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篇“ 窦房结动脉“的相关文章
-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与窦房结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通过消除肺静脉异位兴奋灶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消融术式。窦房结动脉损伤是其较罕见的一种并发症,但因后果严重,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致窦房结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 苏越孙劲禹张常莹王如兴
- 关键词:心房颤动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功能障碍
- 窦房结动脉重度狭窄致猝死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某男,44 岁,某日准备午休时突然倒地,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1.2 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发育良好,双眼睑、球结膜未见出血,双手指甲床发绀,体表皮肤未见明显损伤。尸体解剖:枕部头皮见出血,范围为6 cm×4 cm,颅骨完整无骨折,颅内未见出血,脑组织完整无出血。颈部肌肉未见出血,舌骨、甲状软骨未见骨折,喉头未见水肿。左侧第2~5 肋骨前肋骨折伴肋间肌出血,右侧第4~6肋骨前肋骨折伴肋间肌出血。
- 张明昌林俊毅顾毅恒涂春艳赵子琴沈忆文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窦房结动脉狭窄
- 窦房结动脉狭窄致猝死1例的法医学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在法医实际检案工作中,猝死案件并不少见。明确猝死的原因,对于决定案件性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报告1例在检案中发现的,较为罕见的窦房结动脉狭窄而引起猝死案例,以期为法医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6-03-19-15:00某小区锦绣公园内20多人群殴,燕某某(男,14岁)参与并被打后,走出公园100 m倒地死亡。
- 卢晓军卢晓军孙俊红郭忠辉
- 关键词:法医学分析猝死公园
- 回旋支支架植入术中致窦房结动脉闭塞1例
- 2017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发作性胸痛10余年,再发3d"于2016-10-3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近10余年来反复发作劳力性胸骨后疼痛,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2015-11-3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高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期下壁心肌梗死图形。
- 智凤徐日新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
- 右冠状动脉近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致窦房结动脉闭塞并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窦房结动脉闭塞缺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1]。在右冠状动脉近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致窦房结动脉闭塞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由于窦房结动脉闭塞引起心律失常,目前报道不多。文献报道的病例多为在窦房结动脉闭塞数天后可恢复窦性心律。本文所报道病例为右冠状动脉近端PCI治疗后致窦房结动脉闭塞并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
- 万进东侯霁芯蒲静王沛坚周鹏
-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人窦房结动脉图像定量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描述窦房结动脉的客观血管指标,建立青壮年窦房结动脉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狭窄标准,为进一步研究青壮年窦房结动脉狭窄程度与猝死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非心源性死亡者心窦房结组织,进行H-E染色、弹力及胶原纤维双色染色,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窦房结动脉内径周长、内外径周长比值.结果:窦房结动脉内腔周长263.83~1 912.20 μm,平均(896.78±357.17) μm,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身高及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窦房结动脉内外腔周长比43.34%~70.74%,平均57.97%±5.51%,男女比较及不同身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年龄组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层组间比较仅50岁以上年龄组和10~19、20~29、30~39年龄组窦房结动脉内外腔周长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年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40岁以下青壮年而言,窦房结动脉内腔及外腔周长比值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是评价青壮年窦房结动脉有无狭窄的良好指标,建议窦房结动脉内外周长比值≥50%者可视为血管管壁无增厚,管腔无狭窄.
- 谢英盛立会易旭夫
-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
- 窦房结动脉CTA研究的临床应用
- 2013年
- 目的:利用双源CT研究窦房结动脉的结构、形态和走行,为与有关心脏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方法: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196患者的冠脉CTA图像进行处理,并对窦房结动脉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研究测量了窦房结动脉发出走形情况、直径、长度,以及起点与冠脉开口的距离。结论:窦房结动脉的走形较为多变,在进行心脏相关手术时需加以保护,冠脉近端的狭窄需特别注意窦房结动脉的血供。
- 迟旭叶中慧王强张浩杨晓东刘洁陈小敏徐淑霞汪华阳林方思宇牛灵芝桑翠
-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CT解剖学
- S形窦房结动脉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CT评价窦房结动脉S形变异的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冠状动脉CTA患者的成像数据资料,研究窦房结动脉S形变异发生情况及其起源、数目、解剖走行、终止方式。结果:161例冠状动脉CTA中159例显示窦房结动脉,其中26例可见到S形变异。S形变异的窦房结动脉起源部位与左旋支开口间的平均距离为(24.37±9.32)mm。S形变异的窦房结动脉走行于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终止于上腔静脉口周围的窦房结组织。终止方式有上腔静脉口后方、上腔静脉口前方、多分支围绕上腔静脉口周围。结论:窦房结动脉的S形走行的解剖变异常见,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显示窦房结动脉的S形变异。熟悉这一解剖特征,可降低心外科手术和经左心房介入治疗时损伤的风险。
- 黄明慧田本祥张化一姜相森李小宝
-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冠状动脉成像
- 窦房结动脉形态学的320排CT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使用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研究窦房结动脉的形态特征,并描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44例患者[男1991例,女1153例,年龄(59±14)岁]的320排CTCA影像资料。由于图像质量不佳,51例患者被排除。根据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确定为右或左(R或L)窦房结动脉;根据其各自走行于右心耳内侧或右心房的后面确定为R1或R2亚型;根据其各自的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后侧或左心房的后面确定为L1、L2或L3。然后,每种类型根据走行末端终止于上腔静脉周围的关系再分为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和上腔静脉周围型。如果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中段,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另外增加一个亚型(R1M)。S-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旋支,向后走行于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开口之间,然后向前终止于左心房的前壁。结果 3093例中共显示窦房结动脉3082例(96.4%),其中2943例(95.5%)为单支窦房结动脉,1669支(54.2%)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1274支(41.3%)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旋支。139例(4.5%)为双支窦房结动脉,并且为左右各1支,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和左侧冠状动脉旋支。本文最常见的亚型是R1型1753支(54.4%),其次是L1型805支(25.0%)和L2型551支(17.1%),少见的亚型包括R2型45支(1.4%)、L3型57支(1.8%)和R1m型10支(0.3%)。3221支窦房结动脉终止类型包括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上腔静脉周围型分别有552支(17.1%)、1836支(57.0%)、833支(25.9%)。不同窦房结动脉起源的终止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25)。右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右侧冠状动脉开口间距离为(13.8±8.4)mm;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间距离为(11.7±6.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76)。右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6±0.29)mm,左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1±0.2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557)。S型窦房结动脉被发现31例(2%)
- 董莘时文伟秦崇敖国昆
-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
- 牦牛窦房结和窦房结动脉的形态学观察
- 本实验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年龄牦牛窦房结进行观察研究。并采用组织学、ABS铸型及血管造影技术对窦房结动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壁与右心房交界,即界沟中部心外膜下,着色比普通心肌...
- 段德勇崔燕
- 关键词:牦牛窦房结窦房结动脉形态学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竞花兰

- 作品数:134被引量:3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 研究主题:法医病理学 法医学 死亡时间 免疫组化 猝死
- 于德新

- 作品数:224被引量:72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肝细胞 X线计算机
- 雷琦

- 作品数:23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学院
- 研究主题:扫描电镜观察 血管铸型 家兔 扫描电镜 肺泡
- 魏宝林

- 作品数:23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学院
- 研究主题: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观察 血管铸型 微血管 毛细血管
- 姜相森

- 作品数:18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320排容积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