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穿刺损伤“的相关文章
一种防动静脉瘘穿刺损伤穿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动静脉瘘穿刺损伤穿刺针,包括:钢针、针套、固定翼和三通管,针套套在钢针上,针套的内径与钢针的外径相匹配,钢针的两端分别为钢针针尖和钢针针尾,钢针针尖和钢针针尾均露在针套外;针套靠近钢针针尾的位置设...
孙慧源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穿刺损伤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穿刺损伤检测方法,所属技术领域为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获得扩增后的穿刺损伤数据;构建孪生对抗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后的孪生对抗网络模型生成分割后的穿刺损伤图像数据;通过分割后的穿刺损伤图...
张宏刘梦真黄广炎徐媛媛李豪天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穿刺损伤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穿刺损伤检测方法,所属技术领域为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获得扩增后的穿刺损伤数据;构建孪生对抗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后的孪生对抗网络模型生成分割后的穿刺损伤图像数据;通过分割后的穿刺损伤图...
张宏刘梦真黄广炎徐媛媛李豪天
红外线联合喜辽妥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研究红外线联合喜辽妥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4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4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两组,其中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析不同干预方式运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修复中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动静脉内液流量及透析过程中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红外线+喜辽妥治疗方式运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刺穿损伤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度,提升动静脉内瘘流量及透析过程中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运用。
彭正燕
关键词:喜辽妥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
持续质量改进联合护理质量指标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王颖梁俊卿鲁姣健雷娟孙德新杨镜华张玮琳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护理质量控制
一种真空胎穿刺损伤检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真空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胎穿刺损伤检测系统,其能够模拟车辆行驶时真空胎轧到穿刺物时的真实工况,能够进行动态穿刺损伤检测和静态穿刺检测,实用性好;包括底板和滑台,滑台在底板上移动;还包括机架、电机、电...
秦龙林文龙秦靖博马晶晶李春燕王晓燕贾斌郑泽华
振动辅助下织构针与脑组织交互作用机理及穿刺损伤研究
脑深部刺激术是通过向帕金森患者脑部特定核团植入电极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穿刺过程中较大的摩擦力会带来脑组织变形,导致穿刺过程中靶点移位从而使得医生较难判断异常放电神经元位置,对穿刺手术精度及手术成功率带来...
潘春阳
关键词:帕金森脑深部刺激术脑组织穿刺损伤
一种防穿刺损伤的腹腔穿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穿刺损伤的腹腔穿刺器,包括握取手柄,所述握取手柄的顶端设置有套杆,且套杆的外侧设置有发声哨,所述套杆的内部安装有穿刺针。本发明中,该防穿刺损伤的腹腔穿刺器由握取手柄、套杆、发声哨、穿刺针和摄像头等部件组...
王春华李莹李志伟桑小林张玲薛辉蒋易良张佳锴陈政赵红
文献传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CT定位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CT定位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行CT定位肺穿刺活检的1 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00例)采用FMEA管理,对照组(800例)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CT定位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4.13%,高于对照组的91.38%(P <0.05);观察组2次穿刺成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7.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次穿刺成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0.75%(P <0.05)。观察组出血、气胸、胸膜刺激征发生率分别为50.75%、10.25%、 1.38%,低于对照组的60.38%、 14.38%、 3.13%(P <0.05)。结论在CT定位肺穿刺活检中应用FMEA,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损伤,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王艳敏钱伟军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穿刺成功率穿刺损伤
颅内动脉瘤术中侧脑室穿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影响动脉瘤术中侧脑室额角穿刺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7例开颅夹闭动脉瘤术中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测算数据。根据有无损伤分为穿刺损伤组(26例)和穿刺损伤组(7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入院GCS评分、Fisher分级、术前较小脑室、穿刺点距外侧裂距离、穿刺点距眶顶距离、中线偏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较小脑室(OR=10.232,95%CI:1.475~70.961)、Fisher分级越高(OR=11.527,95%CI:2.235~59.462)和穿刺点距外侧裂距离较近(OR=2.384,95%CI:1.106~5.137)为侧脑室穿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脑室较小、Fisher分级较高、穿刺点距外侧裂距离较近为穿刺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脑室较小、Fisher分级较高且有脑组织结构移位者,建议在辅助引导下穿刺
张东梁宗星陈来照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穿刺

相关作者

张宏
作品数:81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纤维织物 弹丸 物理实验 防护材料 防护装备
李育臣
作品数:44被引量:22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大鼠 预后 局灶性脑缺血 脑出血 局灶性
张翰月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安全型留置针 护帽 接头 漏斗部 洗必泰
陈懋豪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安全型留置针 护帽 接头 漏斗部 洗必泰
吴玉芬
作品数:65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输液器 PICC 静脉输液 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