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5篇“ 立体定向放疗“的相关文章
基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19例脊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应用基于调强放疗(IMRT)技术行SBRT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59),应用基于VMAT技术行SBRT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60)。比较两组患者脊柱疼痛程度[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毒副反应、生活质量[骨转移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M22)]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前至放疗后3个月的NR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NRS评分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174,P<0.001)。放疗结束,两组患者Frankle分级均较放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85、5.831,P<0.05)。研究组患者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4.627,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EORTC QLQ-BM22评分均较放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77、18.303,P<0.001)。结论:基于VMAT技术的SBRT治疗计划在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脊柱疼痛、改善脊髓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方面与IMRT技术相当,但VMAT技术的毒副反应少。
刘苗苗陈晓亮穆振诺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毒副反应
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不适宜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不适宜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66例不适宜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SBRT治疗)和对照组(IMRT治疗),各3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CD8+较低,CD3+、CD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适宜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BRT治疗效果明显优于IMRT,SBRT治疗既能有效提高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又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对其免疫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张志超陈东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肿瘤标志物
一种双滑环及双模态影像立体定向放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滑环及双模态影像立体定向放疗装置,包括主机、液媒温度平衡装置、控制系统,主机包括机座、CT影像系统、射线源系统、旋转机架、摆动机架、实时图像验证系统(EPID)和六维治疗床等部件。双滑环装置通过电滑环和液...
吕厚乾黄小峰李勇
基于机器学习的肝癌立体定向放疗呼吸运动管理方式选择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卡方特征检验与机器学习技术为肝癌立体定向放疗患者选择合适的呼吸运动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22年3月至2024年8月期间开展呼吸运动评价的肝癌患者95例。采用卡方检验筛选肝癌患者呼吸运动评价相关特征。依据相关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及自适应增强4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预测模型,并且通过精确度、敏感度、特异度、F1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值来评估预测性能。结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及自适应增强模型的精确度分别为0.75、0.75、0.70、0.82,敏感度分别为0.82、0.82、0.64、0.82,特异度分别为0.63、0.63、0.63、0.75,F1值分别为0.78、0.78、0.67、0.82,AUC值分别为0.85、0.80、0.76、0.85。结论结合卡方特征检验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呼吸运动管理方式的选择。其中,自适应增强模型为呼吸运动管理方式选择的最佳预测模型。
邓诗琴杨振唐杜彭华彭昭曹瑛杨晓喻李书舟陈衎
关键词:肝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磁共振引导立体定向放疗靶区运动管理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2025年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的分次运动、图像引导的分辨率以及是否采用自适应技术是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精准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图像引导方式和运动管理方案对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控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MR加速器开始投入临床使用,其优异的软组织成像对比度、自适应放疗技术以及对运动的靶区实时的运动管理能否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不良反应控制,目前仍没有确切的结论。因此,本文就MR加速器在减轻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临床应用和目前已报道的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张萌林刘敏李益民郎锦义阴骏
关键词:放射疗法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呼吸门控结合Bodyfix固定装置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寡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利用呼吸门控结合Bodyfix固定装置治疗肺寡转移肿瘤患者,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临床疗效和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呼吸门控结合Bodyfix固定装置下SBRT治疗的34例肺寡转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6个病灶行SBRT。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后因素,观察并统计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3岁(范围30~70岁),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范围12~47个月),1年、2年LCR分别为88.2%、84.4%;1年、2年PFS率分别为70.6%、54.1%;1年、2年OS率分别为97%、97%。在行SBRT治疗的同时是否接受化疗和免疫治疗、治疗前有无肺外转移灶是无进展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入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多数出现无明显临床表现的0~2级放射性损伤,仅1人出现3级放射性肺炎。结论:呼吸门控结合Bodyfix固定装置下SBRT治疗肺寡转移肿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全身治疗和有无肺外转移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可能为其重要预测因素。
龙霞罗明焱麻佳慧徐鹏秦远刘敏张鹏郎锦义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呼吸门控临床疗效
M6型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系统追踪肺部肿瘤的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M6型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系统追踪肺部肿瘤的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精准SRT肺部肿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29例采用M6型射波刀SRT系统肺追踪技术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统计患者的肿瘤位置、肿瘤体积、照射剂量、等剂量线、分割次数等资料。按照肺部肿瘤位置进行分类,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肿瘤左右(LFT/RGT,LR)、前后(ANT/POS,AP)、头脚(SUP/INF,SI)方向的运动幅度,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体积对肺部肿瘤运动幅度的影响。结果:19例上肺的肿瘤,10例下肺的肿瘤LR、AP、SI方向的运动幅度分别为(3.5±1.8)mm、(5.3±1.7)mm、(7.3±5.4)mm;(3.1±1.6)mm和(4.5±2.2)mm、(12.2±4.4)mm。SI方向上,下肺肿瘤和上肺肿瘤的运动幅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3)。LR、AP方向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方向上,肺部肿瘤的运动幅度受到肿瘤位置的影响(P=0.035)。LR、AP方向上,肺部肿瘤的运动幅度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体积因素无关。结论:不同位置、方向的肺肿瘤运动幅度受患者呼吸运动影响不同。SI方向上,受到肿瘤位置的影响,下肺肿瘤运动幅度比上肺肿瘤运动幅度大。LR、AP方向上,下肺肿瘤和上肺肿瘤的运动幅度接近,不受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体积的影响。
牛泽乾宋勇春袁智勇王境生董洋于旭耀陈华明田啸林
关键词:肺肿瘤影响因素
一种头部立体定向放疗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部立体定向放疗固定架,包括体模板、头枕、边框、下热塑模、上热塑模、定位框、固定销,边框轮廓与人体头肩形状相适应,边框头部位置的厚度较薄,肩颈部位置的厚度较厚并在底部连接背板,头枕定位放置在体模板上,边...
李安周麟戴谷宇赖佳路
一种脊柱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脊柱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及系统,疗效评估方法包括:对立体定向放疗术后的脊柱肿瘤影像学图像中的肿瘤组织与周围健康器官进行自动分割,将分割后的肿瘤区域作为靶器官区域;从靶器官区域的图像中提取目标影像...
庄洪卿刘亚强侯玉柱程程李君王玉霞陈文静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立体定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5例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和立体定向放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CD4^(+)T、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水平对NSCLC脑转移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NSCLC脑转移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随治疗时间逐渐升高(P<0.01)。疗效良好组的CD3^(+)T、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高于疗效不佳组(P<0.05),CD8^(+)T细胞比例低于疗效不佳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3^(+)T细胞(AUC:0.645, 95%CI:0.569~0.722)、CD4^(+)T(AUC:0.782, 95%CI:0.643~0.921)和CD4^(+)/CD8^(+)比值(AUC:0.867, 95%CI:0.688~1.000)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有预测价值。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用来评估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文卿王秀娟韩荣波丁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治疗立体定向放疗T淋巴细胞亚群

相关作者

康静波
作品数:192被引量:69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体部伽玛刀 伽玛刀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疗 体部伽玛刀治疗
夏廷毅
作品数:314被引量:709H指数:14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高剂量 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螺旋断层放疗
庄洪卿
作品数:95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射波刀 射波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 放射疗法
袁智勇
作品数:191被引量:62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射波刀 放射疗法 射波刀治疗 预后 CYBERKNIFE
王颖杰
作品数:166被引量:349H指数:9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高剂量 螺旋断层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