93.2%、92.6%。其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都具有麦类作物P in b基因特有的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W PTKWW K的色氨酸结构域。等位基因P in b-11-1含有1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突变位点(V a l66Phe)。RT-PCR证实了P in 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 thern b lot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均含有两个拷贝的P in b基因。研究结果表明,粘 果山 羊草 中包含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栽培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陈明洁 方倜 虞斌 张金锐 杨广笑 何光源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PUROINDOLINE 籽粒硬度 克隆 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puroindoline a基因的研究2005年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籽粒硬度主效基因之一puroindoline a(Pi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orA1和RevA1,对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的三个材料的基因组DNA和互补DNA进行Pina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三个新型Pina突变体,基因序列与六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RT-PCR证实了Pina基因在籽粒胚乳中表达.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该基因均含有两个拷贝.研究结果显示山羊草 是一个丰富的遗传资源库,为小麦籽粒硬度的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 陈明洁 方倜 刘勇 何光源关键词:基因工程 粘果山羊草 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 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puroindolin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籽粒硬度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籽粒硬度生化标记Friabilin 蛋白主要由PuroindolineA(pinA)和Puroindoline B(PinB)构成,它们的编码基因puroindoline a(Pin... 陈明洁 何光源 杨广笑 姚琴 常俊丽 Peter Shewry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FRIABILIN 籽粒硬度 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 kotschyi)puroindolin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2005年 籽粒硬度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籽粒硬度生化标记Friabilin蛋白主要由PuroindolineA(PinA)和PuroindolineB(PinB)构成,它们的编码基因puroindolinea(Pina)和puroindolineb(Pinb)紧密连锁,位于Ha(hardness)位点,是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小麦Pina、Pinb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粘 果山 羊草 Aegilopskotschyi(UUSS)3个材料的基因组DNA和胚乳RNA进行Pina、Pinb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3个新型Pina等位基因和4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新型puroin-doline等位基因全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麦类作物puroindoline基因特有的信号肽序列和色氨酸结构域。与Pina-D1a相比较,新型Pina等位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98.4%、97.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5.9%、93.9%。等位基因Pina-allele-2包含一个位于色氨酸结构域内的突变位点(Lys70Arg)。新型Pinb等位基因与Pinb-D1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4.6%、94.6%、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5%、93.2%、93.2%、92.6%。等位基因Pinb-allele-1含有一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突变位点(Val66Phe)。South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中Pina和Pinb基因都含有2个拷贝。RT-PCR和Westernblot都证实了Pina、Pin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山羊草 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的遗传资源。 陈明洁 何光源 杨广笑 姚琴 常俊丽 Peter Shewry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FRIABILIN PUROINDOLINE 基因 籽粒硬度 粘 果山 羊草 细胞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2003年 笔者选用粘 果山 羊草 (Ae Kotschyi)细胞质不育系 (简称K型 )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种研究了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在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的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 ,浅播 (3cm)条件下 ,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种子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 ,而深播 (6cm)条件下 ,不同核基因材料表现出不一致现象 ,K型不育系豫麦 3号及其杂种表现出偏高的出苗率 ,但不显著 ;K型不育系S43及其杂种表现出偏低的出苗率 。 詹克慧 任亚 王莲花 马素芹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细胞质 小麦 种子发芽率 出苗率 牡山羊草 与粘 果山 羊草 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01年 利用牡山羊草 (Ae .juvenalis)、粘 果山 羊草 (Ae .kotschyi)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 4个品系与 5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 ,研究其F1 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 ,牡山羊草 细胞质与粘 果山 羊草 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 ,但牡山羊草 细胞质杂种较粘 果山 羊草 细胞质杂种的种子发芽力提高 。 张玲丽 张永杰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小麦 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效应 种间杂交 单芒山羊草 与粘 果山 羊草 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比较 被引量:7 1999年 利用单芒山羊草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 型不育系)U401、U402 、U8567、U513 ,粘 果山 羊草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 、K402、K8567、K513 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 、A402 、A8567 、A513 分别与10 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对其F1 及其亲本,不育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恢保关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研究表明:①相比于A 型与K型细胞质,U 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不良效应;②U 型细胞质杂种较K 型杂种籽粒发芽率高,籽粒饱满,容重增大;③U 型细胞质较K 型细胞质可能有更强的抗白粉病能力;④U 型不育系与K 型不育系恢保关系基本一致,但也有差异,U 型不育系育性恢复较K 型难,且更易受气候因素影响;⑤U 型细胞质诱导单倍体频率较K型高。 宋喜悦 刘曙东 朱列层 胡银岗 奚亚军 马翎健 徐洁 李宏斌 何蓓如关键词:粘果山羊草 小麦雄性不育系
相关作者
宋喜悦 作品数:105 被引量:430 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不育系 细胞质 雄性不育小麦 胡银岗 作品数:169 被引量:1,296 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系 农艺性状 普通小麦 不育系 何蓓如 作品数:160 被引量:985 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不育系 温敏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 陈明洁 作品数:42 被引量:297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 克隆 转基因小麦 基因工程 马翎健 作品数:119 被引量:454 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不育系 小麦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