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管状腺癌“的相关文章
肛周管状腺癌多发转移1例报告
2024年
目的:了解肛周管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探讨如何更好地及早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我院收治的1例肛周管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以肛周包块为主要表现,术前诊断为肛瘘,术后病理提示:肛周管状腺癌,并于术后2月左右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结论:肛周管状腺癌非常少见,早期易误诊,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perianal tubular adenocarcinoma, and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diagnose and treat it earl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a patient with perianal tubular adeno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2021. Results: The patient in this case was a young male with perianal mass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anal fistula,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showed perianal tubular adenocarcinoma with ingu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ound 2 months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Perianal tubular adenocarcinoma is very rare, prone to early misdiagnosis, progresses rapidly, and is prone to metastasis, with a poor prognosis.
温玉墀张燕卿为家李广云李宏伟张明浩
关键词:管状腺癌
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中医体质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九分法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气虚组22例,阳虚组23例,湿热组25例,平和组22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中医体质组患者CD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虚组、阳虚组、湿热组患者CDX2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平和组(P<0.05);CDX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无关(P>0.05),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DX-2在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1,P<0.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582,P<0.001)。结论: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降低,气虚、阳虚、湿热等偏颇体质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X2蛋白表达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病情。
刘永江刘启明邵占功张文王雪
关键词:CDX2阳虚气虚湿热
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伴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1例被引量:2
2023年
报道1例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inverted hyperplastic polyps)伴发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患者为66岁女性,因进食后感腹胀伴嗳气1 d入院,经腹部增强CT和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下肿瘤,先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2次手术病变大小分别为2 cm×2 cm×1 cm和1.3 cm×1.3 cm×1.0 cm,位于黏膜下层,为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主要由胃小凹上皮和幽门腺上皮组成,可见腺体从增生、异型增生发展至管状腺癌,并见小灶印戒细胞癌。检索到文献上曾报道1例发生在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内的管状腺癌并印戒细胞癌。
杨阳曹洁朱燕杨其昌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癌全胃切除术异型增生内翻性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 结合文献报告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病例。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一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40岁,以同房后出血1年收入院,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示阴道壁肿物,予行阴道壁肿物活检,病理示阴道绒毛管状腺癌,FIGO分期为ⅡB期,影像学检查排除转移性肿瘤可能。免疫组化结果细胞角蛋白(CK)20(+)、CK7(+)、P16(+)、绒毛蛋白(Villin)(+)、p53(野生型)、Ki-67(+,约90%),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予以TC方案新辅助化疗2周期,效果可,建议病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全阴道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病人拒绝,遂行盆腔外照射、腔内放疗联合组织间插值放疗,复查结果可,定期随访。结论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罕见,易于混淆,需仔细排除其他来源肿瘤转移可能,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应根据临床FIGO分期、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合理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手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建议在其初次治疗后进行密切随访以获得最佳生存时间。
徐佳贝皮洁赵玉字闫文杰杨菁
关键词:阴道肿瘤文献复习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液基细胞学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VGA)是相对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宫颈腺癌独特而少见的亚型,于1989年首次被报道[1],约占宫颈癌的3.7%~4.8%[2]。目前国内关于宫颈VGA的报道较少,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具有绒毛管状和(或)乳头状外生性生长方式,其预后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宫颈腺癌
刘善荷仇玮景红霞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液基薄层细胞学病例报告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2022年
目的探讨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的结直肠癌(CR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81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其分为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CRC组(n=33)、黏液腺癌组(n=17)、管状腺癌组(n=13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错配修复蛋白(MMRP)、P53等表达情况。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CRC组患者肿瘤最大径≥4.5 cm、发生在右半结肠比例均高于管状腺癌组,P53阳性表达比例低于管状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CRC组与黏液腺癌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发生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P53表达及MMRP缺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腺癌组患者肿瘤最大径≥4.5 cm、发生在右半肠、肿瘤浸润深度为T_(3)+T_(4)比例高于管状腺癌组,P53阳性表达比例低于管状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CRC、黏液腺癌管状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81%(4/27)、14.29%(2/14)、7.70%(9/11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CRC与黏液腺癌均好发于右半结肠,肿瘤较大,P53突变率较低,以上特征均与是否含有黏液相关,与黏液量是否>50%无关。
朱燕燕蒋艳杨小苗申成香怀建国
关键词:结直肠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错配修复蛋白P53
基于CT影像组学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管状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管状腺癌(rectal canalicular adenocarcinoma,RCAC)组织分级中的价值,并对...
王菊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宫颈绒毛膜管状腺癌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2011年8月至2018年8月诊治的11例VG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8.4岁(32~71岁)。根据宫颈癌FIGO2018分期系统ⅠB1期3例、ⅠB2期3例、ⅠB3期2例、ⅡA1期1例、ⅡB期2例。9例(ⅠB1~ⅡA1)患者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仅1例存在深肌层浸润1个危险因素;术后4例观察,3例辅助单纯化疗,2例辅助单纯放疗。2例ⅡB期患者均合并宫颈鳞癌,行根治性放疗。随访截止2018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4~84个月),2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单纯宫颈VGA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少,预后良好,术前CA125升高及合并宫颈鳞癌预后不良。是否可以用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林文保钢郭明芳吴科黄裕李蓉王冬
关键词:宫颈肿瘤预后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诊治进展
2021年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是子宫颈腺癌亚型之一,具有呈外生性生长、浅表浸润、淋巴血管侵犯少等特点,使得VGA成为子宫颈腺癌亚型中预后较好的一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口服避孕药等可能是VGA的发病因素。VGA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完整的肿瘤标本,否则易漏诊、误诊。针对早期且有生育要求的VGA患者大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ⅠB期及以上的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仍需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妊娠合并VGA患者可在孕期行保守治疗,分娩时再行根治性手术。
刘朦(综述)卢士燕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子宫颈腺癌病因预后
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病理及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分析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所收治的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与病理表现,对比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情况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HPV检测结果分别为18型、(18、45)型、(18、56)型、(18、58)型以及阴性例数分别为3例、6例、2例、3例、5例,占比分别为15.8%、31.6%、10.5%、15.8%、26.3%。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结果显示病理为高级、淋巴结转移为阴性、淋巴脉管受累为阴性、肿瘤直径≤4 cm以及浸润深度≤1/2的例数最多,数据差异均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比较罕见,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层浸润,在HPV检测结果数据显示中,由于研究例数少,尚不能明确肯定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与患者是否感染HPV类型具有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因根据患者年龄、浸润深度或身体需求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保证其预后良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陈扬洁
关键词:子宫颈临床病理

相关作者

汪鸿志
作品数:117被引量:91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窥镜 胃肿瘤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
李晓兵
作品数:100被引量:492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免疫组化 分子病理 乳腺肿瘤
许春伟
作品数:347被引量:1,064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融合基因
尉承泽
作品数:95被引量:6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
邰艳红
作品数:65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分子病理 肿瘤组织 肺癌组织 非小细胞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