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1篇“ 类本质“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费尔巴哈“本质”概念的历史超越
2025年
费尔巴哈站在庸俗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形成其“本质”概念下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哲学,初步完成了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将人与自然置于从属地位的理论批判。在从借用到扬弃费尔巴哈“本质”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解决了费尔巴哈所不能解释的“自然界的社会历史化”问题。在此,马克思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内含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从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本质”概念的历史超越,开启了在共产主义社会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理论探索。借用费尔巴哈“本质”概念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走向成熟的特定阶段,已经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内容,也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全景式展示,对我们从生态底线、资本作用、人民主体等角度认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任铃刘大程
关键词:类本质对象性
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的后人本质钩沉
2024年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反乌托邦文学将探索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因科技与工业发展而产生改变的人社会形态以及人内心。通过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后人存在的考察,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由表及里地探讨了未来世界关于后人本质的哲学命题。在本体论上提出,无论存在形式如何,后人只要有独立自由的意志都属于人范畴的存在;从认识的发展规律看,人阶层存在、工具理性的无序膨胀必然导致极权统治的危机;在方法论上提出,后人的出现只是人在不同的路径探索未来的产物,是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想象层面的探索和对救赎的希望。
董菁
关键词:后人类身份定位
重审马克思“新世界观”创立的哲学史进路:从本质到唯一者再到现实的个人
2024年
在马克思“新世界观”萌芽的前夜,费尔巴哈的本质与施蒂纳的唯一者构成了现实个人出场前的辩证环节。如果说费尔巴哈的哲学走出了德国观念论的统治并尝试突破一般哲学形而上学,那么施蒂纳的唯一者哲学就是在扬弃哲学的基础上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的第二次突破。但无论是本质还是唯一者,因其自身的抽象片面性都没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之际注意到了施蒂纳的独特性,并借助对施蒂纳的批判完成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从而快速地告别了费尔巴哈,开拓了新的哲学地平。在这段思想发展过程中,施蒂纳和费尔巴哈分别为马克思提供了一条通向现实个人的进路。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感性对象性原则变成了感性对象性活动,从而使得现实的个人完成了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超越。
陈良斌王静
关键词:类本质形而上学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基于人的本质的解读
2024年
早期马克思接受的是经过青年黑格尔派改造了的黑格尔哲学,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他影响更大的是其人本主义异化观,后马克思通过实践概念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自然思想,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人的概念,进而形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是晚年马克思的研究重心,正是由于共产主义是未来的有待实现的事物,马克思从没有对共产主义作具体描述。晚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基于其早期的人的本质的思想。分析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描述进而明晰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描述,有利于新时代中国更准确坚定地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刘桂雲
关键词:异化劳动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陈曦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概念阐释及本质异化特性——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引量:1
2023年
马克思在辩证批评德国古典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对“”的认知,阐释“”概念能进一步明确青年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认识的理解,并厘清其中隐含的思想脉络演进过程。“”是属人的人本思想研究,而人的本质异化是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而不断加深的,资产阶级所构造的“权力—资本”逻辑逐渐引诱“人”偏离人的自我本质,转而寻求“金钱与利益”,导致“人”异化具有了附属性、虚假性和排异性等特点。人与“”的不断背离最终导致现实与幻象颠倒,而资产阶级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异化现象也须通过淡化私有制所属关系来实现最终的人解放。
窦智戈士国
本质视角下大学教育的品质研究
近千年的发展史表明,大学教育走向繁荣后,接踵而至的便是迫使其发动变革的困境,困境的突破又会迎来新的繁荣。大学教育每次陷入的困境都具有其独特性,但是这些独特性中又隐含着共性。从世界大学教育发展史来看,大学教育困境的共性表现...
汪辉
关键词:大学教育类本质
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兼谈西方政党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被引量:3
2023年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重大宣示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超越了西方语境下任何一种政党理论内涵的政党,她在历史起源上、在功能特征上、在内在本质上都与西方政党有着重大区别,使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党型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征。在以西方为主导的政党型学研究中,中国共产党要么被误读,要么被污名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政党型学研究立足于国家与社会二分法来确定政党的位置,这种理论模型本身是存在缺陷的。从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很难用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来定位,她与人民一体同构的关系,正是她区别于其他一切落后政党、保守政党、剥削阶级政党最本质的内容,因而“人民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
王彩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类本质政党人民性阶级性
从基于权利话语的自由到基于“本质”的自由--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次转向
2023年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实现“人解放”这一根本问题,而自由与这一根本问题密切相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权利话语为自由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自由的钳制。《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逐渐走出启蒙传统,确立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由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于争取自由权利这一范围,而是从政治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的观照下重新思考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形成了基于“本质”的自由观。从关注人的自由权利到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前后期不同的自由观之间的嬗变逻辑,才能系统地把握其自由思想。
刘婵婵
关键词:权利
对人的“本质”与“社会本质”之间辩证发展关系的探究
2023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的本质概括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又将人的本质概括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界定,学界内众说纷纭,但却无人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辩证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马克思人的“社会本质”与“本质”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关系,也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其更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人的本质的一体两面,它们虽然始终都是一体的,但后者是对前者的辩证发展。立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与“社会本质”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观点,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李雪林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关作者

刘海江
作品数:35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类本质 费尔巴哈 共同体 辩证法 异化
孟琦
作品数:19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哲学 兼及 类本质 大众化
易小明
作品数:156被引量:693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正义 同一性 道德 分配正义 对等
张曦
作品数:22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道义论 道德 道德约束 伦理学 后果主义
王建华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硫 杂环 核苷 个人全面发展 活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