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02篇“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相关文章
靶向给药用小分子配体、配体药物偶联物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给药用小分子配体、配体药物偶联物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靶向给药用小分子配体以式(1)所示的结构作为连接子,同时引入有衍生自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的基团M<...
刘源钱红燕石桂秀何燕陈世菊张昕玮
一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装置,涉及治疗仪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分析模块和治疗组件;治疗组件包括多个独立运行的治疗单元、以及血流动态监测件,所述血流动态监测件附于用户体表,以非侵入方式实时获取用户血液参数;分析模块实时...
金婷黄羽欣罗雨欣陈雪如杨庆依黄嘉扬黄雨欣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进展与挑战被引量:4
2024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异常的性免疫反应。其特点是累及滑膜和多器官,并造成关节关节软骨破坏。在过去的30年里,一些有希望的新化合物和抗体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RA。而RA治疗药物的引入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引发了与患者获得新疗法、最佳方案选择、成本效益、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相关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在药物反应率低、耐药性和不良副作用方面。人们非常重视治疗RA的最佳药物组合,特别是在症状严重或早期进展的患者中。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机制,并为药物选择、药物重组建立准确的指南。笔者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临床试验数据库,综述了有前景的新药,并讨论了RA药物开发的趋势和治疗中的挑战,为RA的精准治疗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姜平常岑许林帅时一鸣何东仪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开发
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甾体抗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虽能缓解RA症状,但伴随显著副作用且疗效有限。生物模拟纳米药物通过模仿体内天然结构和功能,提升药物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和副作用,展现巨大的治疗潜力。这些纳米药物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控制症介质释放并靶向递送抗因子,有效减轻RA症状并防止关节损伤。尽管面临长期安全性、生产复杂性及个体差异等挑战,但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RA治疗中仍具有广阔前景。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代谢行为和长期安全性,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推动其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赵红鱼董秋梅敖丽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免疫调控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达标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智能疾病管理系统分析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达标的因素,为进一步调整慢性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病科接受慢性病管理的471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根据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收集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因药物副作用调整方案、是否规律用药、是否有经济负担、是否受其他疾病影响、是否受行动不便或路途远影响、是否定期复诊等资料,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基于智能疾病管理系统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慢性病管理总达标率为57.3%,不同年龄、规律用药、定期复诊病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治疗达标率不同(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关怀,提高老年病人的依从性,指导病人规律用药和定期复诊有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治疗的达标率。
田颖谢华灵吴斌张莹
关键词:慢性病类风湿关节炎影响因素
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4年
药物治疗仍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式。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可通过口服、注射、外敷的方式为患者给药。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给药方式,通过观察、统计、对比患者临床症状与参数变化,以此作为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骨科累计为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治疗。按照研究要求对患者信息进行筛选,发现所有患者均符合要求,因此将100例患者均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入院时由顾客护士为其组织抽签活动,抽到蓝色签的患者被列入参照组样本,抽到绿色签的患者被列入研究组样本。为参照组提供口服药物治疗方案,为研究组提供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为各组别样本提供治疗期间,通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对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压肿程度、疼痛程度、综合疗效数据进行记录并量化评估。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认定组间数据差异突出。结果 根据数据记录显示,不同组别的各项数据有所不同,且组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突出性(P<0.05)。结论 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治疗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
汤瑞雪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内注射滑膜炎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4年
探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抽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4例,根据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冶淑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视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铁死亡研究进展
2024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症疾病,其特征为持续的滑膜和渐进性骨破坏,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最终可能导致双侧肢体残疾。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是调节滑膜增生的主要细胞,在RA中表现出转化的肿瘤样表型,被视为治疗RA有希望的靶点。目前,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已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通过干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铁死亡过程,有望成为治疗RA的有效手段。因此,成纤维样滑膜细胞铁死亡可能成为RA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靶点。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关于铁死亡在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作用研究,以期为新型RA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刘裕璐陈星光段馨怡向阳
关键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工程化外泌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
外泌体作为真核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因其具有生物活性及物质传递等功能,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无细胞治疗策略。现已有研究证实外泌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RA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外泌体的工程化改造也使其优势得到了更好地展现,充分发挥了其细胞间通讯及物质传递功能。本文将就工程化外泌体在R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苏雅珍张莉芸
关键词:工程化外泌体干细胞
甲氨蝶呤配合泼尼松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2024年
探究甲氨蝶呤配合泼尼松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以我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例。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各含78例。对照组治疗方案:甲氨蝶呤单一治疗,研究组治疗方案:甲氨蝶呤+泼尼松治疗治疗3月后,分析治疗结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均更低,晨僵持续时间更短,握力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VAS、DAS28评分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实验指标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ESR、RF水平均更低(P<0.05)。两组未发生重度副作用反应,均以中、轻程度为主,且两组间严重程度相差较小(P>0.05)。从发生率分析,两组以肠胃不良反应为主,且两组副作用总发生率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 甲氨蝶呤配合泼尼松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虽在治疗期间出现一定程度副作用,但并未造成严重损伤,且甲氨蝶呤配合泼尼松并未增加副作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安全性较为理想,结合理想的治疗效果分析,该用药方案,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陈瑛
关键词:甲氨蝶呤泼尼松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性

相关作者

栗占国
作品数:801被引量:3,558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关节炎
刘燕鹰
作品数:64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IGG4相关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文献复习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武平
作品数:107被引量:640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治疗 艾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羊春华
作品数:12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张文
作品数:299被引量:1,254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IGG4 IGG4相关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