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57 篇“ 粉碎骨折 “的相关文章
双锚钉联合穿骨缝线固定髌骨下极粉碎 骨折 2025年 [目的]比较双锚钉联合纵向穿骨缝线与张力带钢丝联合环扎固定髌骨下极粉碎 性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8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41例髌骨下极粉碎 性骨折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双锚钉联合纵向穿骨缝线(缝合组),21例采用张力带钢丝联合环扎固定(张力带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缝合组术中透视次数[(2.6±0.6)次vs(4.7±1.1)次,P<0.001]和术后3 d VAS评分[(3.1±0.6)vs(4.8±0.7),P<0.001]均显著优于张力带组。平均随访时间(14.6±1.9)个月,两组骨折 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膝AKPS评分、Bostman评分及膝ROM显著改善(P<0.05)。缝合组术后1个月的AKPS评分[(79.7±1.7)vs(73.7±1.7),P<0.001]、Bostman评分[(22.6±1.4)vs(20.8±1.6),P=0.021]、膝ROM[(92.0±7.2)°vs(85.7±6.3)°,P=0.006]以及术后3个月AKPS评分[(86.5±1.5)vs(84.5±2.5),P=0.004]均显著优于张力带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关节面对合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两组相应时间点的关节面对合、Insall-Salvati指数及骨折 影像愈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锚钉联合纵向穿骨缝线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 性骨折 临床疗效优于张力带钢丝联合环扎固定,且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叶青合 栾婕 王雅馨 朱洪勋 冯志 赵强关键词: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锚钉 缝线 张力带钢丝 手指关节创伤性粉碎 骨折 患者采取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研讨 2025年 在手指关节创伤性粉碎 骨折 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用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实施研讨与分析。方法 设定研究时段,于2023年7月开始,直至2024年7月停止,所入选的调查对象均为手指关节创伤性粉碎 骨折 患者,84例是总人数,用信封法形成比照组(共计是42例,给予常规复位治疗)和研讨组(共计是42例,给予缝合圆针再利用联合医用胶复位固定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较比照组更高,P<0.05。与比照组VAS分值对比,研讨组更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在研讨组相比比照组更低,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施以缝合圆针再利用联合医用胶复位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李明伟 陈明浩关键词:手指关节 复位固定 骨折 断端逆行穿针复位术对锁骨中段粉碎 骨折 的疗效研究2024年 目的探讨骨折 断端逆行穿针复位技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锁骨中段粉碎 骨折 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穿针组,每组23例。常规组行常规复位技术复位骨折 ,穿针组采用骨折 断端逆行穿针复位技术进行复位。记录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肩部疼痛;术后1、3、12个月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穿针组与常规组比较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发生骨折 不愈合、切口愈合不良、臂丛神经损伤并发症要高于穿针组(P<0.05)。所有患者均有随访,随访时间13~15个月。穿针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穿针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复位技术比较,骨折 断端逆行穿针复位技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 骨折 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陈梅 龚立 甄小伟 倪跃关键词:逆行穿针 开放性距骨颈粉碎 骨折 脱位1例报告 2024年 距骨颈粉碎 骨折 在足踝部创伤中并不多见,而合并距骨体全脱位则更为少见,往往会导致距骨血供中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距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由于距骨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其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传统的手术入路方式有很多,包括前内侧、前外侧以及后侧入路等方式,但单一切口入路往往不能使距骨骨折 复位及固定达到满意的程度。 万浩 韩锦学 牛玉硕 田鹏 丁晓琳一种桡骨远端粉碎 骨折 内用半包围锁定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桡骨远端粉碎 骨折 内用半包围锁定板,包括锁定板本体,锁定板本体贴合在桡骨远端粉碎 骨折 部位的外周表面上,锁定板本体包括曲面框板和固定板,曲面框板的横截面呈圆滑过渡的“L”形,曲面框板的水平部与桡骨上大拇指... 吴家奇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LPHP)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 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9.1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HP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的有效术式,LPHP可减少骨折 愈合时间,人工肱骨头置换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术式。 谢志忠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规划指导对治疗胫腓骨远端严重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规划指导对治疗胫腓骨远端严重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51例胫腓骨远端严重粉碎 骨折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22例、对照组29例。用“χ±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描述计数资料,用检验。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3D打印技术作术前规划指导。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骨折 复位效果以及骨折 愈合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8.605,P=0.000,t=7.272,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降低,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t=9.042,P=0.000)。两组骨折 固定复位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t=4.483,P=0.034)。两组骨折 愈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 愈合率高于对照组(t=4.483,P=0.034)。结论 在胫腓骨远端严重粉碎 骨折 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规划指导,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可获得较满意手术复位效果,有利于促进骨折 愈合,值得推广。 黄喆 张志强 张晓雪 夏贤生 唐荐 吴秋敏 高文强关键词:切口长度 住院天数 手术内固定辅以散瘀止痛续骨汤在老年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手术内固定辅以散瘀止痛续骨汤用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2组均采用肩关节前侧入路复位钛板锁定螺钉固定,观察组术后加服散瘀止痛续骨汤治疗4周。观察2组肿胀消退时间;术后4周、8周、12周摄X射线片观察骨折 愈合情况,比较2组骨折 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周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周骨折 端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周、12周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折 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辅以口服散瘀止痛续骨汤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 骨折 ,能加快术后肿胀消退,促进骨折 愈合,缩短骨折 临床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张宁 尚红涛 张永占 刘子豪 李明艳 李煜 董桂贤 刘玉民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老年人 手术内固定 提高外踝粉碎 骨折 复位质量的经验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外踝严重粉碎 骨折 术中提高复位质量的方法。[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外踝严重粉碎 骨折 20例,手术时先行内踝固定,加术前测量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线、踝关节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 MCS)、胫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 SCS)并观察外踝形态,与术中外踝复位暂时固定后C形臂X线机透视的上述指标对比,及时调整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6.2±19.7) min;外踝切口长度平均(15.1±1.2) cm,术中出血量平均(60.5±10.7) ml。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4.3±2.0) d,无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患者全部获得10~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0.0%。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情况,17例骨正常愈合,2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吸收导致骨不连。[结论]对于外踝严重粉碎 骨折 ,先固定内踝,加术前取得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线、MCS、SCS、外踝形态等数据,与术中透视患侧上述指标对比,调整复位,可以有效提高其复位质量。 杨子来 王玲玲 韩新波 孙美玲 滕秀君关键词:外踝 粉碎骨折 手术 复位 桡尺骨远端粉碎 骨折 脱位1例报告 2023年 桡骨远端骨折 (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 类型,约占所有骨折 的20%左右[1]。如治疗不当,可导致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若损伤能量大,骨折 可累及尺骨下端,为桡尺骨远端骨折 和下桡尺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脱位,其稳定性差,复位困难[3],但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因高处坠落伤导致多发损伤,其中,桡尺骨远端粉碎 性骨折 脱位,经2次手术后患者DRUJ仍脱位,后行截骨矫形结合植骨内固定术后骨折 愈合良好,现报告如下。 荆文慧 张福恒 卢廷胜 尹海磊关键词:尺骨 远端 粉碎性 骨折脱位
相关作者
苏立新 作品数:70 被引量:33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交锁髓内钉治疗 李军 作品数:659 被引量:1,585 H指数:19 供职机构:昆明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金涛 作品数:73 被引量:49 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周围神经 前交叉韧带 外科皮瓣 内固定术后 徐永清 作品数:1,854 被引量:5,194 H指数:30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柴益铜 作品数:83 被引量:195 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游离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外固定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