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篇“ 第一掌骨“的相关文章
第一掌骨基底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们对26例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关节面骨折端,清理关节腔后纠正不平关节面骨折,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无关节僵硬、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功能:优15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周映玲薛建波丁文全王晓峰
关键词:腕掌关节
一种个性化第一掌骨假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第一掌骨假体,属于医疗假体技术领域;其包括臼杯、内衬、球头和髓针;臼杯为半球形结构,其顶面为凸面,底面为凹槽;凸面上设有用于抗旋的多个凸起结构;凹槽为圆形,凹槽的槽底为凹面,且凹槽的槽底和侧壁光滑过...
任宏志岳术俊许奎雪史春生周浩然王刚魏章利张景康王露露陈鹏柏史文超
一种第一掌骨假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第一掌骨假体,属于医疗假体技术领域。其包括掌骨基底、掌骨颈和掌骨柄;掌骨基底为一弧形面板结构,用于与大多角骨形成拟关节结构;所述掌骨柄为棱形结构,其曲度与人体骨髓腔的曲度相同;掌骨基底通过掌骨颈与掌骨...
王露露岳术俊许奎雪李伟周浩然张景康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27例
2023年
目的 观察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27例,均应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美国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7例患者获得随访9~15个月,掌骨骨性愈合时间3~4个月,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Ⅰ型骨折:优5例,良4例,可1例;Ⅱ型骨折:优2例,良1例,可1例;ⅢA型骨折:优6例,良2例;ⅢB型骨折:优4例,良1例;优良率92.6%(25/27)。结论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利于恢复拇指功能,并发症少。
徐中海罗程孙风凡李城郭利俊
关键词:内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前臂改良石膏托固定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2023年
观察前臂改良石膏托固定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石膏托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74例患者,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除1例发生第一掌指关节半脱位,5例因石膏松动未及时调整而骨折移位,畸形愈合,采用手术治疗后恢复,余均恢复良好,治疗优良率93.24%。结论 手法复位C臂透视前臂改良石膏托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优良、经济舒适,操作简单,尤其适宜于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推广应用。
魏璟璟林智康
关键词:手法复位临床疗效
多维度交叉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报告多维度交叉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我们采用多维度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20例,闭合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8例,骨折均未累及第一腕掌关节面,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1周,平均9.5周。拇指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多维度交叉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能提供初始稳定性,骨折固定相对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疗效可靠。
王凯巨积辉金光哲郭礼平李亚东陆兆威张向南柳志锦侯瑞兴
关键词:掌骨骨折
第一掌骨假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第一掌骨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第一掌骨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假体本体上开设有肌腱固定孔。达到了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的技术效果。
刘畅陈山林蒋协远
手法复位闭合交锁骨圆针掌骨间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
2022年
评价分析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闭合交锁骨圆针掌骨间固定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2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接受手法复位闭合交锁骨圆针掌骨间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且观察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8.61%。治疗前VAS评分为(5.87±0.39)分,治疗后VAS评分为(1.36±0.42)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效果理想,且患者疼痛感较轻;患者术后手功能评分为(10.35±1.67)分,较术前的(51.25±6.23)分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表明患者并发症较少,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法复位闭合交锁骨圆针掌骨间固定治疗对于减轻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疼痛,提高内固定稳定性,规避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疗效,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
郭子文
关键词:手法闭合复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简述自制固定器复位固定第一掌骨基骨折
2022年
邰光明邰呼日乐包吉力根
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河源市华信泰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于手术完成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Sälgeback评价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感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和握力,以及术后1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完成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手部TAM评分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明显低于同组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患侧第一腕掌ROM为(46.58±6.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7±5.98)°,患侧拇指外展ROM为(48.90±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3±7.58)°,患侧握力为(32.61±4.29)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4±5.9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具有与传统固定治疗手段相当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患侧关节的屈伸活动情况,增强手掌握力,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黄学雄刘国防钟鸣
关键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疗效并发症

相关作者

王胜涛
作品数:113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诊治分析 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肱骨干骨折 锤状指
寿奎水
作品数:293被引量:2,175H指数:24
供职机构:无锡市手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岛状皮瓣
陈山林
作品数:219被引量:84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腕关节 舟骨 舟骨骨折 假体 先天性
张全荣
作品数:170被引量:1,049H指数:17
供职机构:无锡市手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外科皮瓣 皮瓣 再植
汪功久
作品数:43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脊髓损伤 骨移植 第一掌骨 腰椎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