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 篇“ 粒细胞肉瘤 “的相关文章
粒细胞 肉瘤 被引量:2 1991年 粒细胞 肉瘤 (Granulocyt ic Sarcoma,以下简称 GS)是髓外由粒 系幼稚细胞 组成的肿瘤.根据肿瘤切面有无特征性的绿色而分成两类:具有绿色的称为绿色瘤;缺乏绿色的称为原粒细胞 瘤(Myeloblastoma)或粒细胞 肉瘤 (GS).实际上绿色瘤和 GS 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陈学良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组织病理 多部位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1例 2023年 目的探讨多部位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GS)的临床、影像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多部位原发性GS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72岁,因颈部及腋下无痛性包块渐进性增大,颈部包块大小约为5.0 cm,质中,表面无发热;影像和PETCT示回肠、腹腔淋巴结、左乳腺、子宫、右侧腹壁多发肿块和结节灶。送检病理组织进行AML相关基因测序,检测到Ⅱ类突变FLT3 exon20 p.D839G突变(47.8%)及Ⅲ类突变ARID1B exon1(36.1%),且22号染色体拷贝数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CD20(-),CD3(-),CD34(部分细胞 +),CK(-),Ki-67(约80%+),BCL2(+),CD99(-),CK20(-),CK7(-),STAT6(-),CD31(+),D0G-1(-),D2-40(-),Fli-1(+),MPO(+),CR(-),MC(-),WT1(-),支持GS诊断。使用维奈克拉100 mg d1,200 mg d2,400 mg d3-14,阿扎胞苷110 mg d1-7治疗。化疗结束4个月,CT复查示回肠肿块明显缩小,左乳腺肿块和腹腔淋巴结缩小,子宫结节不明显。结论GS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部位更为罕见,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手段。PETCT对病灶的显示敏感、准确,对临床诊断和评估有一定的帮助。GS预后差,需尽早诊断并按标准AML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田云生 林莉 廖娟彬 陈华 刘臻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髓系肉瘤 6例儿童粒细胞 肉瘤 的CT及MRI表现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粒细胞 肉瘤 (GS)的CT与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GS患儿的CT及MRI表现,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界、CT密度、MR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6例病灶分别位于右侧顶叶、右侧颌面部、右侧皮下软组织、右侧睾丸、肠系膜周围及右侧淋巴结等部位。6例在CT与MRI上病灶基本呈等、稍高密度,CT值30~55 HU,信号稍高于肌肉。1例病灶中心伴液化。2例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外周呈渐进性花环状强化、中心见坏死区。结论:GS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数患者CT或MRI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可伴不同程度强化,病灶内坏死少见,但邻近骨质可伴随溶骨性改变。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难以与软组织类肿瘤鉴别,仍需结合病史及临床检查综合考虑。 贾春阳 时胜利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儿童 阴道孤立性粒细胞 肉瘤 1例 2021年 目的探讨阴道孤立性粒细胞 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阴道G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4岁,已婚,育1女,阴道口扪及肿物,经手术切除大小5 cm×3 cm×3 cm肿块,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骨髓流式细胞 学诊断为局部孤立性GS,予4周期DA方案化疗,随访5年,临床治愈,后再生育一子,母子健康。结论阴道孤立性GS非常罕见,无骨髓侵犯,早期手术治疗加化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晏超 王勇 余娜莎关键词:阴道 急性髓系白血病 乳腺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2 2021年 乳腺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GS)罕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类似粒细胞 白血病,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类似于乳腺癌或乳腺脓肿。对其认识的重要性在于不能误诊为浸润性癌,特别是在冰冻诊断时误诊而导致过度手术。本研究收集3例乳腺粒细胞 肉瘤 病例,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SP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乳腺粒细胞 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刘新丽 梁锐关键词:髓系肉瘤 粒细胞肉瘤 粒细胞 肉瘤 6例2020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 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00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例GS的临床资料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51.7岁(37~66岁),其中孤立性粒细胞 肉瘤 5例,髓外浸润性粒细胞 肉瘤 1例,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6例GS临床表现多样,首发表现为肿物伴或者不伴有疼痛,免疫组化MPO、CD68、CD113、CD117等阳性率较高,治疗上以联合化疗为主。结论:GS临床误诊率很高,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差。 王诗梦 吴颖 王伟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发性颅内粒细胞 肉瘤 一例 2020年 报道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 肉瘤 (GS)1例临床资料,该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头痛,检查头颅MRI发现左侧枕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稍低和稍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呈等及高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及壁明显强化。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 计数不明原因增高,骨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不支持急慢性白血病,最终开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粒细胞 肉瘤 。 吴新民 曹悦 姜一宁 李蕴潜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中枢神经系统 胸壁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1例 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44岁。发现胸壁肿物1周,体检:右侧前胸壁可触及一肿物,约6 cm×5 cm×3 cm,压痛,质地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皮温不高,无浅静脉怒张,诊断为右侧前胸壁恶性肿物。超声检查显示右侧前胸壁胸大肌背侧、锁骨下方、肋骨前方及肋间隙内可见范围约5.4 cm×2.4 cm×4.7 cm实性肿物,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阻型,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图1A,1B),诊断右侧前胸壁恶性肿瘤。CT检查显示右侧前上胸壁软组织不均匀增厚,突入前上纵膈,右侧胸大肌受推压,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包绕右侧内乳动脉,与胸大肌分界不清,邻近肋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图1C,1D)。 刘常绪关键词:原发性粒细胞肉瘤 胸壁 超声检查 纵隔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二例 2020年 粒细胞 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GS)也称髓系肉瘤 (myeloid sarcoma,MS),是一种由未成熟髓系细胞 在髓外增生和浸润而形成的实体恶性肿瘤。GS包括白血病性(白血病髓外浸润)和非白血病性(原发性或孤立性)[1]。几乎可以发生于全身的各个部位,常累及骨骼、软组织、淋巴结、皮肤、胃肠道及睾丸[2]。GS单独发生时,其骨髓无白血病表现,称为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发病率极低,发生于纵隔的粒细胞 肉瘤 更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少量个案报道[3]。本文报道我院确诊的2例纵隔原发性粒细胞 肉瘤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杨鹏 陈小丽 冯娜 李莎莎 张曦 杜欣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纵隔 免疫组织化学 蝶窦内孤立性粒细胞 肉瘤 1例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以头痛20 d为主诉于2017年11月15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头痛以右侧颞部为甚,伴恶心呕吐,无四肢无力、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200/100 mm Hg,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痛风病史9年;神经查体无异常,肿瘤标志物、血象未见明显异常。头CT示蝶窦扩大,蝶窦壁骨质破坏,斜坡骨质受累,恶性可能(图1 A^B)。 林东华 吕洪涛 刘荣耀关键词:蝶窦 粒细胞肉瘤
相关作者
程敬亮 作品数:1,436 被引量:5,064 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仇惠英 作品数:537 被引量:1,126 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干细胞移植治疗 张勇 作品数:670 被引量:1,834 H指数:1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MRI表现 吴德沛 作品数:1,332 被引量:4,085 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 孙爱宁 作品数:666 被引量:1,773 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